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谈人文学科与语文教育如何面对AI:跟进,但不盲目追赶

音符科技网

“AI技术是人类面对的双刃剑,人文学科如何面对这个大趋势?教育又如何面对AI时代的新问题?”

9月5日下午,在“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空间与路径研讨会上,北大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抛出了这些问题,并就数智化时代的语文教育、文学生活、人文学科发展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温儒敏看来,现有的教材和教法,已经很难适应新世代学生学习的需求,但又不能紧跟AI技术的节奏去做还未能积淀的修改补充。如何在运用AI技术的同时,教学生学会自控、识别、选择,是尚待研究的大课题。

温儒敏引用了鲁迅1907年在《文化偏至论》中有关观点,并指出,鲁迅所说科学的发展必须 “致人性以全”,并没有过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文学者和语文工作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也不必杞人忧天。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教育。我们只能跟进,但不是盲目追赶,还是要观察、沉淀,顺势改革我们的研究视野、对象与 *** ,其中‘文学生活’和‘语文生活’可能是值得关注和拓展的方面。”温儒敏说。

研讨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谈语文教育:要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

研讨会上,温儒敏结合其20多年来参与语文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的经历,分享了他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温儒敏说,“我始终还是把语文课程的定位,‘定’在提升国民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上,我有关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的想法没有变,只是更具体化,也更切合现实。”

在温儒敏看来,处理好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至关重要,而如果从“母语”学习的角度去理解语文课程性质,所谓“人文性”与“工具性”就不会偏至,不至于强调一端而削弱另一端,因为这两者本来就是融为一体的。

他解释,母语是每个人从小习得的民族共同语,其本身就带有世世代代积淀的思维、审美、文化、习俗等,语言习得本身就有“人文性”;而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语言文字同时又具有负载和表达信息的“工具性”。时代不同,对这两方面的要求可能有不同侧重,但不能否认语言文字的学习本身就是“两性兼修,彼此共生”的。如果从“母语”的角度给语文课程“定位”,就能化繁为简,厘清争论,无须在“两性”上厚此薄彼。

温儒敏指出,近二三十年,应试教育造成的偏至愈演愈烈,主要是社会焦虑造成的,不能只归咎于教育;渴望通过在语文教育中加强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来“纠偏”,可以理解,也有必要,但不能脱离了语文课程“定位”所决定的基本规律。

“我提出语文课还是要把提升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基础,而这种能力培养的实践性很强,必须有反复训练和积累。训练的过程不可能都是快乐的,甚至也不可能都是个性化的。希望语文学习全都变得很快乐,或者所有学生都很喜欢,那只是一种理想。”温儒敏提醒,“语文和其他科目一样,是一门学科,有它的学习和教育规律,有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如果连‘训练’都不敢提了,那语文怎么学?语文课作为‘母语教育’,其范围与功能有一定的界限,如果无限扩大,大而无当,看似很重视语文,到头来可能‘掏空’了语文。”

在温儒敏看来,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要强调“达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课改如果“把人文性搞得很玄乎,把工具性搞得很模糊,甚至不敢理直气壮地抓基础训练,那么情况有可能更糟糕”。

谈“文学生活”:希望破解文学研究和评论“圈子化”

温儒敏是“文学生活”概念的提出者。“文学生活”是指文学阅读接受状况、文学消费,以及文学影响下的社会精神现象等。研讨会上,他讲述了“文学生活”概念提出的动因——十多年前,对文学研究与评论“圈子化”状况感到郁闷,想开一扇窗户透透气。

温儒敏解释,文学研究与评论大都围绕“作家—作品—批评家”这个圈子进行,关注者主要是专业读者,普通读者的接受及影响很少进入研究的视野。他把这种状况叫作“内循环”。在他看来,这种“内循环”式的研究固然也必要且有意义,但文学研究和评论如果全都在圈子内运转,就有些封闭,缺少活气。

“为何博士论文总找不到题目,为何项目越做越多,同义反复,大而无当?可能也与这种自足的封闭有些关系。于是,我们就想把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文学生活’,更广泛地认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消费状况。”温儒敏说。

