上半年寿险驱动保费增长5.1% 险资持续加仓股票

音符科技网

  [ 险资股票投资比例上升,一方面是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为弥补债券收益率下行对净投资收益率造成的压力,纷纷采用“高股息”投资策略;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监管层对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的明确号召,以及各项配套利好措施的持续落地。 ]

  [ 上半年保费的增长主要由寿险所驱动。之一财经计算发现,6月单月,寿险保费增速高达21%,在5月单月24%的基础上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

  在保险储蓄需求持续、“报行合一”政策深化实施等多重积极因素驱动下,保险业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答卷。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截至上半年末,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2%,上半年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5.1%,两大核心指标均保持稳步攀升态势。

  与此同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夯实,偿付能力指标表现稳健——二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一季度末均保持稳定或小幅提升。值得关注的是,险资配置股票资产力度继续加大:二季度末股票配置余额环比增长8.92%,同比增幅更达47.57%,在险资总配置中的占比从去年二季度末的6.74%提升至今年同期的8.47%,凸显险资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主动性持续增强。

  寿险保费6月增长超两成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5.1%;赔款与给付支出1.3万亿元,同比增长9%;新增保单件数524亿件,同比增长11.1%。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万亿元,增长9.2%。

  上半年保费的增长主要由寿险所驱动。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1月~6月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为5.4%,较1月~5月的3.3%增速明显走扩。之一财经计算发现,6月单月,寿险保费增速高达21%,在5月单月24%的基础上继续维持高速增长。

  综合业内分析师观点,寿险上半年的保费增长预计一方面主要受益于银保报行合一以及银行网点合作数量限制放开下,头部险企竞争优势凸显,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从上市险企发布的上半年保费明细来看,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呈现大幅增长,成为上半年寿险行业新单保费的主要驱动渠道。另一方面,寿险保费上涨预计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银行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客户依然有一定保险储蓄需求,而8月末即将到来的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则进一步催化了这种需求。

  不过,也有多名从业人士对之一财经表示,8月末寿险行业将迎来产品切换期,预计切换期保费将在产品停售氛围下实现环比增长,但由于本次已是连续三年预定利率下调,需求已被大幅释放,因此和上两次预定利率下调相比,本次切换期预计对新单保费拉动效果递减。

  产险方面,1月~6月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为5.1%,较1月~5月的5.2%有所下降。表示,分险种看,车险6月单月同比增速为5.0%,对比去年同期的1.8%延续走扩,预计受益于汽车销量回升和车均保费企稳;非车险单月同比增长4.4%,农险增速有所回暖,宏观经济企稳下非车险增速有望逐步修复。

  持续增持股票

  如果说保险业监管指标反映了负债端的走势,那么同时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表则展示了二季度末超36万亿元险资的投向。

  之一财经统计发现,与去年二季度末和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配置情况相比,险资在银行存款的配置上有所下降,从去年二季度末的8.97%下降至今年同期的8.33%;与此同时,债券和股票的配置比例则持续增长,债券从去年二季度末的45.84%上升至49.31%,股票则从6.74%上升至8.47%。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债券收益率近两年持续下降,但对于险资来说,债券投资是其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必需品,因此债券在险资投资中的“压舱石”地位并不会变。

  而险资股票投资比例的上升,缘于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是低利率环境下,保险公司为弥补债券收益率下行对净投资收益率造成的压力,纷纷采用“高股息”投资策略,这成为市场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监管层对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入市的明确号召,以及各项配套利好措施的持续落地,推动形成了这一投资趋势。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险资股票配置余额已达3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8.92%,较去年二季度末更是增长47.57%,大幅高于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总量同比17.39%的增幅。

  险资今年对于举牌的热衷也从侧面一定反映了上述趋势。据之一财经统计,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经达到28次,其中以红利股居多,也包括新能源、环保等符合国家新兴战略行业的成长股。

