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试飞成功,“星舰”实现“活着回来”

音符科技网

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发射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成功完成第11次试飞。火箭在起飞后顺利分离,冲出太空又平安回到地球,最后精准落入墨西哥湾海域,实现了让“星舰”“飞回来”的阶段目标——完成从发射到受控落水的完整闭环。

对于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和整个美国商业航天界而言,这次任务不只是一次技术胜利,更标志着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

美国专业航天网站NASASpaceFlight.com形容说,“星舰”11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星舰”是什么?

SpaceX的“星舰”并不是一枚普通火箭。它被设计成全球更大、推力最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由“超级重型助推器”和上部飞船两部分组成。整套系统高达121米;满载起飞推力约7600吨力,相当于15架波音747同时起飞的力量。其近地轨道设计运力可达150吨,明显超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发射系统。

马斯克的构想是:用“星舰”实现低成本、高频次的太空运输体系,从大规模发射“星链”卫星,到将货物与人类送往月球、火星,乃至实现“地球点对点超高速运输”。他曾形容说,“星舰”不是一次性的火箭,而是一种未来的太空飞机。

为实现这一愿景,SpaceX已在“星舰”项目上累计投入超过50亿美元。其中,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星基地”建设费用约30亿美元,佛罗里达州新发射设施预计再投入18亿美元。每次试飞几乎都意味着数千万美元的“真金白银”烧掉,因此也被业内称为“用烧钱换未来”的实验。

支持者认为,一旦“星舰”完全可复用,单次发射成本有望降至仅几百万美元,接近大型客机跨洋航班的费用;而质疑者则提醒,这种“烧钱式创新”仍存在不可预估的风险。但无论如何,“星舰”项目已成为全球商业航天最受关注的标志性工程。

CNN 报道,“星舰”高度达到121米,升空时推力达到7590吨,是迄今人类建造的最强大火箭

任务回顾:从爆炸到“活着回来”

截至目前,“星舰”已完成10次试飞。从早期的低空跳跃,到全尺寸轨道级飞行,每一步都带来了不同层面的数据突破。业内普遍认为,这10次试飞虽然“九险一胜”,但每次都在验证不同系统——推进、分离、热防护、姿态控制——并通过“爆炸式试错”积累了宝贵数据。正如美国专业技术媒体Ars Technica所评论的,SpaceX通过不断的失败,把人类送得更高、更远。

而这次的第11次试飞,则被业内普遍视为二代“星舰”的“毕业考”。

这次,“星舰”搭载了升级后的猛禽2号发动机,采用更轻的结构与强化隔热瓦系统。与前10次相比,本次的重点是验证高温再入、防热瓦密封、发动机重启和载荷释放系统。

过去10次试飞,“星舰”都没有一次能完整“活着回来”——要么在升空阶段爆炸,要么在重返大气层时解体。即使是今年6月的第10次试飞中,虽然飞船成功重返地球并在海面软着陆,但仍部分受损。

而这一次,“星舰”再次完成了“从出发到回家”的完整旅程,标志着SpaceX梦寐以求的“再入闭环”终于实现。接下来,SpaceX将把重点转向新一代的“星舰”3研发。

CNN报道,SpaceX成功发射“星舰”,公司表示将在下一次试飞中推出“星舰”3

突破一:火箭复用技术被攻破

这次成功最直接的意义,在于SpaceX之一次真正跨过了可复用重型火箭的门槛。

首先是热防护系统经受住了极端高温;其次是发动机在再入后重新点火成功;助推器也实现受控落水。若后续测试顺利,未来“星舰”将可以在短时间内回收、翻修并再次使用,这将大大降低航空成本,就如马斯克所言,未来的太空运输将实现像目前的航空运输一样频繁。

