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秋染大地。广袤田野上翻滚的稻菽千浪,既是对辛勤耕耘的礼赞,也是金融业精准服务“三农”、护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这幅丰收画卷的背后,既承载着中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步伐,也彰显着金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作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与主力军,中华保险成立39年以来,始终将服务“三农”的初心深植于发展脉络,全程参与并见证我国农业保险的改革与成长。从守护田间作物到保障农户生计,从抵御自然风险到助力产业发展,中华保险以专业保险服务筑牢民生底线,持续锻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硬实力。
目前,中华保险农业保险业务占比26%,在行业中稳居前列。数据背后,是沉甸甸的民生温度:自承办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中华保险已累计为3.8亿户次农户提供了5.3万亿元农业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1021亿元,惠及农户2.1亿户次。三十九载深耕不辍,中华保险已然成为守护农业生产、赋能乡村振兴的行业中坚力量,用金融担当书写着服务“三农”的时代答卷。

以广度、深度、精度织密“三农”风险保障网
随着我国农业保险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的日益增强,农业保险这张风险保障网也越织越密。多年来,中华保险始终致力于拓宽保险覆盖面,深化保障内涵,提升服务精度。
在广度上,保险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在“扩面、增品、提标”的发展导向下,中华保险加大对地方特色保险的研发和落地,从以保大宗农产品为主,逐步延伸拓展到农、林、牧、渔的全品类发展,保障类型也从发展初期的以保成本为主,升级拓展到涵盖保成本(完全成本)、收入、价格、产量、气象指数、碳汇指数、耕地地力指数等在内的多元化保障体系。2024年,中华保险在售农业保险产品数量达4100个,农业保险保障金额5535亿元,其中,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保障金额1535亿元,助推地方农业产业振兴的能力显著提升。
在深度上,保险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中华保险不断拓宽农业保险的服务半径,推动保险服务内涵从“单一保障”向“多元赋能”深度延伸。如今,中华保险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已构建起“多领域覆盖”的立体格局:从守护农户出行安全的农村车辆保险、保障家庭财产的农村财产险,到呵护村民健康的意外健康险,再到护航产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障务工人员权益的雇主责任险、守护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险……一系列多元化险种的推出,让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实现从“之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跨越升级。以新疆阿拉尔的红枣产业为例,中华保险连续五年深耕红枣“保险+期货”项目,通过保险与金融工具的创新结合,不仅解决了枣农收入保障,更是带动了产业链上下共同发展,成为保险服务延伸至产业全链条、助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在精度上,理赔服务及时到位。面对今年内蒙古强对流、新疆雹灾、河南旱灾等极端天气,中华保险迅速响应,当前已赔付小麦保险8.2亿元、棉花保险7.8亿元、早稻保险2.4亿元、油料作物保险2.1亿元等,用“赔得快、赔得准”的实际行动,为受灾农户送去“及时雨”。当前,秋季作物的查勘定损工作已全面展开,中华保险建立起“ *** 引导+专业服务+科技支撑”协作体系,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利用卫星遥感及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确保每一分赔款都精准高效地送达农户手中,守护“颗粒归仓”。

以多维革新守护沃土丰饶
农业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保险机制的专业守护与创新赋能。近年来,中华保险坚持以创新为核心,通过产品、模式和科技的全面革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通过模式创新,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为让金融服务真正扎根乡村,中华保险构建“镇镇有机构、村村有人员”的协保体系,将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滴灌至田间地头。同时,大力推广“农业保险+信贷+期货”等金融融合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水平。例如,该公司在新疆开展的“克州防返贫综合保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获得了地方 *** 肯定;与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联合推出“信贷直通车中华财险特别版”,通过农业保险数据增信,助力银行开发纯信用、 *** 产品,破解融资难题。
