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安杰利科(约1395–1455)是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他是艺术修道士,更是后来唯一被封为“圣徒”的艺术家。
近日,“弗拉·安杰利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对外展出,呈现其虔诚的品德与艺术才华。该展览也是2025年欧洲最受期待的展览之一。展览前修复师们共修复了28幅画作,包括借展自不同机构的祭坛画作,以及教堂里的壁画作品。其中,圣多梅尼科修道院里的壁画修复更是近年来的最新发现。
在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 约1395–1455)的大型展览开幕前,意大利佛罗伦萨市中心的特罗齐宫挤满了艺术品处理人员、技术人员、修复人员和博物馆馆长,他们来此是为了解各自所在机构借出的展品的状况。
“弗拉·安杰利科”大展的展品来自大约70家艺术机构,除意大利的教堂与图书馆外,还包括卢浮宫、柏林国家画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等。为何有如此多的机构?因为在200年前,拿破仑*意大利修道院时拆除了弗拉·安杰利科绘制的祭坛画,后引发了世界各地渴望文艺复兴艺术的收藏家的抢购狂潮。

安杰利科壁画作品《基督显圣容》
“弗拉·安吉利科”大展是2025年最受期待的展览之一。该大展举办地位于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共展出140多件作品。首席策展人卡尔·布兰登·斯特雷尔克(Carl Brandon Strehlke)表示,鉴于这位艺术家“并非总是受到公众的充分关注”,此次展览旨在巩固弗拉·安杰利科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顶级大师的声誉。“尽管展览充满了新的学术材料和关于他的作品的见解,但展览的真正目的是让公众更好地欣赏安杰利科的大量作品。”

安杰利科,《圣马可祭坛画》中央面板的“圣母与圣婴及诸圣”,约1437
展览开幕前,在特罗齐宫的一面墙上,弗拉·安杰利科创作的《圣马可祭坛画》的中央面板正等待着失落已久的附属部分。这幅画最初是为佛罗伦萨修道院供奉的圣马可高坛而作。其中,描绘“圣母与圣婴并诸天使”的部分从未离开过修道院,但它的侧面面板却辗转于巴伐利亚国王、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佛罗伦萨商人、法国伯爵以及美国镀金时代的收藏家手中,并最终流落到世界各地的各大博物馆里。
该画作的17块面板正在重新组装,用于此次展览的展示。不过,另有一块目前在芝加哥,未能随行。斯特雷尔克说,原本应该安装在祭坛画上的镀金木框“早已不见”。除了重新组装的部件外,一幅数字重建图还将展示祭坛画在1443年由弗拉·安杰利科完成时的原貌。由于当时没有其他的视觉记录,这幅画作的谜题部分是通过对每块碎片进行“X射线分析和红外反射成像”来解决的。这一过程也提供了“很多线索”,包括追踪从一个面板到另一个面板的木纹。

安杰利科,圣母领报首字母装饰页,约1430
弗拉·安杰利科于1395年左右出生于托斯卡纳,本名圭多·迪·皮埃特罗(Guido di Pietro)。1420年左右,他加入了山顶小镇的多明我会修士会,后改名为乔瓦尼·迪·菲耶索莱修士(Fra Giovanni di Fiesole)。他不仅是以艺术家的身份闻名,也因其虔诚而闻名。他参加的多明我会修士在他去世后不久便称他为“天使修士”(Fra Angelico)。
安杰利科的绘画承续晚期哥特的装饰传统,同时融入初兴的文艺复兴理念。他善于运用透视与光线,却从不炫耀技艺,而是谦逊地服务于信仰,使神圣形象安坐于人的尺度之中。他也是“谦卑圣母”母题的缔造者之一,其描绘的圣母不在高高的宝座上,而是席地而坐,贴近世人。
16世纪的美术史大家乔治·瓦萨里(Giorgio Vasari)列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安杰利科的虔诚,他写道,安杰利科作画前总是祈祷,且每当他画《耶稣受难图》时,都会痛哭流涕。(他画过很多幅《耶稣受难图》)瓦萨里对安杰利科的艺术才华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我有时会感到惊讶,难以理解一个人怎么能如此完美地完成他所创作的一切,”瓦萨里写道。
1955年,在纪念安杰利科逝世500周年的大展开幕式上,教皇庇护十二世淡化了“虔诚的传说”,称他的画作“仿佛沉浸在无意识的狂喜之中,任由他的手去指引其他世界的生物。”1982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正式册封安杰利科为圣徒。这是迈向圣徒的倒数第二步。两年后,这位画家被尊为艺术家的守护神。

安杰利科,《方济各三联画》
安杰利科大展的举办引发了一系列修复工作。据主办方统计,展览前修复了共计28幅画作,其中包括所谓的方济各三联画,该画作最初悬挂在佛罗伦萨圣十字修道院。经过修复后,三幅主要作品已抵达斯特罗齐宫,与运送过来的五幅较小的作品汇合。这三幅画作来自柏林;一幅来自德国阿尔滕堡;一幅来自梵蒂冈。来自费城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是圣方济各的真身雕像,出自一座并不在大多数旅游景点上的教堂,名为“圣母与圣方济各的受难像”。

