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罕见!中国医生救回“身首离断”患者

音符科技网

从业近 30 年,上海长征医院颈椎外科病区主任陈华江教授接诊过无数凶险的颈椎外伤患者,但称得上是 " 身首离断 " 的,他还是之一次遇到。

眼前这位患者,几乎已被宣判 " 死刑 "。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发生了罕见的大跨度颈椎离断式脱位,脊髓严重挫伤、关键的神经血管结构撕裂。

影像检查显示患者颈椎罕见大跨度脱落

" 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都没见过颈椎分离这么严重的病例,更别提治疗后存活的。" 陈华江说。

据介绍,若决定手术,医生要面对骨折脱位、椎动脉损伤、严重脑脊液漏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并且术中的诸多难题没有前例可循,每一个潜在的风险,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这台超高难度的手术,要如何完成?

" 身首离断 ",手术难度堪比登天

当时,患者因颈部遭受机械臂重击,导致颈椎瞬间遭受毁灭性损伤,当场高位截瘫、心跳骤停,经紧急心肺复苏才勉强恢复微弱生命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令人震惊:颈椎发生极其罕见的大跨度脱位,其严重程度犹如 " 身首离断 ",已造成脊髓严重挫伤、关键神经血管结构撕裂。

雪上加霜的是,骨折脱位区域形成巨大血肿,双侧椎动脉均因损伤而闭塞,导致患者血压如同过山车般频繁骤降至约 50mmHg 的危险低水平,不得不依赖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勉强维持循环。患者时刻游走在灾难性大出血导致休克、或椎动脉损伤继发致命性脑梗死的边缘。

面对这一生命禁区的挑战,由袁文终身教授、陈华江教授、王新伟教授 3 位 " 上海市仁心医师 " 奖获得者领衔组成的骨科核心团队,之一时间联合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文放教授以及麻醉科主任袁红斌教授组成多学科专家组。

" 当时若不进行手术,患者的结局十分明确。" 陈华江说,脊髓损伤必然会逐渐向上蔓延,最终累及呼吸和心血管中枢,造成患者死亡。

但若积极治疗,专家组讨论认为,手术难度堪比登天。

CT 三维重建提示颈椎离断部位情况严重复杂

首先,患者的椎动脉已损伤闭塞,极易出现术中再次大出血。

人共有两条椎动脉,分别位于颈部左右两侧。CT 造影检查显示,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已经断裂,幸运的是正好被骨折软组织移位和血凝块堵住,椎动脉闭塞了。而左侧椎动脉遭到牵拉," 就像一根被拉长的细管 ",勉强维持着血供。

" 椎动脉压力很高,术中一旦出现血凝块掉落或松动,几秒钟内出血量就可达 1000 至 2000 毫升,人可能很快就没了。" 陈华江说。

其次,没有任何现成的手术方案可供使用。

据陈华江介绍,患者颈椎前后的骨和软组织全断了,面对如此严重的颈椎骨折脱位,单纯的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固定力量有限,需要采用颈椎后路,或前路联合后路手术进行复位固定。

" 但患者受伤部位在颈后部,颈后部皮肤有大面积破损,后路手术感染风险很大。加上离断的颈椎之间有大量血凝块和脑脊液,一旦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致命的颅内感染。" 陈华江说。

更棘手的是,患者还不具备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的条件。

" 他的伤太重了,连完善检查都存在极大的生命安全风险,稍一挪动身体,他的血压就掉到 50 以下,连基本生命体征都难以维持稳定。"

这也意味着,若要开展手术,术前陈华江和团队无法知晓受伤部位的全貌,面对如此严重的损伤,在手术台上也只能是 " 走一步、看一步 "。

中国医生,挑战 " 不可能 "

" 不管怎么样,哪怕只有一线生机,我们也愿意尝试,不能让孩子没有父亲。" 患者家属术前的请求,让多学科团队最终决定放手一搏。

团队对患者的伤情进行了极其入微的评估,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极端风险如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循环崩溃、脑灌注不足等,制定了详尽的应急预案和精细的手术路线图。

陈华江教授、王新伟教授与麻醉科团队紧密协同完成手术

手术台上,陈华江教授、王新伟教授与麻醉科王成才教授、傅海龙教授、羊海琴护士长带领的精锐麻醉护理团队紧密协同,如同在刀尖上起舞。

在患者极其脆弱的生命体征监护下,专家们凭借炉火纯青的解剖功底和显微操作技术,小心翼翼地清除巨大血肿,克服严重粘连和畸形,最终精准地将完全离断错位的颈椎结构完美复位。

