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都市的中央商务区(CBD)作为城市服务功能的核心聚集区,也是更具活力、最能感知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区域,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必须保持战略敏捷。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和奥雅纳在2024年2月发布了一份名为《CBD的未来——来自亚太地区6个城市的观察》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对曼谷、胡志明市、香港、新加坡、悉尼和东京6个亚太地区城市的中央商务区(CBD)进行研究,探讨了新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大都市CBD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愿景,以及案例城市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关键行动。正如该报告所提出的,由于每个城市所处的环境不同,推进CBD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存在“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但相关案例可以提供一个实用的比较参考,为中国超特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发展带来启示。

三、对中国超特大城市CBD转型发展的启示
集聚效应是城市发展的独特优势,国际大都市CBD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之地,尽管中国大陆与亚太地区其他国际大都市的CBD在商务楼宇空置率与租金方面表现普遍好于欧美地区,但叠加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远程办公模式对于办公空间的需求减少、生活方式的偏好改变等,CBD的转型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议题。亚太六城的案例以及其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动态对于中国超特大城市CBD转型发展具有启示。
1、突出战略引领顺应发展新趋势
随着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领域和全过程,制度秩序的变化将深刻影响城市发展。超特大城市CBD需要顺应发展新趋势,形成以促进要素新一轮集聚和流动为核心的功能、人群和空间全面发展的制度化工作体系,作为新一轮发展战略引领。从中央商务区(CBD)到中央活动区(CAZ),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地区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片区发展规划提出“集工作、生活和娱乐为一体,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其中,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功能有序更替处于发展的核心地位,适应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核心功能内涵迭代的发展态势,围绕经济、文化和科技创新核心功能“引进来”,推动传统非核心功能“走出去”,辅以生态和生活支撑功能,加快实现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内外城市功能置换,成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业态更新,引领核心功能融合发展的重要工作。
2、重视双管齐下找准发展新抓手
推动超特大城市CBD转型发展,可以通过物质性的空间环境营造和柔性的产业政策供给双管齐下找准发展新抓手。一方面,着力打造优越的城市内涵品质以赢得精英人才的青睐。聚焦物质空间营造,针对存量商务办公和商业零售等空间转型压力和强功能提品质的现实需求,需要建立存量空间合理利用的新发展模式,创新土地和空间使用管控方式,提升核心功能的集聚度、辨识度和显示度,建设满足多样化和品质化需求的高品质空间环境。另一方面,适时出台针对性的产业引导政策,在行业发展机遇快速切换时期,在传统核心功能之外挖掘新兴增长点,撬动并塑造促进CBD持续繁荣增长的产业创新生态。如新加坡滨海湾的企业总部税费优惠政策、伦敦金丝雀码头的企业特区和创新空间供给、纽约哈德逊城市广场的时尚创意声望加持等,针对科创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痛点,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加速营造产业创新生态。
3、强化供需匹配响应人群新需求
人民城市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道路的新引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市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方向。国际大都市正经历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转型,人才资源成为推动功能集聚创新的核心要素;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多元社会群体的需求更加复杂,呈现出需求扩展化、升级化、差异化等特点。推动中国超特大城市CBD转型发展,需要细致研究与之相关的多元人群画像,加强识别和响应多社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工作之余,更加聚焦“人的生活”,针对多元人群、复合产业的差异化空间诉求,统筹公共交通等高水平城市设施,尤其是轨道交通和慢行交通 *** ,完善全天候的生活服务配套,强调功能的融合共享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产业的软硬环境需求。
(本文基于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和奥雅纳联合发布的《CBD的未来——来自亚太地区6个城市的观察》开展介评,并对中国城市的参考借鉴予以研究分析,特此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