佛罗伦萨山顶小镇的圣多梅尼科修道院
而在今年4月,在佛罗伦萨的山顶小镇菲耶索莱的圣多梅尼科修道院里,人们发现了安杰利科创作的壁画《耶稣受难图》。之后,两位修复人员爬上修道院分会大厅的脚手架,轻轻地擦拭着环绕着基督的蓝色背景,并为他们的修复工作做最后的润色。这幅壁画中,基督低着头,双手握拳,展现出一种冥想的场景,与修道院的大厅十分契合。
不同与常规的安杰利科作品,该修道院至今仍处于闭塞状态,修士们与外界鲜有接触,这也意味着这一作品在此前并未引起安杰利科爱好者的关注。在此前,“它几乎无人知晓”。

圣多梅尼科修道院中的壁画《耶稣受难图》。
对于修复工作,修复师克里斯蒂安娜·孔蒂(Cristiana Conti,)表示,他们进行的最重要的修复工作是加固灰泥,因为灰泥在几个地方已经脱落。在修道院内,最主要的问题是它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毁坏了”。另一位修复师亚历山德拉·波普尔(Alessandra Popple)表示,能够在600年前的安杰利科绘 *** 品的地方进行修复工作是令人激动的。“修复壁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因为你经历着艺术家所经历的一切,感受着相同的氛围。这是一种感人的体验。”

修复师们对弗拉·安杰利科的壁画《耶稣受难图》进行修复
展览策展人之一、前圣马可博物馆馆长,安杰洛·塔图费(Angelo Tartuferi)说,“虽然安杰利科最著名的作品是佛罗伦萨市中心的圣马可修道院的壁画,但圣多梅尼科修道院就是他的修道院。这位艺术家于1420年左右以年轻修道士的身份进入修道院,在那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于 1450 年返回修道院担任院长。”波普尔说,这座修道院自1406年建成以来,几个世纪以来经历了坎坷。 壁画亦是如此。1566年,壁画被抹上灰泥,整个房间都被粉刷一新。这或许是因为这种绘画风格不再受到青睐。至于修道院,在拿破仑*意大利宗教团体后,它连同其收藏的所有艺术品一起被卖给了一个私人家族,后者出售了安杰利科的几件作品,包括一幅独立的《耶稣受难图》壁画,现藏于卢浮宫,以及另一幅《圣母子与圣徒》壁画,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
波普尔说,修士们最终买回了修道院,而这幅壁画于1881年被院长发现,后在去除了壁画上上层灰泥时“略微”损坏了壁画。据说,壁画的底部后来被重新粉刷过,但基督像的部分是原作。或许,这幅画此前被覆盖过是件好事。否则,这幅画也可能在修道院私有化期间被卖掉了。

修复师们对弗拉·安杰利科的壁画《耶稣受难图》进行修复
如今,这座修道院已成为当地多明我会修士的疗养院。八位修士长期居住于此,由司事皮埃特罗·吉达(Pietro Guida)照料。吉达不仅照顾修士,也管理修道院及教堂。他说,偶尔会有博学的游客前来观看《耶稣受难像》。“如果他们敲门,我会让他们进来。”
“这是一个新发现。说来也挺有意思,我们一直都知道它在那里,但却没人真正观察过它。”策展人卡尔·斯特雷尔克说道。他也希望修道院能够在“安杰利科大展”期间开放,以便更多观众能够欣赏《耶稣受难像》,并将其作为展览的补充项目。“我们会安排一些行程,带观众参观佛罗伦萨及其周边地区。”
在“安杰利科”大展中,《圣马可祭坛画》重中之重。托斯卡纳州立博物馆馆长兼展览联合策展人斯特凡诺·卡修(Stefano Casciu)表示,描绘四位圣徒的两块侧板在佛罗伦萨的博物馆中存放了数十年,需要进行大规模且艰巨的修复工作。

安杰利科,斯特罗齐祭坛画
展览还包括特罗齐宫祭坛画,其中心的《下葬》最初由洛伦佐·莫纳科开始创作,后由弗拉·安杰利科完成。这幅祭坛画最初位于圣三一教堂的圣器收藏室。《下葬》是展览中四件在佛罗伦萨之友基金会(Friends of Florence)的帮助下得以修复的作品之一。
展览举办地之一的圣马可博物馆,其前身为多明我会修道院,安杰利科也在此生活过。1438年至1445年,安杰利科在修道院的40多个房间和其他空间绘制了壁画。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壁画是《天使报喜》,宁静的拱廊空间中,回响着大天使的低语,成为文艺复兴艺术永恒的瞬间。

安杰利科,《天使报喜》,约1443
安杰利科也描绘了赞助人科西莫·德·美第奇这样的人物的精神生活相关的宗教图像。他为美第奇而作的《最后的审判》,展现他谋篇布局的能力。乐园与地狱场景虽然不像西斯廷教堂同题壁画那样恢弘,但井然的秩序中镶嵌着人的诚挚。

安杰利科,《最后的审判》

安杰利科,《最后的审判》(局部)
修复人员还对修道院主回廊中一幅名为《圣多米尼克朝拜十字架》的壁画进行了修缮。 安杰洛·塔图费说,“圣多米尼克的画像给人一种孤独感,一种修士们应该能体会到的绝对亲密感。同时,修道院也弥漫着一种非常私人的氛围。”
展览地点: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
展览将展至202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