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亏超13亿!呷哺呷哺降价也救不了低迷翻座率

音符科技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近期,呷哺呷哺(0520.HK)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盈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19亿元,同比上期减少约18.9%;预计上半年将录得净亏损约在0.8亿元至1亿元之间。尽管公司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呈现收窄,但仍未能实现业绩扭亏,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已累计亏损超13亿元。

  呷哺呷哺上半年的盈利减亏更多得益于对成本的优化,整体营收增长仍显乏力。证券之星了解到,2016年,呷哺呷哺尝试从平价快餐转向中高端市场转型,推出子品牌“湊湊”并提升主品牌客单价,公司营收自2021年达到顶峰,然而此后便一路震荡下行。其原因既有后疫情时代下消费结构出现变化的外部环境压力,也有公司高端化转型不及预期后遗留的后遗症。

  01. 从“增长王牌”到“亏损黑洞”

  2021年是呷哺呷哺业绩亏损的元年,该年受疫情冲击,国内餐饮企业经营承压,呷哺呷哺也未能幸免,公司全年关闭230间经营亏损的呷哺呷哺餐厅,大规模闭店潮叠加部分餐厅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最终使得公司2021年净利润大幅亏损2.93亿元。

  这一年,呷哺呷哺餐厅的收入增长也显露疲态,仅较上年同期不足1%,相较之下,同年公司旗下中高端火锅品牌“湊湊”餐厅的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39%至23.53亿元。得益于湊湊品牌收入对整体营收的有力拉动,呷哺呷哺当年营收达到61.88亿元,刷新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营收纪录。

  与主打性价比的主品牌“呷哺呷哺”不同,湊湊聚焦新中产阶级,为此其餐厅门店更多布局在一线及二线城市。此外由于2021年湊湊品牌呈现较好的收入增势,公司面对外部环境承压下,仍决定对其逆势扩张,然而,这一决策也为公司后续几年的亏损埋下了隐患。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2年,公司新开44间湊湊餐厅,扩张步伐超过同期呷哺呷哺品牌新开的41间餐厅。与此同时,这一年,湊湊餐厅的人均消费从上年140.6元增长至150.9元,然而该品牌的收入却较上年同比下滑约6.29%至22.05亿元,其中湊湊餐厅布局的主阵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净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7.79%和3.25%。另外,湊湊餐厅的翻台率也呈现显著下滑,由上年的2.5下降至1.9。

  2023年,湊湊餐厅收入短暂回暖,同比增长15.89%至26.18亿元,但消费降级环境对湊湊品牌业务形成冲击,导致净亏损额达到9837.8万元。证券之星注意到,2023年湊湊餐厅的部分经营数据承压明显,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9.7%,其中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同店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11.7%和11.9%。

  到了2024年,受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及消费持续疲软的影响,湊湊餐厅不仅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6.55%至19.48亿元,亏损规模更达到3.53亿元,最终导致呷哺呷哺全年亏损超4亿元。

  02. 双品牌齐失速

  今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通过成本优化方式,实现了亏损收窄。证券之星注意到,闭店调整仍是其优化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2021年至2024年,公司关闭的呷哺呷哺餐厅分别为229间、81间、99间以及138间,除2023年净增长32间呷哺呷哺餐厅外,其余各期分别净减少220间、40间以及73间。

  这一系列调整反映出主品牌“呷哺呷哺”长期深陷门店结构优化的阵痛。由于新增门店未能有效抵消闭店带来的影响,导致餐厅规模不断萎缩,收入端的下滑尤为明显:2021年末该品牌收入为34.97亿元,截至2024年末已缩减至26.27亿元,短短三年间规模显著缩水。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品牌吸引力的弱化。呷哺呷哺曾凭借高性价比的“一人食”火锅赢得市场,但近年来这一核心优势逐渐褪色:一方面,成本上涨推动的涨价使其性价比标签松动;另一方面,尽管公司的人均消费虽从2021年的62.5元下降至2024年的54.8元,试图挽回客群,却未能带动翻座率的实质性提升——该指标仅从2021年的2.3次/天微增至2024年的2.5次/天。侧面反映出,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未得到显著增强,单纯的价格调整并未真正解决市场认可度下滑的核心问题。

