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堂上市姗姗来迟

音符科技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北京商报

  当几乎同一时期成立的、上美股份、等竞争对手早已登陆资本市场,近日向港交所递表的自然堂有些姗姗来迟。对于此次募集资金的用途,自然堂给出较为明确的规划——提升品牌力、丰富品牌矩阵、建立国际品牌知名度……而这背后是自然堂面临的长期以来对主品牌自然堂的依赖,以及销售费用持续走高等现实情况。

  营收持续增长

  自然堂近日正式向中国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此次IPO由华泰国际与瑞银集团联席保荐。至此,这家成立24年的国货美妆企业正式叩响资本市场大门。

  与几乎同一时期成立的珀莱雅、丸美生物、上美股份等国货美妆品牌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不同,一直以来自然堂在资本市场迟迟未有动作,这也曾多次引发业界猜测,其中被谈到最多的原因不乏不缺钱、想掌握更多主动权等。

  “相对而言,赴港上市对于企业未来走向海外市场、开启国际化拓展更为有利。所以,此时选择在港股上市,应该也是企业出于对未来发展的需要。上市能够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推动企业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化以及通过上市获得更多资本支持,通过并购等方式增强企业的实力。”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认为。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自然堂收入分别为42.92亿元、44.42亿元、46.01亿元,其中2023年及2024年增速分别为3.49%、3.58%;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收入24.48亿元,同比增长6.43%。

  在招股书中,自然堂方面自称“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排名是否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暂且无从得知,但这或许从侧面可以窥见自然堂跻身头部的“野心”。

  在美妆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看来,上市是一家企业寻求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常规模式。上市后,无论在资金还是治理层面,均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资源和空间。因此,上市成为中国化妆品企业在发展中期阶段的更佳选择之一。中国化妆品头部梯队的企业基本上都已成为上市公司,自然堂也必然面临同样的选择。至于推延至今才最终确定上市,一方面是自然堂创始人对上市后企业利弊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企业面临更大投资投入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单品牌依赖症待解

  无论“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还是连年增长的业绩,自然堂的发展可谓亮眼。但需要注意的是,单品牌依赖以及拘泥于营销流量打法的策略,仍为自然堂当下需要正视的问题。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自然堂品牌收入分别为40.6亿元、42.6亿元、43.8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4.6%、95.9%、95.4%。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自然堂品牌于2013—2024年连续12年以零售额计排名国货化妆品品牌前两名。不可否认,自然堂主品牌有着不错的发展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主品牌自然堂,自然堂旗下其他品牌的声量并不大。根据公开资料,自然堂旗下还有珀芙研、美素、春夏及己出等品牌,覆盖护肤、彩妆、个护、男士护理、儿童及婴儿护理等多个品类,而这些品牌营收占比尚不足10%。

  “这样的结构布局让自然堂面临一定的风险,例如产品线抗风险能力较弱、品牌塑造能力偏弱、多品牌战略布局不足、缺乏亮眼的生意增长点。”在伍岱麒看来,上市可为自然堂带来一些解决方案,比如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强化企业薄弱板块,实现多品牌更为合理的布局。

  就上市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自然堂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但对于上市后募集资金的用途,自然堂方面在招股书中提到:“将主要用于加强公司在销售渠道的DTC能力,提升线上线下销售 *** 的协同效应;孵化及收购新品牌,丰富公司多品牌矩阵,并提升品牌曝光度等。”

  在白云虎看来,单品牌占据企业营收和利润的主导地位,这在上市的化妆品企业中也属于常规现象,无论已经上市的还是准备上市的中国化妆品企业,多品牌发展仍然是大家面临的通病,核心原因是缺乏核心产品独特性和组织复制能力。

  “要改变‘单品牌’困境,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产品科研能力,开发更多的独特性产品体系和品类品牌差异化。”白云虎认为。

  销售费用持续走高

  “中国第三大国货化妆品集团”是自然堂在招股书中对自身品牌给出的定位,依据则为2024年的零售额,但单从营收规模维度来看,按照2025年上半年营收规模计算,自然堂在国内美妆上市企业十强中排名第六,介于毛戈平和之间,卡位腰部。

