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素有“内陆鼓浪屿”美誉。闽江上游九龙溪从县城蜿蜒流过,润泽养育清流。
过去,清流依托萤石原料资源发展起氟新材料产业,靠传统要素驱动,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效益。
县域企业,大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科技创新投入动力不足。清流也面临这个困扰——除了雅鑫电子、伊科电子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达5%以上,其他规上企业投入研发资金总体规模偏小。
“企业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想要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 *** 就要主动作为、前瞻布局。”清流县人民 *** 县长莫彩华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关键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引导,积极引入更多创新资源,充分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立足县域创新现实困境,清流县强化 *** 统筹协调功能,以加速科技转化为核心目标,率先搭建以推动创新协同为主责的福建(清流)革命老区新材料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向上协同,全力争取省级赋能,推动创新资源下沉;横向协同,通过协同创新中心架设供需桥梁,提升产研对接效能;向下协同,坚持 *** 引导,全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雅鑫电子、中欣高宝等龙头企业加大R&D投入,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中试基地。
努力被看到。今年,福建省围绕主导产业链进行人才工作的改革,基于清流扎实的工作基础和成效,将唯一氟新材料产业链的特聘专家团引入清流,立足项目解决企业的技术难点。省市县合力将资源更加汇聚于主导产业中,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
从县里启动到省里支持,成效渐显。清流县去年新增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同比分别增长41.7%、80%,清流的R&D投入达到历史更高。今年,清流还在积极筹备举办2025福建(清流)氟新材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创新动能,推动样品变产品、产品变产业。
如何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尽管,用地资源要素受限,但在经济动能转换上,清流正源源贡献着县域经济的智慧。
生态降耗
山区,也有创业传奇。
展化过去是山区的小工厂,如今已是全球更大规模的过 *** 盐生产企业。20多年前,看中了大路口村这片闲置的旧厂房和清流良好的投资环境,展化公司创始人高堂顺带着不到5人的团队来到这里开启创业。
“我们身处山区,无原材料、离客户又远,是典型的‘两头都不靠’。”公司总经理高龙强说。
展化公司为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也是三明市首家。深耕过 *** 盐行业21年,目前年产*7.5万吨、*5万吨、*1.2万吨,3项指标均居全球之一。其中,*单品的产能约占全国60%、全球40%。正在酝酿的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完工,项目达成后可年产*13.5万吨、*9万吨、*3万吨,进一步扩大业内的领先优势,且新扩项目为电子级过 *** 盐,这将大幅度提升过 *** 盐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展化公司
过 *** 盐,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线路板的蚀刻剂、油田钻井的胶囊破胶剂,还可以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有机物污染源治理等。行业小众,对于科研院所而言,成果转化难度较高,因此主动研发的积极性较弱。往往是由企业提出生产过程的痛点、堵点,来共同开发解决难题。
安全性是管理问题,而环保和能耗涉及技术问题。尽管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成本占比较小,也需要变革优化。“每天都在变,每天都要改。外部看到的是产能变化,而更重要的是来自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让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以满足各类型客户的技术需求,让质量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需要靠不断地‘修修补补’,才能有所获得。”
过 *** 盐生产过程的副产物——芒硝,一直是行业内的“卡脖子”问题,但“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2008年,展化公司研发出新型脱水工艺,将芒硝浓缩成元明粉,“变废为宝”,成为可售商品。2019年,展化和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开展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的氨气回收装置,将氨气回收成 *** 铵用于再次生产*,回收率高达99.99%。该项目获得福建省科技厅区域发展项目一百万元的专项资金,展化也因其环保能力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能耗是影响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展化生产过 *** 盐的核心工艺为电解,能否降低电耗,成为项目成效的重要指标。相较于氯碱行业的95%电流效率,过 *** 盐因其工艺的特殊性,80%的电流效率几乎是行业公认的“天花板”。为更大程度降低电解环节的电耗,展化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将电流利用率提高至85%左右,能耗上领先行业均值8%-10%。
今年4月9日,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链特聘专家团启动会在清流县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在会上表示,将围绕福建省氟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整合高水平科研团队,导入前沿创新成果,围绕产业关键问题开展协同攻关,为福建氟新材料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平台搭建将为清流氟新材料产业带来更多降低能耗方面的技术创新灵感。
延伸新产品
清流工业以氟新材料为主导。全球氟新材料行业呈现“基础产品以中国为主导、高端市场由海外主导”的竞争格局。在新能源、消费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需求驱动下,我国氟新材料产业正加速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氟精细化学品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已成为全球氟新材料领域颇具发展潜力的细分赛道,被誉为“工业味精中的味精”。
从传统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拓展到萤石矿资源开采、含氟新能源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氟电子化学品、新型环保制冷剂等领域,位于清流的中欣高宝在中欣氟材集团公司战略规划下已基本完成萤石—氟精细化学品全产业链布局。
