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违规安排第三方机构人员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检查,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要求立即纠正,并制发文件规范街镇涉企行政检查。
10月13日,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发布的8个典型案例聚焦整治“乱检查”“乱罚款”,集中呈现治理实践成果。
比如,针对涉企检查中“主体不适格”问题,各级 *** 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加强监督,完善制度机制,坚决杜绝无资格、越权检查等行为。
典型案例显示,2025年3月,有群众向天津某区 *** 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反映,有两人自称系某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未出示证件擅自进入其经营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针对此问题,区 *** 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依法开展监督。
经调查核实,该街道办事处聘请第三方机构提供政策性、技术性等安全生产监管辅助工作,涉事二人为第三方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规定:“严禁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等第三方实施行政检查;严禁外包给中介机构实施行政检查;严禁未取得执法证件的执法辅助人员、网格员、临时工等人员实施行政检查”。对于街道办事处安排第三方机构人员独立开展行政检查的违规行为,区 *** 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要求其立即纠正,并制发有关文件,进一步规范街镇涉企行政检查。
“基层行政执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执法的规范性直接影响企业和群众的法治感受。”司法部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本案中,街道办事处违规安排第三方机构人员实施安全生产行政检查,违反“严禁第三方实施行政检查”的规定,存在主体不适格、程序违法等问题,侵犯了经营者权益,损害了行政执法公信力。区 *** 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快速核查、责令街道办事处纠正违规行为,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同时,在对个案进行整改的基础上,制发文件规范行政检查,以个案查纠扩大类案整改效果,为规范实施行政检查提供明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