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海市委金融办副主任陶昌盛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上海金融系统深入学习贯彻 *** 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 *** 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推动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不断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发言中,陶昌盛重点提及了“四个着力”,即上海着力满足外贸企业融资需求、着力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着力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着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就满足外贸企业融资需求而言,上海市不断加强银企对接,加强企业走访。陶昌盛表示,上海金融系统落实本市加强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若干措施,依托各区融资服务中心,开展外贸专场融资政策宣介,举办一系列稳外贸融资对接活动,快速响应诉求、协调解决企业个案。在沪金融机构推出外贸快贷、跨境贸E贷等产品,支持外贸企业 *** 。本市新一轮信贷奖补政策将外贸列入重点行业,提高补偿比例,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与此同时,强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单列外贸板块,深度融入“千企万户大走访”,针对外贸企业组织开展走访对接,了解企业资金情况和融资需求。截至今年7月末,走访外贸企业2.8万户。其中,授信8057户,金额2412亿元;放贷7789户,金额1341亿元。
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陶昌盛指出,针对企业“有单不敢接”难题,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推出安心接单保,已为1282家重点外贸行业企业提供出口前保险,今年1-8月,承保出口和海外投资468亿美元,受惠企业超过1.3万家。
在授信模式上,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升级推出沪贸批次贷主动授信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为外贸小微企业提供主动授信支持,实现企业与银行信贷产品的精准匹配,释放额度达500亿元。
此外,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 *** 还联合印发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市场反响良好。总体而言,跨境金融服务流程更加便捷、业务更加优化、试点也更加丰富。
据陶昌盛介绍,至今年6月末,上海持牌金融机构1796家,其中外资机构556家,占比近三分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等落户。截至今年7月末,QFLP和QDLP试点分别吸引99家、66家国际资管机构参与。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今年1-7月,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场内交易保费规模达39.3亿元,登记保费超过842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协同联动,以更优质、更完善的金融服务稳外贸、稳外资,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金融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多作贡献。”陶昌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