美国知名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早早就推出了直播预告

突破二:载人登月战略获支点

在美国航天战略层面,这次试飞也具象征意义。国际航天竞争正在加剧,试飞成功为白宫在下一选举周期中提供了重要“科技成果”。

此外,“星舰”被指定为NASA“阿尔忒弥斯3号”登月任务的登月舱,此次试飞成功,意味着NASA距离实现载人登月目标又近了一步。《华尔街日报》此前就指出,“星舰”的进度直接关系到美国重返月球的时间表,第11次试飞的顺利完成,让这一计划重获信心。

突破三:人类深空探索能力获得积累

每一次“星舰”试飞,都是为未来的深空任务做准备。这次试飞任务验证了再入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为未来的月球补给、火星运输甚至星际任务都积累了真实飞行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星舰”的飞行也是一种文明实验——探索能否让航天成为日常运输。

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巴伦周刊》报道,“星舰”第11次试飞前,太空股飙升

“星舰”第11次试飞的成功,意味着马斯克兑现了他反复强调的承诺——让火箭“活着回来”。这也为未来的深空运输、月球补给乃至火星探测打下基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知名精神病学家自杀身亡,年仅42岁
  • 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出炉:李想6.8亿港元居首
  • 力拓上调全年铝土矿产量指导目标
  • 再创新高!现货黄金突破4170美元,国内金饰克价站上1200元
  •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3%
  • 白银年内暴涨超80%!高盛警告:回调风险比黄金更高
  • 东岳硅材: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超96%
  • 美国民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 港股三大指数跌幅进一步扩大,恒生科技指数跌超3%,华虹半导体跌超12%
  • 杉杉控股再被执行7亿元,已累计被执行超122亿
  • 现货黄金短线急跌超40美元
  • 有人在“人民”中间搞破坏,B站UP主跨越2000公里去修复
  • 农业农村部:抓紧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
  • 防御风格再起,银行乘势而上!百亿银行ETF(512800)涨逾2%,连续4日吸金逾18亿元
  • 报道称“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改为WPS格式”不属实,至少5年前已用
  • 报告称首个全球生态系统临界点已被触发:珊瑚礁正在消失
  • 北约秘书长呼吁各成员国提高国防投入
  • 特朗普误称加拿大总理为总统
  • 又一例!基金经理转行任上市公司董秘
  • 台湾加权指数收盘跌0.48%
  • 通讯丨希望的田野上收割机隆隆作响——中国援乍得农技援助项目举办“丰收节”
  • 盘中必读|迎峰度冬即将启动!煤炭板块震荡拉升,大有能源等多股涨停
  • 沈国光:信息连接着的中央与地方——《从长安到高昌》读后
  •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启示:竞争是导向创新还是沦为内卷,制度是关键
  • 上市公司花了1.25亿元研发的仿制药,上市申请被否!仿制对象已“翻车”:因安全性问题在欧美市场退市
  • 加沙停火·第1现场|“数说”加沙两年来的苦难
  • 李大霄:A股重返3900
  • 沈阳中院维持15万余元国家赔偿决定,被错关212天民企老板将申诉
  • 震惊加密市场的神秘做空者澄清:不认识特朗普 没有内幕交易
  • 短期狂欢还是“超级周期”?基金解构有色金属
  • 大摩特斯拉死多头Jonas画出“地外经济”大饼:到2045年规模将超110万亿美元
  • 港口航运板块午后拉升,南京港涨停
  • 百亿客户并非OpenAI,博通还有大客户?
  • 三星电子将根据股价表现向员工提供股票薪酬
  • 稀土出口管制加强提振板块战略价值!稀土ETF(516780)备受关注,单日成交额、单日净流入额双创其历史新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冰岛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热和绿色转型合作的联合声明
  • 胡桃资本:9月末每股综合资产净值约为0.232港元
  • 埃及国家妇女委员会主席:“中国方案”助力全球妇女事业应对挑战
  • 世界中国学大会|李集雅:儒家思想与西方思想有契合与互鉴
  • 浙江省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浩孟赴每日互动考察交流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