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阅兵式上中国军人的风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四个故事带我们读懂中国军人。
装备保障方队·王爽

王爽,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担任装备保障方队教练员兼参阅队员,她也是装备方队中唯一的女教练员。
因为训练的全是男队员,如何赢得他们的信服,是王爽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记者:跟他们接触之前,你心里有没有担心能不能拿得住他们?
王爽:确实会有担心。从来到这个训练场,他们还没有带到我的面前的时候,我就很紧张了。
记者:怎么把他们控制住,让他们听你的话的?

王爽:最开始的时候,我是给他们做了动作的示范,让他们看到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的教练是有这个能力水平的。

今年是王爽第二次参加阅兵,上一次是2019年,作为女兵方队第八排面的教练员兼排面长,她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

王爽:我跟阅兵的情结,是从10年前开始的。我在列兵的时候,当时正是2015年,我们单位有一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方队,我作为献花人员,给受阅官兵献花。那个时候是我之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阅兵的人,我感觉他们身上所散发的那种气质,还有那种阅兵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记者:什么吸引你?
王爽:我感觉这是每一个军人心底的一种渴望,就像不想当将军的战士不是好战士一样。

经批准,王爽如愿以偿成为此次九三阅兵装备保障方队的教练员。凭借过硬的实力,她很快赢得了男队员的认可。除此之外,她在部队里从事的是战场救护专业,平时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个身份,也在此次阅兵训练场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记者:你的眼睛会比普通人的眼睛更深地看到别人的心理吗?
王爽:会的,因为我是从事这个专业的。我在训练场上就可以观察到每一个人的情绪、状态,课下的时候再来找他们。
记者:在阅兵训练筹备阶段,我们想象不到会有什么心理问题,高兴还来不及,自豪还来不及,哪来的心理问题呢?
王爽:大家刚接触到阅兵的时候,他们肯定是一腔热血而来的,但是随着长时间训练,会有一些焦虑、紧张、烦躁或者是情绪低落。

在今年的九三阅兵中,每个方队都设有心理工作人员,加强了对受阅官兵的心理服务和疏导工作。
王爽:有一个队员他自己在这训练,也是面临着这种淘汰,他自己家里还有一些事情,所以导致他内心非常矛盾。
记者:你作为心理医生能够怎么帮他顺利过去这道关?
王爽:我会给他讲很多之前在阅兵场上的故事,通过别人的这种故事去启示他,让他自己觉得其实我这样做会更好一点,就是去引导他,而不是说直接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怎么做。
记者:个体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克服,对于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会起到什么作用?
王爽:肯定会起到一个提振士气、凝聚战斗力的作用。

近年来,军队心理工作与强军目标深度融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王爽感到自己越来越有了用武之地。
记者:你想过没有,我们国家的军队发展到一个什么样阶段的时候,开始关注个体的心理的状态?
王爽: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层面之后,强大到一定的程度了,才会去关注到这么细微的问题。
记者:这个工作本身给你提出来的要求是什么?

王爽:我刚开始接触到心理工作的时候,开始我也不懂,一边学一边去做。有一次我到库尔勒训练场去巡诊的时候,当时天气非常炎热,已经达到四十多摄氏度了,就跟人聊天的时候,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因为天气炎热而感觉到不适,但是相反会有一些大部分的问题,他们觉得在那里非常枯燥。我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了,因为我也觉得这里很枯燥。那次回来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觉得我应该更好地去学习,就是去思考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记者:卫生员加心理医生,你基本上现在是定位于这个角色了。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怎么实现保家卫国?