尤为关键的是,团队创新性地应用了 " 卫星钢板 " 固定技术,在常规固定之外巧妙增加辅助钢板,为重建的颈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强稳定性,这一技术应用在此类极端病例中尚属首创。

团队创新性应用 " 卫星钢板 " 固定技术,为重建的颈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超强稳定性

陈华江表示,虽然整体思路清晰,但术中要在哪里固定螺钉、椎体能否固定牢靠等,没有先例可参考,完全依赖既往经验积累下的实时判断。

此外,在如此狭小的空间进行复杂的复位操作," 看着只是在动骨头,其实周边的血管、神经都会受到拉扯。这也要求我们要‘胆大心细’,既要避免二次损伤,还得追求操作成功率。如果一两次复位不成,反复尝试,血管受累破裂,很快出血就会遮盖操作视野。" 陈华江说。

幸运的是,在医生们细致的操作下,所有此前担心的意外都没有发生。

历时约 3 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令人鼓舞

术后,患者意识状态迅速恢复清晰,一度岌岌可危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

更令人欣喜的是,患者已能在家人辅助下坐起,标志着其神经功能开始出现积极信号,现已转入系统康复阶段,为功能恢复带来了曙光。

术前、术后影像对比,手术效果良好

陈华江教授说:" 未来,我们将继续向颈椎外科的‘无人区’进发,不断挑战技术极限,为更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医术精湛、医者仁心!

点赞!

来源:上海长征医院、医学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大摩:市场低估了明年潜在的“AI重大利好”,但存在关键的不确定性
  • AMD概念大涨,通富微电一字涨停!存储芯片强势拉升,电子ETF(515260)豪涨5%创新高!
  • 永利股份在昆山成立传动系统公司,注册资本1亿
  • 黄金还能走高?230多份研报看多
  • 美元连续反弹,美瑞维持区间震荡,等待方向选择
  • 突破3900点后,A股怎么走?专家:10月仍会延续强势上攻态势
  • 稀土永磁概念震荡拉升 金力永磁涨近10%
  • 宗馥莉被带走上热搜,一个失败接班人为其父荒唐行为买单
  • 台积电报告优于预期的营收数据 得益于人工智能需求持续火爆
  • 四季度A股展望:科技主线仍清晰 工业富联等明星股继续获看好
  • 化纤板块午后异动,新乡化纤触及涨停后回落,现涨超8%
  • 机器人概念股反复活跃 美力科技涨停
  • 三花智控A股成交额达100亿元,现涨2.37%
  • 广东珠海疾控提醒:这些人员应落实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
  • 国际金价缘何再创历史新高
  • 东海期货冯冰:甲醇进口预期收紧,需求可期
  • 以色列军队称正在为实施加沙协议做准备
  • 广和通上市聆讯获通过 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 四川甘孜州新龙县附近发生3.0级左右地震
  • 风电设备板块持续拉升,金风科技涨停
  • 次新股C云汉盘中涨超67%,触发二次临停
  • C云汉涨近67% 触发二次临停
  • AI需求持续推动增长!台积电Q3营收超预期,同比增长30%
  • 存储缺货涨价潮再扩散:多家模组厂暂停报价 美光DDR5暴涨近三成
  • 午后,稀土板块爆发
  • 泰国宣布斥资100亿泰铢购买不良家庭债务
  • 喜欢炒股的你,10个实用炒股APP不容错过!
  • 西部超导20CM涨停!国防军工企稳向上?核心标的“512810”冲击三连阳!机构:Q4行业基本面有望快速改善
  • 返工第一天,谁能正常?
  • 刘超洋、林宏楠获准担任兴业消金董事
  • 抗战回望60︱国民党军系报纸:从《扫荡报》到《和平日报》
  •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宋代士大夫政治的一种面相
  •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污名陷阱
  • 江文鹏获准担任泉州银行董事长
  • 言短意长|人口迁出地村、社区合并是大势所趋
  • 香港豪宅发生命案,成最贵凶宅?金庸曾持有11年
  • 【美政府“停摆”进入第二周国税局近半员工被迫休假】
  • 股价一涨一跌!汇丰拟以136亿美元私有化恒生银行,溢价超30%
  • 桂林银行原董事长吴东被双开,曾安排下属虚列开支套取公款购买茅台酒
  • 金鹰基金:“十五五”蓝图启新程 金秋十月布局正当时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