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在餐饮业复苏乏力与消费谨慎的双重夹击下,交出了一份步履维艰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8.86亿元,同比下降0.7%;归母净利润为3579万元,同比下降39.7%。
这家曾以“餐饮供应链之一股”光环闪耀市场的企业,正面临核心业务增长停滞、盈利空间萎缩的深层考验。当餐饮客户在寒冬中收紧钱袋,千味央厨的定制化服务模式与渠道布局,亦显露出结构性隐忧——新旧动能青黄不接,转型突围尚需时日。
产品迭代失焦:传统品类失速与新品培育滞后
千味央厨的困局,首先体现在产品线的断层上。长期以来,公司依赖主食类和小食类两大传统板块支撑业绩,但伴随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需求变迁,其油条、芝麻球等核心单品逐渐步入生命周期尾声。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号召力正悄然弱化,客户采购意愿明显降温,导致品类销售持续收缩。
与此同时,公司试图以烘焙甜品和预制菜打开第二增长曲线,但新品培育却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虽然烘焙类定制产品通过KA渠道放量、预制菜因团餐宴席场景开拓取得增长,但这两类业务体量尚显单薄,难以扛起营收大旗。更为关键的是,公司产品结构转向低毛利品类倾斜,进一步拖累整体盈利水平。新品与老品的接力赛,在市场的倒逼中显露断层风险。
渠道分化压力:直营护盘与经销溃退的双轨困境
渠道的撕裂,是千味央厨无法回避的第二重挑战。
在直营端,公司凭借与百胜中国、盒马等头部客户的深度绑定,仍保持弱复苏态势。定制化开发与联合研发的护城河,支撑着大客户的稳定贡献。然而,随着头部餐饮品牌为应对自身盈利压力,向供应商频繁提出“更优价格”的议价诉求,直营业务已从增长引擎退守为基本盘维稳工具。
经销端溃退则是更危险的信号。千味央厨的经销模式长期覆盖中小餐饮门店及下沉市场,但经济环境影响下,小型餐饮闭店率攀升、采购需求锐减。叠加行业竞争白热化与经销商利润空间压缩,千味央厨半年内净减少三百余家渠道伙伴,直接导致经销商渠道销量显著下滑。这一溃退不仅意味着存量客户流失,更让未来业务的下沉渗透能力打折。
成本端的不可抗力——面粉、油脂等大宗原料的价格波动从未停息。当下游客户对价格愈发敏感,千味央厨难以将成本压力有效传导,原材料波动转化为利润损耗的宿命短期内难以破除。
高投入转型的悖论——公司试图以新零售和线上营销破局,但高额平台推广费与渠道维护开支吞噬了本已稀薄的利润空间。在业绩承压期坚持“烧钱换增长”,无异于在刀尖行走。
信任危机蔓延——预制菜行业面临透明度拷问,消费者对食材加工环节的质疑升温,倒逼餐饮客户严控供应链标准。这要求千味央厨必须在品控、溯源与信息透明上加码投入,却难获短期业绩回响。
结语:突围需要时间,但时间已非盟友
千味央厨的半年答卷,折射出餐饮供应链企业在行业调整期的真实处境:一边是传统业务承压后的增长空窗,另一边则是新业务爬坡中的投入阵痛。企业若想重新找回平衡,需在三个维度发力:重塑产品创新机制、优化经销渠道生态、构建成本动态调节能力。
然而市场耐心正在消耗殆尽。政策端新规迭出、资本方估值重塑、消费偏好持续流变——多重变量裹挟下,企业已难言“以时间换空间”。唯有刀刃向内的改革,才是千味央厨真正需要端上餐桌的主菜。
注:本文结合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