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弛策论市
美国拟对华征收100%关税,
股市会重演今年4月情形吗?
引言
刚刚得知,中国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了极其激进的立场,向世界发出了一封充满敌意的信件,声称他们将从2025年11月1日起,对其生产的几乎所有产品,甚至一些并非由他们生产的产品,实施大规模出口管制。这影响了所有国家,无一例外,显然这是他们多年前就制定好的计划。这在国际贸易中是绝对闻所未闻的,也是与其他国家打交道时的道德耻辱。
基于中国采取了这一史无前例的立场,仅代表美利坚合众国(不代表其他同样受到威胁的国家),从2025年11月1日起(或更早,取决于中国采取的任何进一步行动或变化),美利坚合众国将对中国征收100%的关税,在他们目前已支付的任何关税之上再加征。同样在11月1日,我们将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难以置信中国会采取这样的行动,但他们确实这么做了,剩下的就是历史了。感谢大家关注此事!
唐纳德·J·特朗普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 —— —— —— —— —— —— —— —— —— ——
美国拟对华征收100%关税,股市会重演今年4月情形吗?
本人基于经济学原理、产业逻辑及大量数据推导,判断:大概率不会!
1
回顾今年4月全球资产表现及背后逻辑
4月2日特朗普宣布拟对全球征收关税10%,4月3~4月7日全球资产表现一览如下:
-
美股:纳斯达克 -13.5%;标普500 -10,7%;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15.8%。
-
A股:红利指数-6.1%;上证指数 -7.6%;沪深300 -7.6%;科创50 -9.6%;创业板指 -14.1%;中证1000 -12.4%;中证2000 -13.7%。
-
港股:恒生指数,-14.5%;恒生科技 -18.9%。
— —全球权益市场呈现的特征:普跌,且对于中小盘、成长冲击尤为凸显。
-
油价:-17.3%
-
Comex铜价:-18.3%
-
Comex白银:-14.1%
-
Comex黄金:-5.3%
— —全球大宗品市场呈现的特征:仅黄金抗跌,且在未来2天后迅速完成修复,其余资产均明显下跌。
对此,我自己曾经做过深度研究,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情绪冲击,其实是表象,短暂且影响有限。二是基本面潜在冲击,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将导致美国甚至全球企业capex收缩、产出下降,以及供给紧缺下的通胀抬升,大宗商品差异化表现恰恰反映了基本面风险逻辑。事实上,今年4月至今,市场仅演绎了之一个“情绪冲击”,后续无论权益市场或是大宗市场均再创新高。
2
10月10日全球资产表现及背后逻辑
-
美股:纳斯达克 -3.6%;标普500 -2,7%;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 -6.1%。
-
A股:红利指数 +1.14%;上证指数 -0.9%;沪深300 -2%;科创50 -5.6%;创业板指 -4.6%;中证1000 -1.5%;中证2000 -0.7%。
-
港股:恒生指数,-1.7%;恒生科技 -3.3%。
— —全球权益市场呈现的特征:同样是普跌,但并不存在明显大小盘差异,且对于此前涨幅较大成长板块冲击更为明显。我们可以认为,①大小盘并无明显背离,说明本次情绪冲击影响较4月大概率是小的;②本次科技成长调整除了美国关税冲击外,亦暗含了主升品种高位获利了结、自然调整的逻辑。
-
油价:-4.8%
-
Comex铜价:-5.4%
-
Comex白银:+0.8%
-
Comex黄金:+1.6%
— —全球大宗品市场呈现的特征:依然黄金最“抗打”,甚至还在上涨,白银有贵金属属性,相对抗跌;铜与油价依然是跌幅更大,整体大宗表现的顺序大致相同。背后依然是对全球景气尤其是美国衰退风险担忧,但同时,并未显示存在流动性陷阱风险。
核心的东西来了……
3
本次“中-美贸易z” 受到的短期情绪冲击
影响将远小于4月!!!
①环境差异:4月国内基本面再次退坡,美国“滞胀”担忧凸显,特朗普关税2.0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家信心立马崩塌;相比之下,当前国内科技产业趋势逐步明朗、出口韧性依然较强,同时,美国9月已经降息落地,市场情绪处于上升修复阶段— —显然4月的悲观情绪是达到冰点的,本次因环境差异带来的情绪影响只能算是上行通道中的“扰动”,远不及4月冲击!