温儒敏认为,在十多年后的当下,IT文化如同狂风暴雨,迅猛覆盖大众的生活,形成前所未有的崭新的文化与文学生活形态,以“文学生活”的视觉介入,把社会学 *** 引入,做跨学科的探索,更是理所当然、大势所趋、时代托付,这是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必须面对的新任务、新挑战。

作为一位年近八旬、保持与时俱进的学者,温儒敏还在会上提出了“语文生活”概念。温儒敏认为,人们在生活中接触、欣赏或者运用文学,是“文学生活”;同理,用语言进行思考、交流、工作,就是“语文生活”。

“这不是杜撰新词,我提出‘语文生活’的概念,也是希望能拓展学术眼界,从更加宽广而又实际的角度来回看语文教育。”温儒敏说。

他将“语文生活”的范围缩小至中小学生学习范畴后指出,IT新世代的中小学生,除了上语文课,还是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和语文课若即若离的“语文生活”,比如课后使用手机、上网、游戏、读书、思考、交流,又比如喜欢学习、模仿流行的、时髦的、 *** 的语言去思考与表达。

温儒敏认为,“IT新世代的‘语文生活’,已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如同暴风疾雨突然降临,还来不及打开雨伞,我们已成了‘落汤鸡’。如今世界动荡,科技如脱缰野马迅猛发展,人文研究包括文学与语文的研究,显然被远远抛在后面,有些窘迫。”

与之同时,他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局看,大力发展科技,特别是发展数智科技,这是应当支持的。

谈教育如何应对AI:只能跟进,但不是盲目追赶

人文学科、语文教育如何面对数智科技快速发展的AI时代?这是温儒敏正在思考的问题。

在温儒敏看来,一方面,近些年来人文学科由于扩张而出现了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对求等情况,需要调整步伐;另一方面,面对AI,人文学科还应沉着应对。

“很多学者完全可以不管不顾,继续做他们喜欢的研究;但也应当鼓励一部分学者面对现实,研究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温儒敏认为,正如此次研讨会的副标题所指的“拓展空间与路径”,就是要有一部分人去调查研究IT时代的文化巨变,包括新世代的“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正视AI技术普遍运用所带来的人文生态变化,关注正面与负面的效应。

“AI为中小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能激发兴趣,但副作用和风险也是伴随而来的。AI的普遍运用可能会降低智商和情商,削弱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温儒敏说,比如,学生一遇到难题就求助于AI,会过度依赖AI 提供的“标准答案”,他们会失去尝试、犯错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而艰苦的学习摸索过程大大缩短,或者根本取消,思考与探求所必需的专注力、毅力和创造力也就省略了,习惯于“快餐式”的知识获取,难以发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温儒敏指出,虽然人机交互替代也是一种人际交流,但同学或者师生之间的讨论、争辩、合作,这些真实的人际互动是AI无法提供的,人际间有温度的情感支持和人文关怀也是AI无法模拟的。

他认为,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学生社交能力减弱,变得孤独、抑郁。同时,信息过载、大量声光电的 *** ,可能造成学生思维碎片化和平面化。

“我最近同IT行业的专家接触、请教,学到一个词,叫‘兔子洞效应’。许多AI学习平台靠算法设计吸引孩子,提供大量游戏化、碎片化的信息和奖励,孩子在网上学习某个问题,可能会通过大量视频、图片、动漫、游戏等。这虽然有趣,可是声光电并发、目迷五色,导致注意力分散,也很难进行个性化的深度思考。”温儒敏表示,他之前研究过中小学生分级阅读,现在看来分级阅读碰到了难以解决的困扰:孩子们过早进入目迷五色的成年世界,他们没有白雪公主的时代,还处在未成年,就似乎无所不知、“曾经沧海难为水”了。不仅如此,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也开始变得五光十色,眼花缭乱,活动频繁,难以让学生静下心进行沉浸式阅读和思考。

温儒敏还谈到,现有的教材和教法,已经很难适应新世代学生学习的需求,但又不能紧跟AI技术的节奏去做还未能积淀的修改补充。原因在于,如何在运用AI技术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控、识别、选择,是个尚待研究的大课题。

“当然,现在要紧的是大力发展科技,发展数智技术,发展经济。就教育而言,就是普及和运用AI技术,就是编程从娃娃抓起,这是大局,毫无疑问,不可动摇。但AI技术是人类面对的双刃剑,人文学科如何面对这个大趋势?教育又如何面对AI时代的新问题?”温儒敏说,他在思考这些问题,尚未想到好的应对之策,但想起鲁迅1907年在《文化偏至论》中有的一段话,是对科技无休止发展可能带来的文明危机提出担忧。

