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规模情节”,银行集体瘦身

音符科技网

  来源:柒财经

  这次走在了队伍前面。

  在近期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中信银行行长芦苇直言,“目前,我行已经摒弃规模情结,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并进一步强调,“不以风险下沉换取短期利润的增长。”

  一石激起千层浪,芦苇的这番话顿时在 *** 上炸开了花,也引发行业深思。

  事实上,进入缓步慢行的新周期,此前已有多家银行宣布不再执着于规模情节。

  01

  多家银行宣布放弃规模情节

  据柒财经了解,自2023年起,陆续有银行和规模情节做主动切割,并逐步在实践中落地。

  2023年4月份,内部曾召开全行会议,重点提出全行要放下规模情结,不以规模论英雄,要追求高质量发展,致力于长期的行稳致远。

  同期,长王良谈到理财子公司经营策略时说:“母行对招银理财的要求就是稳定规模,不追求规模做得多大。

  2024年6月,建设银行股东大会,董事长张金良再次强调,“加快摒弃规模情结,聚焦五大财务要素全面发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清理手工补息、资金空转等不合理市场行为。”

  新网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写到:“坚决贯彻国家政策导向,在经营管理中坚持长期主义、审慎原则,不单纯追求规模扩张,保持资产规模整体恒定。”

  承续此前“未来不走‘垒大户’老路,不‘挣快钱’的观点,在2025年半年中重申:“坚决摒弃规模情结。”

  渤海银行和虽然没有口头承诺,但已经用行动力阐释了这一最勇敢的进化。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延续“缩表”趋势,资产总额18238.0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00.4亿元,降幅1.09%;负债总额17104.86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232.31亿元,降幅1.34%。

  但报告期内,渤海银行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升,同比增速分别为8.14%、3.61%,暂时扭转了自2021年以来中期“答卷”持续下行的态势。

  民生银行从2024年开始“瘦身”。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77689.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60.48亿元,降幅0.59%;负债总额70666.0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917.92亿元,降幅1.28%。

  02

  不再贪大求快?

  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来驱动业绩上行、放大资本价值,向来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不二法门。

  最鲜明的便是黄金十年(2003年末-2013年末),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从 约27.64万亿元壮大到 151.35万亿元,涨了约 5.5倍,年均复合增速(CAGR)约18.5%;净利润从322.8亿元狂飙到1.74万亿元,涨了约54倍,年均复合增速(CAGR)高达49%。

  这个速度非常惊人,意味着行业总资产平均每4年左右、净利润平均每1.7年左右就翻一番。期间,工、农、建、中四家国有大行都曾跻身全球银行市值TOP10,填补榜单的“中资”空白,工行更一度登顶。

  如今,商业银行似乎不再痴迷规模扩张这一超强动能,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监管压力。

  2024年6月,央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论坛上表示,优化金融业增加值的核算方式,从“看存贷增速”改成“看实际收入”,挤干数据水分,让商业银行摒弃“规模情结“,并强调要规范资金空转、手工补息等不合理行为。

  这与国家审计署报告不谋而合。相关报告指出,部分国有金融企业存在信贷数据不实、信贷投放虚增空转等问题,直指银行“冲时点”规模的现象。

  说白了就是盲目的规模扩张,已经让很多问题兜不住了,包括刻意掩盖不良资产、违规放贷揽储等。

  在最新公布的《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国家审计署直接点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贷款欠息超90天等情况下,未按规定将符合认定标准的193.8亿元贷款下调为不良;

  一并还发现,3家地方中小银行至2024年底,采取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掩盖不良318亿元,还原后实际不良率达2.77%,远高于全国同类银行平均水平;

 图源:国家审计署报告 图源:国家审计署报告

  以及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0年11月至2024年疏于审核,向编造虚假资料等条件不符的 270 户企业发放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2022 年5月以来,以存贷挂钩等违规方式揽储,存贷利差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规模扩张的驱动效果在减弱。

  伴随着宏观经济深度调整,存量竞争成为主旋律,尤其叠加净息差持续收窄等因素,银行若还执意贪大求快上规模、壮块头,非但不能带来收益正向反馈,反而可能陷入“内卷”和过度风险承担。

  以行业“尖子生”招商银行为例。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为12.66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16%,较2024年同期增长9.42%,但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0.82%,净利润靠着调节拨备硬是挤出0.03%的正增。