  与此同时,湊湊餐厅的扩张步伐大幅放缓,闭店规模却在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新开44间、48间和13间湊湊餐厅,各期闭店的数量却呈现显著增长,依次为:3间、15间和73间,其中2024年湊湊餐厅首次呈现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司此前规划,湊湊餐厅2023年和2024年在中国大陆新开数量分别为74间和26间,但实际扩张进度远未达预期,反映出品牌扩张策略已明显收缩。

  此外,湊湊餐厅近年同样在降低客单价,其人均消费从2021年的140.6元下降至2024年的123.5元,但其2024年的人均消费仍要显著高于同年海底捞的97.5元。从运营效率来看,截至2024年末,湊湊餐厅的翻座率仅为1.6次/天,不仅大幅低于海底捞4.1次/天的水平,也落后于人均消费更高(142元)的巴奴火锅(3.2次/天)。

  受近年整体业绩不振的影响,2021年至今,公司股价跌幅超九成,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跌幅超20%。(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吴凡)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派拉蒙天舞(PSKY.US)新掌门埃里森:娱乐业整合势在必行,机会众多
  • 从Fitness+到Health+ 苹果(AAPL.US)健康与健身业务迎来整合
  • 胡海峰:民政部门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8000余个
  • 容大感光:公司与台积电暂无业务往来
  • 独家|字节跳动:因组织调整离职的员工,将提供最长6个月、每月1.2万元过渡性补贴
  • 浙商中拓:公司少量采购华为品牌的逆变器和储能系统,暂无其他合作
  • 56岁车王舒马赫被造谣去世!头部重伤12年,无法说话+靠眼神沟通
  • 盘中必读|灭菌乳新规落地!乳业概念逆势活跃,庄园牧场强势涨停
  • 民政部: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已核销金额1.82亿元
  • 吉利汽车因认股权获行使发行6.1万股
  • 天誉置业:清盘呈请聆讯延期
  • 恒生银行将于11月13日派发2025年度第三次中期股息每股1.3港元
  • 坦博尔递表港交所!业绩受季节性波动影响
  • 人形机器人“偏航”,如何为机器人“体检”?
  • 泰富商因儿子出轨孙媳宣布断绝关系,此前曾悬赏三万泰铢找人“揍儿子小三”
  • 生猪亏损加剧催化行业巨变!农牧渔板块大涨,农牧渔ETF(159275)上探1.59%!布局时机到了?
  • 西贝北京一门店更换门头?官方暂无回应,客服称“没收到通知”
  • 【逝者】“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曾见证资本市场初创与跌宕
  • 朝鲜和越南领导人举行会谈
  • 中国驻菲律宾使领馆提醒在菲中国公民防范地震海啸灾害
  • 苏翊鸣完成世界第一个“背靠背1980”
  • 韦朝晖跨省份调任湖南怀化市委副书记,此前在广西任职
  • 马上评|借反复怀孕逃避服刑,人道规则不能被滥用
  • 书单|在理解、倾听与对话中“享有”心理健康
  • 去除污名:精神病学的未来
  • 两名中国游客马来西亚失联第六天,家属今日成功上岛
  • 女子点88元菜结账变358?餐厅:服务员新来的,食材是临时叫的外卖
  • 国铁集团所属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迁驻雄安新区
  • 中电鑫龙:暂未与阿里巴巴在AI芯片方面展开业务合作
  • 两任总理接连闪退,也叫不醒装睡的法国人
  • 54岁挪威公主遭质疑,跟黑人萨满是“薰衣草婚姻”,本人回应
  • 视频丨以媒披露以军撤离加沙地带画面
  • Figure 03人形机器人发布 ,“没有任何远程操控”自主完成多项家务
  • 人民日报专访福耀集团曹德旺:民营企业家应当有抱负、有责任、有胸怀、有境界
  • 联合动力:小米汽车是公司主要客户之一,公司暂未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
  • 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大会在平壤举行
  •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7%
  • 黄金热潮为印度增加2万亿美元家庭财富
  • “十四五”期间,2.2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服务活动
  • 浙江全省已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多地安排2至3天可与周末连休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