王爽: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扛起钢枪能打胜仗,背起药箱救死扶伤。我不光要在战场上去打敌人,我还要去保护我的战友,去救治自己的战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觉得这个也是在某一种程度上的保家卫国。
武警方队·李沅泽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分列式环节中,武警方队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李沅泽是来自武警部队的一名教练员,这是他第四次参加阅兵。从2012年入伍开始至今,他日常的任务就是在天安门执勤,每次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时,他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

记者:这个地方是你很熟悉的地方?
李沅泽:对,很熟悉的地方。
记者:身份变了的时候,会有什么奇妙的感觉吗?
李沅泽:阅兵的当天,之一项就是升国旗、唱国歌。国歌突然响起那一瞬间,感觉骨子里那种情怀一下子就能感觉到热泪盈眶,因为我每天在天安门执勤,每天都能看到广场的国旗升降,尤其是升国旗时,国歌一奏响的时候,那种熟悉的感觉一下子回想起来,真是能感觉到那种光荣感、自豪感,一种家国情怀。

李沅泽对于阅兵的印象,最早始于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

李沅泽:印象就是2009年国庆大阅兵的时候,在家里看电视,看到了我们国家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仪式,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就觉得非常震撼,从那个时候起,心里开始有所向往了,觉得这是一个梦想。

那一年,李沅泽14岁,对军营充满了向往。4年后,他参军入伍,成了在天安门执勤的武警战士。
李沅泽:正好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就伫立在这,守卫在这,我内心里也会想到自己小的时候看电视,在这里举办的一些大型的活动,尤其是中国的阅兵,这种气势,中国军人的血性,我站在那,就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够参加一次阅兵,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

2015年,李沅泽入伍三年后,机会来临,他赶上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所在部队要组建参阅方队,他之一时间报了名。

李沅泽:虽然说我站在天安门站岗执勤,走齐步,正常的队列动作还是没问题的,但是阅兵练的是一种正步,我对正步基础比较薄弱,前两次考核,我的成绩都不理想,在被淘汰的边缘。我印象很深,第二次考核完之后,有一种想打退堂鼓的想法,我给家里打 *** ,跟我的爸妈聊天,就说训练比较苦,我自己动作跟不上,可能也要被淘汰,自己心里面也有点想放弃的念头了,我妈也比较要强,最后跟我说了一句,别人都能吃得了这个苦,别人都能高强度训练,都能达到合格,你应该也可以。就是受了这句话的激励,从那天晚上开始,我就自己一个人偷偷地晚上躲在楼道里,楼道里有镜子,对着镜子自己反复地纠正,反复地体会,楼道里也怕影响别人休息,有的时候躲到厕所里,绑上沙袋,进行摆臂踢腿练习,自己偷偷给自己开小灶,经过半个多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最终在第三次考核的时候,被方队的领导当场就定为了框子兵,就是最外侧的框子兵。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李沅泽和战友组成的武警方队经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参加完2015年九三阅兵后,李沅泽重新回到天安门岗哨执勤时,他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记者:参加完阅兵,再回到原来的岗位,会有什么不一样?
李沅泽:我又再回来,等于说从天安门又走到了天安门,感觉这个责任更加沉重了。
记者:什么责任?
李沅泽:日常站岗执勤,主要是站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这个哨位是非常光荣神圣的,背后就是雄壮威武的天安门城楼,面前就是人流涌动的长安街,我一个人是静止站在这,好多五湖四海的游客,以及一些国际友人,他不会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一个军种,你是什么军人,他只会认为你是中国军人,所以说站在这代表的就是中国军人,就是要做好中国军人这个名片,展示好更佳的形象。

从2015年之一次参加阅兵之后的十年,李沅泽又参加了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 *** 建军90周年阅兵、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直至今年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此期间,他还被推荐到军校学习,完成了从武警战士到干部的转变。

李沅泽:天安门,我站在这里,我就时时刻刻能感觉到这个国家日益强盛、发生的变化。
记者:你怎么能感受到?
李沅泽:我们国家很多一些大型的事情,一些强有力的声音,它都是从这里发出的,我们还有一种幸福,虽然我们站在这比较枯燥,比较无味,但是我们面前的游客是不确定的,每天都不重样的,他们到这里来都要拍照,合影留念,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走进了他的镜头里,我们就进入到千家万户的相片里去。
空中梯队·康凯

在今年的九三阅兵中,最后压轴出场的是空中梯队,空军航空兵某旅首批歼-16战斗机女飞行员康凯和她的战友,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记者:你们梯队通过天安门的时候,绝对高度是多高?
康凯:450米。
记者:你们正常的比较舒适的、比较自如的这种高度应该是多少?
康凯:都在几千米。
记者:那这450米对你们来说,是不是低空也是一个难度?