  某种程度上,这亦释放出不同寻常是信号,银行过往几十年依赖的规模扩张老路子到头了。

  03

  重新定义规模

  新的时代背景下,银行正在用“新标尺”重新定义规模。

  其一,重构资产负债表,核心是用数智化底座把“表”做轻,把“质”做厚。

  比如,建设银行加大线上化、集约化审批力度,2024年报披露零售贷款(含按揭)风险加权资产同比下降2.42%。

  招商银行在财报中指出,加快数智化转型,以“AI First”引领数智招行建设,赋予AI能力建设优先地位,率先打造AI型组织,努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银行。

  第二,把客户价值“做深”,关键是把银行塞进场景。

  比如,渤海银行入驻保税区,不是为了拉存款放贷款,而是把自己塞进场景,凭借“关税保函+运费贷+跨境结算”和一站式的电子保函开立、缴税、查询等操作,“做深”客户价值。

  第三,把资本效率“做高”,最终拼的是差异化定价能力。

  民生银行在2024年推出“汽车碳足迹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车辆碳足迹水平挂钩,并同步配套碳减排再贷款,积极响应国家绿色金融倡议的同时,也助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再如泰隆银行,一直坚守“小微”和个人阵地,通过独创的“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押品;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信贷服务模式,多年来净息差、资本效率远远高于大行。

  本质上讲,告别传统的“唯规模”论,是银行从“数量”到“质量”、从“广度”到“深度”、从“外在衡量”到“内在价值”的集体跃迁,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银行回归服务本源、重塑核心竞争力的生存法则与必由之路。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 最新研究: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加速有关
  • 宠物经济概念走强,依依股份涨停
  • “小电驴”新国标实施,塑料改铁!经销商:贵六七百块钱
  • 高盛给黄金“最强背书”:极端情景下将飙升至接近5000美元!
  • 龙宇股份(603003)投资者索赔分析
  • 长药控股(300391)投资者索赔分析
  • 凯撒旅业(000796)投资者索赔分析
  • 司尔特(002538)投资者索赔分析
  • 金价自历史高位回调,美元反弹与避险需求降温成主因
  • 美国非农数临近,美元指数维持低位震荡
  • 油价走弱与美联储降息预期推动,美元兑加元四连涨至1.3810
  • 特朗普上诉高院,旨在推翻上诉法院关税非法的裁定
  • 邦达亚洲:美联储官员发表鸽派言论 美元指数承压收跌
  • 习近平会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 “宇宙行”易主!农业银行总市值首次超过工商银行
  • 特朗普插手美联储加速金价此轮涨势 黄金多头开启危机押注布局
  • 崇达技术:800G光模块PCB处于客户样品测试阶段
  • 印尼进口限制致壳牌、英国石油加油站在该国燃油断供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预期升温,第二次重磅会议召开下债市或迎来利好
  • LG电子获美国大型数据中心冷却解决方案合同
  • 港股新股IPO:内地折叠单车公司大行科工今日截止招股 下周二于港交所主板挂牌
  • 六大行个人房贷上半年再缩水1078亿,业内称提前还贷较去年缓解,但“房贷高峰期”已过
  • 外国记者看阅兵后忍不住哭了:多希望过上像中国人一样的生活!有韩国网友感叹:不愧是中国,真帅啊
  • 参加阅兵的8万只鸽子都是“借”的?气球都去哪儿了?
  • 九三阅兵震撼岛内,媒体:台军难以望到解放军尾灯
  • 锐捷网络:公司未与英伟达合作开发CPO交换机
  • 送别!米东风同志在西安逝世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绿色能源基地破土而出
  •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寻求25亿美元贷款
  • 房东税来了?消息不靠谱,焦虑是真的
  • 抢购狂欢后恐陷入一地鸡毛:美国电动车市场份额可能即将腰斩!
  • 崇达技术:公司暂未与华为直接合作
  • IPO首日涨幅一度超100%!特朗普之子支持的一家比特币矿商受热捧
  • 扛不住内忧外患!美国能源巨头康菲计划裁员四分之一
  • 要和好了?特朗普称赞马斯克“80%是个超级天才” 呼吁其回归共和党
  • 中创新航(03931)涨超14.7% 近日与印度车企Ashok Leyland就当地电池项目合作
  • 俄外交部:美国批准对乌军售损害和平进程
  • 安彩高科,3分钟,垂直涨停!这一板块,多股盘中异动!
  • 中国建材股份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香港召开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