  在业界看来,自然堂想要从营收规模维度跻身行业前三,上市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堂需要在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之间做好平衡,加大自身产品竞争力。

  与多个国货美妆品牌前期发展路径相似,自然堂也存在高销售费用的情况。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2—2024年,自然堂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4.45亿元、24.06亿元、27.16亿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57%、54.2%以及59%。2025年上半年,自然堂销售费用为13.47亿元,营收占比为55%。

  与高销售费用形成对比的是,近几年自然堂研发投入呈现递减趋势。根据招股书,2022—2024年分别为1.2亿元、9382万元和9121万元,2025年上半年则为4238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8%、2.1%、2%和1.7%。

  随着市场竞争发生改变,国产美妆品牌逐渐意识到,前期花钱买流量的方式已经难以再适用,未来市场竞争是产品力的竞争,而这更多取决于品牌对研发的投入。

  在自然堂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划中,研发占据重要的一部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开发;扩展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建立国际品牌知名度等。”

  在 *** 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自然堂上市后,应加速实施“品牌多元化+品类延伸”战略:一方面通过并购或孵化新品牌切入功效护肤、男士护理、纯净美妆等细分赛道;另一方面强化母品牌科技属性,联合科研机构打造核心成分IP,并拓展至大健康、口服美容等关联领域,构建生态型产品体系,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安得智联银行借款大增:背靠美的每年数十亿关联交易,持续分红近6亿
  • 三星电子股价创纪录新高 AI芯片热潮促其录得三年多来最高季度利润
  • 煌上煌:卤制品原材料无直接从国外采购情况
  • 牛市早报丨中方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今起正式施行
  • 倒车接人!我准备加仓自带“哑铃策略”的香港大盘30ETF
  • 特朗普称将于本周在白宫会见泽连斯基
  • 韩国综合股价指数攀升至纪录高位
  • 蒙曼:我要给所有男性提个建议
  • 2025诺贝尔经济学奖,解释了为什么要“反内卷”
  • 逆市四连阳!业内首只农牧渔ETF(159275)单日吸金超5200万元
  • “一股恶臭!”山姆超市,又出事了
  • 汽车早报|赛力斯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开始四季度爬产
  • 手机信号深夜同时消失,半年出海7次未带回1条鱼!警方跨省追查,特大犯罪集团浮出水面
  • 病理大模型识癌、健康手表一键呼救……AI在上海瑞金医院有这些应用
  • 中信证券:海外AI催化密集,看好商业化潜力
  • 欧盟在申根区启用新数字边境管理系统
  • 操盘必读:影响股市利好或利空消息_2025年10月14日_财经新闻
  • 大学生剧社演绎《玩家》,曹禺剧场见证青春戏剧力量
  • 新加坡经济增速快于预期 金管局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 大阪世博会闭幕,普通访客累计超2500万
  • 霍尼韦尔预计未来十年全球新公务机交付8500架,价值2830亿美元
  • 股海导航_2025年10月14日_沪深股市公告与交易提示
  • 华泰证券: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改善财险承保表现
  • 四大证券报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_2025年10月14日_财经新闻
  • 水利部:今年秋汛超警河流多,洪水量级大
  • IDC: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2.6%,苹果出货量5860万部创历史新高
  • 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宣布翻修,80多件馆藏将来沪展出
  • 志道国际接获联交所复牌指引 继续停牌
  • 中电光谷于10月13日斥资102.9万港元回购420万股
  • AI早报 | 奥特曼:当前可能会被 AI 消灭的岗位也许并不算“真正的工作”;海尔集团与阿里巴巴达成全面AI合作
  • 嘉利国际拟发行本金额为1.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开了古埃及大展
  • 星太链集团与Starcoin Foundation订立谅解备忘录
  • 世纪联合控股控股股东拟减持公司最多15%股权
  • 银价飙升至纪录新高 伦敦逼空行情为涨势注入动力
  • 医渡科技于10月13日斥资609.2万港元回购103.08万股
  • 英国网络安全中心:英国今年重大网络攻击事件激增50%
  • 联易融科技-W:国际业务板块品牌焕新
  • 骏高控股: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辞任公司核数师
  • 金力永磁A股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重大事项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