文中,鲁迅指出,十九世纪后期,科技发展、物欲膨胀所带来的人文衰落,是西方当时的社会弊病。鲁迅认为这是一种“通蔽”,是普遍的,一经出现,就不容易控制的,是时代病或文明病。

“我这里用鲁迅的话来提醒,并非提倡清教主义,因为我们自己每天都在享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带来的便利。我们不应当旁观者,也不能只是强调‘坚守’,因为在这场大变革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温儒敏认为,鲁迅所说科学的发展必须 “致人性以全”,并没有过时,至今仍是人文学者和语文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也不必杞人忧天。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教育。我们只能跟进,但不是盲目追赶,还是要观察、沉淀,顺势改革我们的研究视野、对象与 *** ,其中‘文学生活’和‘语文生活’可能是值得关注和拓展的方面。”温儒敏说。

本次研讨会由北大中文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北大中文系现代思想与文学研究平台、首师大文学院、《南方文坛》杂志社共同主办。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奏响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强音——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
  • 今年第16号台风“塔巴”生成
  • 差点判死的金融副省长,咬出了易会满和六大行长,一锅端了!
  • 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翟云驰跨市赴乌海海勃湾区履新
  • 吉林长岭一盲人企业家多次帮政府解困垫资超千万,事前承诺事后钱要不回致企业破产,后被迫签下承诺书:不签不给钱
  • 下半场火力全开!中国U22男足10球大胜北马里亚纳
  • 特朗普家族发行加密货币敛财50亿美元,美参议员沃伦:“特朗普是个大骗子!”
  • 重庆市公安局原一级巡视员何内平接受审查调查
  • 海外人士谈抗战丨专访:中国抗战胜利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访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共产党前总书记卡瓦·马哈茂德
  • 易会满:从“草根行长”到金融巨虎的坠落
  • 中国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易会满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 证监会:坚决拥护党中央对易会满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
  • 加、澳舰艇过航台湾海峡解放军全程跟踪
  • 柯文哲能回家了,国民党主席、民众党发言人发声
  • 柯文哲妻子:家中可动用的钱已用完,要跟小姑子和婆婆借
  • 严重财务造假,300280退市!阻碍执法 “首恶”终身禁入
  • 公募“四巨头”二季度调仓路径浮现:张坤爱白酒,刘格菘追光,谢治宇抱药,刘彦春买免税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三星堆文创挑花眼专业人士帮你选
  • 当代年轻人情绪消费月均900元,近1/5愿豪掷超2000元
  • 武汉大学致歉,回应椅子标签争议
  • 王洁红,主动投案
  • 威马汽车计划9月复产:两年后启动IPO筹备,未来五年推超10款新车
  • 应对高峰时段大客流,上海地铁9号线试点拆座椅增加站立空间
  • 李大霄:非农逊预期 降息概率增
  • 李大霄:基金降费重大利好
  • 纸上挥鞭泼洒水墨
  • 北航校长寄语新生:不盲从权威、不轻信表象,于平凡处发现疑问
  •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就加、澳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发表谈话
  • “明日城市社区·上海”揭牌,成全球城市可信协作网络首个线下节点
  • 初中一个年级招近100个班,办学不是办工厂|新京报快评
  • 两部门:四川东北部、重庆北部、陕西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
  • 没有雷军IP小米如何开拓东南亚市场:坚持性价比原则,文化差异是最大壁垒
  • 这位受到吕梁市委书记欢迎的国际友人,其父母曾在抗战期间投奔延安
  • 四川攀枝花6名消防人员训练时落水:4人获救2人失踪,应急局称仍在搜救
  • 摩尔线程上半年营收7.02亿:超过过去三年收入总和 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 摩尔线程上半年实现营收7.02亿元 预计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 自打脸?特斯拉放弃完全自动驾驶承诺
  • 莫迪回应特朗普称印度倒向中国 :印美关系积极
  • 以人工智能推进产业创新
  • 连亏三年半亟待脱困,华侨城迎来新任总经理吴秉琪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