康凯:低空其实心理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低空可能有很多的这种像是鸟击等意外的情况,包括升降的气流可能也会遇到,再就是对我们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记者:你现在做的这些训练,未来会有可能运用到战场上去吗?
康凯: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基本功的考验,它给我提出来的要求,其实也是对我的这种飞行技术上的一种更高的考验,它不仅仅展示的是我们飞机装备的性能,更是体现了飞行员的能力,其实也是展示了一个我们大国空军、人民空军现在到达的这种技术水平。

康凯,1989年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曾经荣立一等战功。受父亲的熏陶,她自小便有浓厚的军人情结。

康凯: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很高大、很光荣的形象,我非常非常崇拜他,从小的时候我记得我就经常戴着我爸的大檐帽,把我爸的肩章放在肩膀上,穿着背带裤,觉得特别神气,经常跟我爸一块去他们单位,在他们部队的大院里面,走在后面,自己在那向右看,我就特别特别喜欢那个劲儿。

2008年,18岁的康凯高中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了空军飞行员。后来她如愿进入航校学习,开始了飞翔蓝天的逐梦之旅。

记者:你真的去考了这个学校之后,要学习的、对身体的要求出乎意料吗?
康凯:其实也有出乎意料,像到学校之后,教员就让我们去跑3000米,这个数其实在我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学校运动会最多也是1500米,我从来没有报过1500米,可能就是对于短跑项目我还可以,对于长跑来讲我确实是有一点费劲的,尤其是到那边又会增加很多像是专业性项目,像旋梯、固滚,因为我有点恐高,所以说当我站到那个固滚上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
记者:恐高怎么做飞行员?
康凯:其实恐高,可能是一种站在高处的不安全感,但是当我坐到飞机上的时候,因为手在杆上、脚在舵上,所有的都是在我的操作范围之内的,我可以保证它的安全,所以我可能内心就没有这种恐惧了。

航校毕业后,康凯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康凯:因为我们也有一些姐妹去飞直升机了,但是我觉得我就是想飞更好的飞机。
记者:那它的危险系数应当在众多机型里面,是最危险的。
康凯:对。
记者:你会考虑到安全因素吗?
康凯:这个肯定是会有风险的,但是我觉得这可能不是我自己的选择,也不是一群人的选择,而是一代代人选择的,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只是想能够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像他一样,守护*。

时至今日,康凯先后完成初教-6、教-8、歼-7、歼轰-7A、歼-16飞机5种机型的改装,累计安全飞行1200余小时。

康凯:我觉得真的是自己像一只鹰一样,完全可以放飞的那种感觉,我们在飞升限的时候,甚至可以看到地球是圆的,地球的那种曲率甚至都可以看得出来,那种大自然所带给我的那种震撼,祖国大疆、美好山河所带给我们的那种震撼。

最让康凯难忘的是执行战斗起飞任务时的情形。

康凯:那个时候我们跟男生其实没有任何差别,几乎我们几个姐妹们每天都会挂在那个值班表上,绝对也是大主力,我印象特别深,有一次凌晨四点半的时候,突然间开始拉铃,立马那个时候人都有点蒙,赶紧起来把所有的衣服穿好,就在凌晨四点爬上飞机。其实在我们穿好一系列装具,往飞机上跑的时候,脑子里就已经变成那种战斗的状态了,当我们上飞机去检查所有的设备的时候,我觉得就已经进入到那种状态了。

夜幕之下,康凯和战友顺利完成了战斗起飞任务,返航时,依然是万家灯火。
记者:你是在和平时期,无限贴近战争的那么一小群人。
康凯:其实我觉得虽然现在是和平的年代,但是我觉得始终都是一个居安思危的状态,尤其是当我们在警巡的过程中,可能看着我们态势画面上一些红色的三角,其实离我们距离都是非常近的。
记者:红色三角是什么?
康凯:红色三角代表的是敌机,它们离我们都很近,甚至说有的时候我们的距离可能都不足百米,那这个时候我们会清楚看到他们飞机下武器的挂载,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到他们的动作,那一刹那其实让我们觉得这种危机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每次起飞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记者:什么准备?