通过科技赋能,开创农险精准管理的新高度。数字化浪潮下,中华保险全面上线新一代分布式双中台核心系统,实现调度自动化率99.97%、理算自动化率91.4%,系统峰值处理能力达每分钟31.2万次,实现服务数智化跃迁;构建“算法+数据+场景”三位一体技术体系,引入大模型技术,实现产品工厂、智能风控和高质效服务。同时,中华保险还开创种植险“天空地”一体化精准承保理赔的解决方案,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地面手持设备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通了农业保险业务数据链条,再造“按图作业”实务流程;在养殖险方面开创保处联动模式,全面引入智能点数、精准标识和智能测体及平台化联动智能管理,建设完善“保险云鱼塘”等,助力风险管理手段的全面升级。
通过风险减量,有效拓展农业保险服务的新领域。农业保险的价值不仅在于“事后赔付”,更在于“事前防范”。2023年以来,中华保险在防灾减损领域投入资金超4.3亿元,组建5.9万人次专业队伍,推送灾害预警信息超3600万条,排查企业风险3.2万余次。在陕西延安,一场倒春寒让果农彻夜难眠时,中华保险启动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的“智能防霜系统”,四年来累计投入750万元,布设减灾设备1080台套、减少灾害损失超1亿元,保护果园4万余亩;在广东,中华保险建设“智慧田园”农作物种植防灾减灾风险管理平台,覆盖农田超过5.5万亩;在新疆兵团,构建了炮点炮位与气象雷达联动体系化的人工影响体系,防雹减灾成效显著;在全国195个县区,保处联动模式精准运营;中华保险参与科技部粮食作物重大灾害风险智能管理项目的研发和示范,打造科技兴农的新范式。
以综合保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立足新时代,中华保险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保险力量。
服务产业振兴,护航“大国粮仓”。2024年,中华保险在全国产粮大省开展主粮作物保险,业务覆盖1.5亿亩主粮耕地,为近1200万户次粮农提供1265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让种粮农户安心耕耘。同时,该公司不断拓展保障边界,推出耕地养护系列保险、育种系列保险,农机系列保险等,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在特色产业领域,中华保险更是精准施策,既深耕土特产保险,为水产养殖、远洋捕捞等产业定制保险方案;也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推出食品安全责任险,助力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向产业化、集约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服务人才振兴,守护农民安康。近年来,中华保险聚焦农民群体的健康与安全需求,大力推进普惠型健康及养老金融服务,让保险红利惠及更多普通农户;针对乡村特色专业人才,中华保险定制专属人身意外险、健康险,为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解除后顾之忧;此外,结合乡村治理需求,该公司创新推出“社会管理+保险服务”相关治理性保险产品,满足帮扶、驻点、社会安全和普惠健康等需要,为乡村人才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愿意扎根乡村、建设乡村。
服务文化振兴,培育保险意识。近年来,中华保险广泛通过农户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持续提升保险意识;利用好政策引导及普惠制保险全覆盖特点,持续提升保险服务体验;通过服务创新,将雪中送炭的保险文化渗透到农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服务生态振兴,添彩“绿水青山”。近年来,中华保险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落地林业碳汇保险、大熊猫养殖保险、古树名木保险、森林火灾保险、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等综合性产品和服务,紧扣“双碳”目标,构建起覆盖“海洋碳汇—林业碳汇—清洁能源”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服务组织振兴,打通“最后一公里”。中华保险以“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全面加强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向乡村倾斜,在系统搭建上适配农村需求,在人员培训上聚焦“三农”服务,在绩效考评上突出民生导向。如今,中华保险已在全国建成超7万个乡镇及村级“三农”服务网点,配置1800台“三农”服务车、构建起“县有机构统筹、镇有网点承接、村有人员服务、硬件设备支撑”的全方位服务 *** 。这套“接地气、全覆盖”的服务体系,让保险服务真正走进乡村、贴近农户,成为乡村组织振兴的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中华保险将继续以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为己任,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全面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保险体系。以守护之责、创新之力、服务之心,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持续书写农民丰收、乡村繁荣的壮美篇章。
来源:中华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