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做“毁损图”申请“仅退款”,是否涉嫌违法

音符科技网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博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婉莹

  近期,部分买家利用AI *** 假图申请“仅退款”,引起不少商家在网上吐槽。正常情况下,买家如果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并让买家销毁商品,以防止恶意退款。但一些买家却动起了歪脑筋,利用AI工具对产品照片进行“伪毁损”处理。例如,将原本完好无损的袜子、杯子、玩具等图片,用AI处理成“碎裂”“破损”“有瑕疵”的样子,然后提交售后申请。这些图的商品与商家寄出的产品图几乎一致,只是加了裂痕或污渍滤镜,真假难辨。

  更让商家郁闷的是,即使识破了买家的AI图,有的平台仍会自动审核通过退款申请。这意味着,只要买家上传了“看起来合理”的图片,不论真假,平台可能就会跳过商家审核作出直接退款的处理。而一旦“仅退款”申请通过,商家不仅没能收回商品,还损失了运费与货值。

  那么,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是否涉嫌违法?电商平台若未尽合理审查义务支持买家退款申请,导致商家损失,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及商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本期【你问我答】由《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功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问: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该如何定性,是否涉嫌违法?

  答: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

  民事领域:消费者虚构事实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民法典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属于典型的民事欺诈。根据民法典之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客观上造成商家或者平台陷入错误的认识,最终导致商家向其退款,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行政领域: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刑事领域:消费者的行为还可能涉嫌构成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属于虚构事实,最终达到非法占有货款的目的。根据《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一条之一款“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之规定,消费者的行为如多次或者单次占有的货款达到3000元,明显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问:电商平台若未尽合理审查义务支持买家退款申请,导致商家损失,平台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答:电商平台在处理退款争议时,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审查程序(如未核实上传照片与商品是否具有一致性,未听取商家的申诉等),法律规定电商平台有保护商家和消费者权利的双重义务,违反义务给任意一方造成损失,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责任。

  电商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消费的桥梁,同时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交易规则保护双方之间的合法权利,平台对消费者退款申请亦具有合理审查义务,如电商平台未严格遵循平台服务协议以及交易规则审查消费者的退款申请,便支持消费者的退款申请,则明显损害商家的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

  问:针对消费者利用AI技术伪造商品问题图片进行恶意退款的现象,监管部门、电商平台及商家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予以监管和遏制?

  答:针对消费者利用AI技术伪造商品问题图片恶意退款的现象,监管部门可从三方面推进治理:首先需完善法律法规,当前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障消费者权益,缺乏明确保护商家的条款,导致部分消费者借AI伪造图片低成本套取不正当利益,需在法律中明确恶意退款行为及对应后果;其次要落实AI生成内容标识规定,依据《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尚未施行)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要求AI生成的照片、视频添加可明显感知的标识,对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服务提供者依法处罚,同时完善对删除、篡改标识用户的处罚措施;最后还应建立跨平台用户消费信用机制,若用户在多平台实施伪造退款行为,平台可关闭其账号,并将消费信用纳入个人征信,限制其线上消费。

  电商平台需从规则、审查、技术等维度强化管控:完善交易规则,对“仅退款”设置限制,避免消费者用伪造图片申请退款;细化退款申请的审查标准与流程,不能仅依赖AI *** ,需增加人工审核投入;适当延长审查时间,既能充分核查消费者申请的合理性,也能给商家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提供证据;加大技术防护力度,通过技术手段验证上传图片与原始商品的一致性,拦截伪造内容。

  商家也可主动作为,降低风险:优化售后流程,明确退款规则,要求消费者提供清晰、完整的退款证据;从源头留存商品质量证据,对货物从打包到发货的全过程录像,以此证明发货时商品质量完好;与AI服务提供者建立沟通渠道,若确认消费者提交的问题图片是隐藏标识的AI生成图,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节严重时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9月黑猫投诉网约车红黑榜:嘀嗒出行迟到走错路致误机损失 1300 元
  • 上海全民健身600指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50.7%
  • 扬子新材索赔时效剩两个月 此前部分股民一审胜诉
  • *ST亿通收警示函 受损股民可索赔
  • 南方精工索赔时效剩八个月 受损股民仍可索赔
  • 草菅人命无法无天,起底缅北魏家、刘家“罪恶帝国”
  • 北约秘书长吕特:北约和欧盟正在合作建设“无人机墙”
  • “随便找个陌生人杀了祭天”!缅北魏家接班人回应残忍手段:没什么感受
  • 河南省财政厅原一级巡视员高战荣接受审查调查
  • 现货黄金向上触及4210美元/盎司
  • 大和:料新秀丽第三季收入跌幅收窄 目标价微升至16港元
  • 迈瑞医疗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 中信建投:维持华润医疗“买入”评级 预计25H2收入增速延续25H1的趋势
  • 最高法终审明确:植物新品种侵权判定不可随意增检测位点
  • 沪指重回3900点!创新药、宇树机器人概念股集体上涨
  • 中绿电:2025年前三季度发电量为151.54亿千瓦时
  • 大华继显:对中港地产板块维持“与大市同步”看法 升嘉里建设至“买入”
  • 武商集团:公司持续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
  • 西部证券:首予华润饮料“增持”评级 享受头部集中及中规格产品占比提升红利
  • 官方通报“蔡国强烟花秀”事件调查核查情况:多人被免职
  • 城发环境:公司在信阳的新增水务业务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息县区域
  • A股成交连续19日破2万亿 今日缩量5100亿
  • 瑞银:玖龙纸业25财年业绩胜预期 升目标价至7港元
  • 达利凯普: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场景不包括核聚变领域
  • 东莞控股:董事长变更
  • 真的没人发朋友圈了?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公关总监一一回应
  • 达利凯普:公司产能充足,暂无扩产计划
  • 夏厦精密:拟共同投资设立基金,投向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
  • 美银证券:料阿里健康现财年业绩胜市场预期 上调目标价至6.56港元
  • 收评:港股恒指涨1.84% 科指涨2.57% 科网股普涨 芯片股午后拉升 轩竹生物上市首日涨超126%
  • 法国外贸银行:中国银行业投资端呈现积极信号
  • 光大证券:首予小菜园“增持”评级 供应链提效稳质价
  • 美银证券:料友邦保险第三季新业务价值增长15% 维持“买入”评级
  • 财信研究评9月CPI和PPI数据:通胀温和回升,核心CPI重回“1时代”
  • 聚焦科创成长 科创板指数“上新”了!
  • 国泰海通:予大行科工“增持”评级 目标价76.57港元
  • 浙商证券将迎新掌舵人,总裁钱文海拟任董事长
  • 欣龙控股:控股股东名称变更为嘉兴硅谷天堂鑫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长城基金汪立:下一个十年,重点关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科技领域
  • 商务部就中方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答记者问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