康凯:如果那天真的来临,如果说祖国真的需要的话,我们一定要守卫好我们的领空,一定要站好这个航线,我必须守好这个防线,我的航向不能变,我的使命不能变。其实我每次去俯瞰我们大好河山的时候,我心中都有一种荣耀感,我就是祖国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我在,我们的防线就在。
维和方队·邵晓光

自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首次增设维和方队,在今年九三阅兵中是维和方队的第二次亮相。

邵晓光,来自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的一名防化兵,作为维和方队的一员,他连续两次参加了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和今年的九三阅兵。
记者:什么样的国家,有能力去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的行动?
邵晓光:我们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我们不单单希望自己过得好,我们也希望世界人民过得好,因为我们80年前经历过战乱的痛苦,能更清楚地感受到战争对我们的危害,能深刻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残酷,所以我们更希望世界和平,我们现在有能力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就是要展示出来,展示好我们大国的形象和担当,为需要的国家带去一份和平,带去一份希望。

2023年9月,身为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成员,邵晓光与战友共计218人远赴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执行维和任务,其中工兵分队175人、医疗分队43人,主要担负任务区工程及卫生保障任务。

邵晓光:我是工兵分队。
记者:具体做什么呢?
邵晓光:有一次我们接到任务命令,他们主城区有一条道路因为雨水冲刷导致整个路面断裂了,联合国给我们下达任务,需要我们过去进行抢修,我们到那个地方以后,我就看到这个路修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时道路的两边就站满了当地的百姓,他们用那种好奇的眼光盯着我们,在好奇我们是准备要修这条路嘛、准备怎么修,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我们根据那条冲垮的道路,迅速研究维修方案,通过了以后,立马抓紧时间开始施工,用了四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就把那条道路修完,当地的百姓一看到我们把这个路面给修好了以后,一下子就跑到了我们刚才维修的那个路面上,在上面跳过来、跳过去、跑过来、跑过去,我从他们眼睛里看到了希望。
记者:大家怎么评价?
邵晓光:我们准备撤离的时候,当地一个小男孩儿,还有一个小女孩儿都跑到我们车辆的旁边,一直对着我们竖大拇指,我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以后,突然间我就自信满满了,觉得我们是有能力为世界带来和平和希望。

在刚果(金)为期8个月的维和行动,让邵晓光和战友深切体会到了和平的重要。

记者:你去过战区,你执行过维和任务,你知道什么是和平,什么是战争,这中间隔着什么?
邵晓光:和平和战争之间牵扯到了什么?其实我感觉就是人民生活的安稳和幸福,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在国外的时候,我看到当地的百姓,他们生活和我们家里国内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比如说我们营区周边,我们营区周边围绕着很多的小孩子,我感觉他们就只有五六岁的样子,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年龄已经七八岁了,给人一种很营养不良的感觉,而且像五六岁、七八岁的小孩子,对我们来说正是上学的好年龄,都是祖国的花朵,但是在他们那边就是看不到,他们很少一部分的小朋友能够去上学。

参加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时候,邵晓光还没有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经历,而这次到刚果(金)的维和经历,让他对于今年的九三阅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记者:因为经历过这些,你会怎么去参与这次任务?
邵晓光:我今年再次走上阅兵场,而且还是代表维和部队方队,我肯定要走好我的每一步,我觉得我不仅仅代表着我个人,我还代表着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官兵,代表着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在国外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一直在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今年的步伐带着更加坚毅,带着更加严肃的那种状态,不但去缅怀先烈,更是要向世界展示,我们维和军人,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