②*差异:4月美国为了缓和贸易逆差、引导制造业回流、降低债务压力等,主动挑起关税2.0;当下中国是维护自身利益,在国内AI产业趋势越发明朗的“底气下”,从“无人机技术”、“船舶特别港务费”、“稀土”等多方面,坚决反制美国对华的不公平性。— —即4月美国主导关税事件的发展方向,中国偏被动;而当下中国具备一定“底气”,开始偏主动性反击,*“转向”!
③流动性差异:4月之前美元相对韧性,全球金融条件并未明显宽松,甚至在悲观情绪触及冰点时,引发“流动性陷阱”(流动性显著收紧),意味着当时流动性是非常紧张的;4月之后美元趋势性走弱,全球资产正享受弱势美元+降息周期的“流动性盛宴” — —显然,本次相比4月不仅没有遭遇“流动性陷阱”,甚至还处于全球金融条件宽松周期,短期情绪对其冲击影响自然将远低于4月水平。
综上,上述分析一目了然,本次从情绪冲击影响角度来看,相比4月肯定是明显小很多。有分析人士又说,呀4月很多国家都没有和美国达成协议,现在有很多国家已经与美国达成协议了,所以中国将独自承担风险……(1)你们知道有一种竞赛叫“陪跑”吗?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是陪跑选手啊,从始至终美国真正想要征收关税的对象核心就只有咱们中国。(2)4月真正开始谈判的时候,市场调整了吗?并没有,所以真正的情绪冲击,就是在宣布关税2.0的时候,而非整个过程。(3)我前面也说了之前做过深度分析,市场担心的是本来就差的经济,受到关税影响会雪上加霜,尤其是担心美国衰退对全球景气的冲击,这个与“多国谈判”或“仅中美谈判”有差别吗?只要是贸易战,参考2018年,不管多边还是单边均将导致全球景气、产出及资本开支萎缩,通胀抬升。故,“什么现在多数国家已经谈妥了,现在只有中国与美国谈判,风险可能更大……”等这类言论都是在“YY”,根本没有做过深度分析得到的危言耸听的谬论,不可信也!
4
本次“中-美贸易z” 导致的“潜在基本面”冲击
影响将远大于4月!!!
我们要了解4月情绪冲击的背后,是对基本面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并带来了流动性陷阱等系列问题。我在《我们正在享受全球流动性宽松下的“资产盛宴”》一文的最后部分:是“接着奏乐接着舞”还是“小憩片刻”?的问题上也做过详细解读,核心“紧盯”美国经济数据。近几个月来看,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紧平衡”没有打破(即国内最差的时候过去,但经济仍在磨底),美国数据则在持续走弱,包括首次申请救济金人数一度突破26万人,失业率从4.1%升至4.3%,接近自然失业率4.4%水平等。与此同时,4月至今,陪跑国已经基本与美国达成关税谈判,美国真正的诉求国:中国,仍在谈判进程中,并在当下发生新的利益冲突。要知道本轮中美谈判关税暂停措施拖延过两次,分别是“5月延至8月”和“8月延至11月”,俗话说“四不过三”,有可能美国“极限施压”还会再来,但中美从骨子里的利益矛盾,恐怕在新的矛盾下将更难调和。要知道中美狭义依存度来看,2018年以来均呈现趋势性下降,但:(1)截止2024年12月,美国对华贸易依存度约14.2%,远高于中国对美8.5%。这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对华持续征收关税,中国出口的市占率依然保持在20%以上。(2)截止2025年6月,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相比2018年下降-25%,仍明显超过美国对华贸易依存度下滑-18%。这意味着,随着双方的依存度下降,对于贸易谈和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因为目前的贸易品种均可能是双方的核心价值品种,比如中国的稀土,美国的半导体等,将成为未来中美长跑中的博弈核心。与此同时,伴随着中方对美的贸易依存度显著减少(降幅更大)及科技产业的技术突破,意味着中方面对美国的威胁态度或出现明显变化,再也不可能像2018年做出过多让步,即反击时刻逐步开启!故我个人认为,虽然100%关税过于夸张,但中美关税互征仍是大概率事件。作为投资人,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不能存侥幸心理,客观对待甚至可以采用“风险极值”压力测试,规避潜在的重大不确定性。
本次“中美贸易z”演绎大致分三种情况,其中后两者情况概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