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人工智能(AI)领域正吸引巨额投资,而投资者对技术突破的期待推动了资金流入。OpenAI作为全球最知名的AI公司,其CEO Sam Altman不仅负责推动技术发展,更肩负确保投资者持续关注和投入资金的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需注意,突破性承诺往往伴随调整和延期,以维持市场热度和资金流动性。CWG Markets外汇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在投资逻辑中不可忽视。
尽管OpenAI最新估值达到5000亿美元,但公司仍在亏损。据报道,去年OpenAI在销售收入37亿美元的情况下亏损约50亿美元。Altman曾在2023年宣称公司已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即能够完成所有人类任务的智能系统。然而,这种宣称缺乏明确衡量标准,更像是激励投资者的市场策略,而非实际可验证的技术成就。现实中,即便AGI最终出现,其对就业和经济的全面影响仍充满不确定性。CWG Markets外汇提醒投资者,这类高估值与实际成果之间的差距值得警惕。
AGI的实现时间一直充满变数。Altman最初预计在2025年实现AGI,但现已将目标推迟至2030年,而业界预测则从2026年到2060年不等。依赖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现有AI技术,在短期内几乎不可能达到真正的通用智能。当前AI虽然可在特定场景下提供实用价值,但远不能取代人类的综合能力。
大型语言模型的局限性在于语言本身的多义性与语境依赖。机器无法通过亲身体验建立判断能力,也不能像作者通过文学作品引导读者想象世界那样创造复杂模型。再者,代码语言本身比自然语言更受限制,这使AI在理解和模拟现实方面存在根本性障碍。AI能够提供信息,但无法真正传达理解,其输出仅是对现实的“局部地图”,而非完整再现。
在专业领域,AI同样无法替代人类专家。知识不仅存在于书面资料中,更体现在实践经验、直觉判断和长期积累的技能中。例如,律师利用AI辅助起草合同,但仍需人工校正和调整,确保准确性和可行性。AI在协助专家工作上有价值,但非专业人士若完全依赖AI,则存在风险。
投资者对AGI的乐观预期可能带来泡沫风险。一旦市场意识到技术进展未达预期,AI概念股及相关经济领域可能遭遇回调。正如CWG Markets外汇分析所示,“树不会长到天上”,金融市场亦如此。即便基础公司具备价值,其实际贡献仍需理性评估,投资者应关注技术落地与经济价值之间的平衡,避免盲目跟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