2019年,中欣氟材完成对高宝科技的重组,向产品上游领域延伸,主要生产初级无水*和有水*。目前集团公司已形成以2,3,4,5-四氟*为代表的医药中间体,和以2,3,5,6-四氟苯系列为代表的农药中间体等30多种氟精细化学品。并扩展高附加值的BPEF(光学镜片材料单体)、PEEK(工程塑料)及氟聚酰亚胺等新材料和超级电容器电解液等含氟电子化学品。
近几年,*产能过剩,利润下降。中欣高宝2021年提前布局氟精细化学品产业,目前已具备5000吨氟苯生产能力,并对现有产线进行改进与提升。
“氟苯对整个行业来说不是新产品,作为集团公司PEEK的原料,我们要介入进去,就要改进生产提升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才能有优势。”中欣高宝技术负责人孟惠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前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氟苯生产线的研发,分析并降低产品杂质,取得一定的成效——降低了产品中焦油的含量,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让生产运行更加平稳。
中欣高宝目前正优化PEEK产线。作为特种工程塑料,PEEK具有生物相容性、耐高温、耐腐蚀和高机械强度等特点,广泛适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植入、半导体制造等领域,也是人形机器人关节与传动系统的核心替代材料。在今年4月的特聘专家团启动会上,针对PEEK的技术优化需求,中欣高宝与科研团队进行了项目课题对接,正进一步探讨研发。这一过程中,清流县 *** 了解到PEEK在石油市场的广阔应用,又联系对接石油勘探院,联合企业做交叉学科的研发。
创新研发和产业的融合,对企业来说,可能是技术积累上的“神来之笔”,也可能是日常的状态。
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化学系博士生来到中欣高宝实习,借助实习平台,企业与博士团队互相激发创新灵感。中欣高宝将氟苯生产过程杂质生成原理这个课题交给博士生们,对方反馈了4页纸的方案。“通过帮我们查阅文献,还有以前的实验数据,他们给予了一定的突破方向。虽然只有一两个月,但给予我们的是整个学校整个系的技术力量。”孟惠彪说。
清流县氟新材料产业从2002年东莹公司落地开始。一任接着一任干,历经20年的发展,清流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基础氟产品生产基地。
近年来,通过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推动东莹公司六*锂、中欣高宝氟精细化学品及新型电解液材料、雅鑫电子超纯清洗材料等一批建链、延链、补链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当前,在清流的东莹公司已建成1500吨/年六*锂产能的产线,处于试生产及技改阶段。
东莹公司的母公司浙江三美深耕氟新材料领域,已形成无水*与氟制冷剂、氟发泡剂自主配套的氟新材料产业链,并成为行业内主要的供应商。目前,东莹公司拥有年产4万吨五*、3万吨*等生产能力。

东莹二期
作为首家落户清流的氟新材料企业,东莹公司一直没有停止创新。以R116(*)制冷剂为例,通过优化工艺,东莹公司将生产五*的副产物R115提纯,将其与无水*合成R116,应用于等离子蚀刻气体和器件表面清洗剂、超低温冷却系统等。而过去,副产物R115需要花钱焚烧处理。
“要从副产物做成产品,各种杂质较多,提纯上还是有点难度的。”东莹公司的技术负责人王洪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纯度一般达到3N以上就能用于超低温系统制冷剂,但供应电子特气客户,其供货纯度的要求要达到4N以上,来做等离子蚀刻的电子特气,“还是很有压力的”。
在做制冷剂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东莹公司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老师合作,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与供应商探讨来改进设备和工艺,终于实现成功出货。早期东莹公司与三明学院共同合作了“新型环保制冷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后来在清流县委、县 *** 的推动下,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石膏渣的废物利用,已产生初步成果。 *** 、企业、外部科研力量三方紧密合作,推动着一个个技术难点向前突破。
久久为功
县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将各方力量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久久为功。
企业有技术难点要攻克,科学家也有科研成果需要落地转化。而过去,这中间常常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就需要搭建平台,推动技术的供需对接。清流县 *** 主动联络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中科院等院所,由企业提出技术诉求,科研团队进行选择,再将科研力量引入企业进行撮合,常态化地增进双方的了解。
氟新材料产业是清流县的一张名片,已被纳入福建县域重点产业链规划。目前推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也取得不少成效。
雅鑫电子,长期与多名院士及上海有机所进行合作。目前实现超净高纯的G5级别湿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作为山区县域的企业,颇为不易。接下来,雅鑫电子还将与中科院合作刻蚀液项目,进行国产替代。中科院支持下,在院士的资源平台上,一起建设湿电子化学品的概念验证中心,也将与上海有机所合作打造电子化学品研究院。市场开拓方面,在央企对口支援的契机下,清流县 *** 帮助雅鑫电子对接华润微电子,利用 *** 对口资源,产品快速验厂通过。此外,还帮助雅鑫电子对接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企业。

雅鑫电子
技术有资源对接时,才具备转化能力,叠加市场的需求就会放大。落实在专精特新上, *** 是全过程服务。山区县域的企业,存在创新意愿不强、能力较弱、资源缺乏、信息闭塞四个薄弱点,所以 *** 需要更加积极有为。
目前,协同创新中心由福建省创新研究院运营。作为省一级智库,为清流引入资源。与此同时,清流自身也在改进治理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的转化。
过去,清流县招引的项目,对科技创新要求不高。现在,清流县严格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投入等指标,地方产业配套资源也与科技创新投入挂钩,倒逼企业加大投入做研发。如今,清流新上马的项目,都要有科技贡献力、产业链贡献度评估。同时清流正努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市场化服务能力,为企业接入资源。
越来越多的创新力量,汇聚到清流,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转化。科学家们不仅提供技术知识,为企业实打实解决问题,也将清流产业链融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此外,清流也吸引了一些科学企业家到清流创业。在沪明合作机制下,上海交大和上海有机所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借助清流的科技政策、人才政策进行项目转化。让企业发挥主体性的同时,也充分激发科学家的积极性。
“在这个科技创新日益凸显的时代,我们将持续强化清流县域创新生态培育,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速企业从传统要素依赖向创新驱动转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相信未来3-5年,清流产业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莫彩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