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金融市场,迎来重磅消息。1972年便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恒生银行,即将私有化退市。汇丰控股公告称,汇丰亚太作为要约人,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交易估值约为2903亿港元。
来源:新财富杂志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之一财经、界面新闻等
10月9日,港股恒生银行(0011.HK)盘中一度飙升41%,报168港元,股价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涨25.88%,报149.8港元/股。值得注意的是,其控股股东汇丰控股(0005.HK)则跌5.97%,报104港元/股。
当日早间,恒生银行公告称,汇丰亚太作为要约人,已要求恒生银行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将恒生银行私有化。
倘若计划生效,计划股份将予以注销,以换取计划对价,即持有每股计划股份可获现金155港元(扣除股息调整金额,如有)。而前一交易日,恒生银行收盘价仅为119港元/股。
此外,恒生银行股东将获得2025年第三次中期股息,该股息不会从计划对价中扣除。
01
每股155港元现金付款
根据联合公告,汇丰控股私有化恒生银行的对价,计划按照155港元/股进行现金付款,汇丰亚太作为要约人,已要求恒生银行董事会,向计划股东提呈建议将恒生银行私有化,倘若计划生效,股份将予以注销。
恒生银行此次私有化,汇丰控股给出了较高溢价。根据披露,按照今年6月底数据计算,此次私有化,汇丰控股给出的恒生银行市净率,达到1.8倍(实际及未经审核数字),远高于香港可比同业公司中位数(0.4倍)。相较恒生银行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率也达到30.3%。
数据显示,私有化之前,汇丰亚太及汇丰亚太一致行动人持有恒生银行11.88亿股,合计占比为63.35%;私有化涉及股份大约为6.84亿股(1060亿港元)。
据此测算,此次现金私有化可能花费汇丰控股上千亿港元现金,交易估值也远高于同行业。有业内人士分析,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银行估值都比较低,拉低了银行股平均估值,使得这一次私有化定价,相较于同业估值显得比较贵。
公开资料显示,恒生银行成立于1933年,是香港更大的本地银行之一,距今已有92年历史,该行于1972年6月2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汇丰控股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1865年在香港创立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部设于香港中环和伦敦加拿大广场,属于英国的跨国银行及金融服务集团。
汇丰控股称,拓展香港业务是汇丰的战略重点之一,更佳的策略是强化汇丰亚太及恒生银行在香港银行业务的协作,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互补优势及竞争力,同时,客户也可以自由选择两大银行品牌。汇丰计划持续向汇丰亚太及恒生银行的人才发展与技术创新投入资源,并预期与恒生银行发掘更紧密的协同效应,提升营运效益。
公告称,此次私有化不会改变恒生银行与其客户的日常互动。客户的银行账户和客户经理(如适用)等将维持不变。
摩根大通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此次交易带来短期阵痛,但长远而言对汇丰控股具有正面效益。即使不考虑营收协同效应或成本优化,由于消除了恒生的少数股权,预估汇控2027年每股盈利及派息,可能较摩通的基本预测高出1.5%及3.1%。
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扣除预期信贷损失前,恒生银行营业总收入209.75亿港元,同比增长3%,税前净利润81亿港元,同比下跌28.39%;股东应占净利润68.8亿港元,同比减少30.46%,每股基本盈利3.34港元。该行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施颖茵当时提到,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面对信贷压力,该行当时的不良贷款比率为6.69%。该行增加拨备后,预期信贷损失49亿港元。
02
汇丰:不会改变核心运营架构
对于市场关注的运营独立性问题,汇丰在公告中明确承诺,将充分尊重恒生银行的独特市场地位,私有化后并不会改变其核心运营架构。具体来看,恒生银行将继续保留三项关键“独立性”:一是保留根据香港银行业条例独立获授的持牌银行认可资质,确保业务合规性与运营自主性;二是保持独立的企业管治体系、品牌形象及独特市场定位,避免因私有化导致品牌辨识度下降;三是保留现有的分行 *** ,保障客户服务。
汇丰控股在公告中称,恒生银行植根香港近百年,有着深厚的传统。汇丰十分尊重恒生银行的独特地位,计划继续透过汇丰和恒生银行两大品牌,服务香港市场。此外,汇丰控股表示,汇丰深知恒生银行在本地社区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并将继续支持恒生银行长期参与的社区项目。
有分析指出,母子公司双重上市存在治理冗余,私有化有助于优化决策效率。虽然交易溢价可能摊薄汇丰每股盈利,但协同效应或带来长期价值。
香港金管局也回应称,已与相关银行保持沟通,将按既定程序进行监管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