  同时,也有多名行业分析师表示,近期权益市场上行,也能够反过来推动险企资负基本面同步改善。表示,险企资产端对权益敏感度极高,市场上涨将显著提振利润等短期业绩增速;另一方面到期债券再配置压力凸显,权益股息和资本利得是险企获得稳健利差益的核心来源之一,叠加8月末将进一步下调预定利率,负债端利差损风险持续改善。

  偿付能力企稳回升

  在“偿二代”二期背景下,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下降,不过随着近两年险企更“卖力”地发债、增资,今年二季度末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已呈现企稳回升之势。

  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47.8%,较一季度末分别持平及增长1.3个百分点。

  而去年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5.1%。相较而言,今年二季度末行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有一定程度回升。

  这与险企近期加大力度发债、增资以提高偿付能力有关。

  据媒体统计,上半年,保险业共有13家险企公布了增资方案或增资方案获批,体量达500亿元。

  但与2021年末数据相比,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仍然呈现下滑趋势:2021年末,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1%,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9.7%。

  这主要是由2022年开始实行过渡期的“偿二代”二期影响所致。业内分析师表示,“偿二代”二期下实际资本认定更为严格,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承压;同时新增了交易对手、大类资产及房地产集中度风险的更低资本要求等,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面临一定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对因新旧规则切换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去年年底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将“偿二代”二期实施的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数科集团:针对附属公司Tritech的清盘呈请聆讯押后至10月13日
  • 突发!特朗普官宣中东和平顺利推进,黄金避险光环瞬间黯淡
  • 信能低碳今日上午起短暂停牌 待刊发有关公司建议供股的公布
  • 全球避险基石动摇?加拿大养老金高官警告美债地位堪忧
  • 黄金攻破4000美元之际:全球央行正迅速撤离美债?
  • 小米集团-W于10月8日斥资797.6万港元回购15万股
  • 又一银行信用卡APP将关闭!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缤纷生活”APP服务将逐步迁移至手机银行
  • 美联储9月会议记录解析:内部激辩曝光,降息路径悬疑拉满
  • 以政府:以色列被扣押人员10月11日起获释
  • 怪兽充电拒绝高瓴高价私有化要约,选择原低价方案
  • 商务部: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 亨泰拟折让约17.93%先旧后新配股 最多净筹约1420万港元
  • 百济神州授出受限制股份单位及业绩股份单位
  • 商务部: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 坦博尔冲击港股IPO,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今年上半年收入达6.58亿元
  • 中国交通建设截至9月末已回购971.52万股A股
  • “夏浪”减弱为强台风,“娜基莉”逐渐向日本以南洋面靠近
  • 刺杀阿根廷时任副总统未遂,嫌疑人被判刑
  • 中信证券:港股上行动能延续,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
  • 绿城中国前9个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1785亿元 同比下降4.6%
  • 开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互现,沪金涨超4%
  • 委内瑞拉启动“独立200”一体化激活演练
  • 核聚变产业链上中下游上市公司梳理(附股)
  •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力信号
  • 诺科达科技预计智能机器人业务近期规模化发展前景广阔
  • 【盘前三分钟】10月9日ETF早知道
  • 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今年已涨超50%,上涨背后有哪些原因,后续走势如何?专家解读
  • 中信建投:假期港股器械公司表现较好,继续看好三季度复苏趋势
  • 中国置业投资拟与光谱数字及上海区赋合作推动香港实体资产业务的发展
  • 播客|我们该如何预测诺贝尔文学奖
  • 规模超9000亿元 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
  • 阿里亲自下场,通义千问牵头组建机器人AI团队
  • 短融ETF净流入超50亿元,上证50ETF净流出超9亿元
  • 五矿资源完成发行价值5亿美元债券
  •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 斡旋方说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最终版本正在起草
  • 特朗普:可能在未来几天前往以色列
  • 德林控股:受托人根据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购买312万股
  • 汇汉控股附属出售182万美元粤港湾证券
  • 日本券商纷纷上调日经指数年底目标位 看好高市早苗上台后的刺激政策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