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热门档期中,文艺片基本上难觅踪迹。因为,假期进影院的观众对“看电影”的定性非常明确:一次娱乐活动,而非审美体验。
这就注定了,热门档期的电影必然以商业片为主,需要为观众提供视听享受与心灵 *** ,至于思想深度、艺术个性,都与“自命清高”“曲高和寡”之类的贬损联系在一起,难以为观众提供轻松惬意的身心愉悦。
但是,观众的苛刻之处在于,他们拒绝高深莫测或个性张扬,但又厌恶循规蹈矩、一成不变。
因此,商业片也必须有新意,要在类型叙事中求新求变,才能让观众在似曾相识的情节套路中觉得别具风格,在情理之中有意外之喜。今年国庆档有几部电影,就在类型范畴中另辟蹊径,甚至不走寻常路,只为博观众一声赞叹。

《志愿军:浴血和平》属于战争片,但战场上的激烈交锋却不是情节重心,故事主线转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与“联合国军”在谈判桌上的外交博弈。影片中的战争戏份是为文戏服务的,并直接影响谈判进程。“武戏文拍”“武戏与文戏深度互动”,这是《志愿军:浴血和平》对战争片的类型突破,它为观众提供了视听震撼之外的情绪感召与思想启迪。
商业片的叙事策略和视听语言一般是中规中矩的,不会冒险追求标新立异或者风格前卫。但是,犯罪片《风林火山》的艺术野心,就超越了类型片的常规边界,它试图打造的,是一部烙印着强烈作者印记的艺术片。
影片无意聚焦正邪对立,更不神化警察,而是将每个角色都视为被心理创伤驱使的个体。犯罪行为既是他们精神困扰的产物,又在某些时刻成为他们自我疗愈的扭曲途径。这种将聚焦犯罪转向精神分析的叙事方式,把外在的善恶交锋转化为人物与内心阴影的对抗,无疑丰富了影片的心理与人性层次,成为《风林火山》更具显示度的个性化标签。

《风林火山》剧照
《风林火山》通篇采用暗调影像,画面常沉陷于大块阴影之中,黑色成了视觉基调。即便偶有光线,也多为硬朗的直射光,强化了明暗之间的锐利对比,营造出肃杀的整体氛围。通过这套高度风格化的视觉体系,影片构筑起一个与角色内心相互映照的压抑宇宙。
影片在空间叙事上的探索尤为突出,使环境成为承载情绪与主题的核心表意符号。当然,当极致的视觉追求缺乏饱满的人物弧光与严谨的情节逻辑作为支撑,作品便面临沦为华丽废墟的风险。影片这场沉溺于个人表达的影像狂欢,更像是一场自负的自我对话,而非与观众之间真诚、坦荡的交流。

《三国的星空之一部》剧照
与上述两部影片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视觉风格上的个性化探索不同,《三国的星空之一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历史书写的视角与方式。该片以一种超越性的视角,将三国乱世的英雄豪杰比作夜空中的璀璨群星,将三国纷繁复杂的历史切割为围绕曹操展开的一个个故事。
然而,影片并未深入挖掘曹操的内心世界,未展现其性格成长过程,进而颠覆其“奸雄”的刻板形象,而是将曹操先入为主、简单粗暴地定性为一个心怀家国、一腔热血的孤胆英雄。可见,影片在打破传统脸谱化形象的同时,却为人物描画出一个新的脸谱。为此,影片对历史进行了武断的筛选与改写,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与野心,重塑为心存汉室、主动迎接刘协的忠义之举。
《三国的星空之一部》并未着力呈现权力斗争中必然存在的利益计算、阶级立场和政治智慧,而是将其降格为围绕曹操、袁绍、刘协三人展开的一场场简单的“好人斗坏人”的戏码。
影片虽是重构三国历史的动画片,却抽空了“历史”中斑驳厚重的政治博弈、心理较量、人*战,将历史走向归咎于人物性格、价值观念的优劣,最终只留给观众一堆人情化、世俗化的历史碎片。

《三国的星空之一部》海报
类型片的创作固然要鼓励突破与融合,但任何创新都需尊重内在的类型规律。观众所期待的,往往并非颠覆性的叙事革命,而是在熟悉的类型框架中,于细节处发现新意,在套路中遭逢惊喜,即便偶有意外转折,最终仍需将观众引回预期的情感与叙事轨道。
(龚金平,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授;郝桐,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