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红,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局长余艳红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更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介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更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部得以建立健全,服务能力、保障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据调查,居民健康素养持续提升,从2020年的23.2%提升到2024年的31.9%。可以说,老百姓喜欢卫生健康知识、学习卫生健康知识并付诸行动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
雷海潮介绍,国家卫健委从去年开始针对中国慢性病增多的现实,开展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响应。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健康体重管理门诊服务,为居民健康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我们面向居民提供15种疾病的免疫预防接种服务,用预防方式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居民健康,减少传染病风险。据监测,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得到进一步控制,结核病、乙肝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流行水平。
此外,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更大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双提升。据监测,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国家卫健委将在未来五年进一步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能力、提升可及性,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联动,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卫生健康服务。
雷海潮介绍,据统计,到2024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量已经达到了109万所,可以说遍布城乡,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服务点。另外,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断扩增,到去年年底已达到1578万。此外,在服务过程中注意服务效率的提升,大量开展微创手术、日间手术,很多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不用多住院就可以完成手术治疗,这极大方便了患者,也提升了效率。
今年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疾控工作与人民群众健康息息相关,是守护公众健康的关键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在会上表示,疾控部门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推动实施惠民利民举措。
沈洪兵介绍,疾控部门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快速发现、及时处置Ⅰb型猴痘等新发突发传染病;霍乱等传统传染病疫情,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有效控制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局部疫情,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
“成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疾病防控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沈洪兵介绍,我国结核病发病率、肝炎感染水平持续下降,艾滋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全国层面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重点寄生虫病发病水平也降至历史更低。
此外,疾控部门优化调整了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开展了脊灰疫苗补种,今年国家还将推出面向适龄女生的HPV疫苗接种服务,并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女性健康。同时,在全国推进电子预防接种证建设应用,优化预防接种单位布局,方便群众就近接种,鼓励地方推出分时段预约、周末接种、特殊人群上门接种等政策,满足群众多样化接种需求,让群众少跑路、少等待,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