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注资3亿元!中煤财险惊现“超限”增资,山西金控拟持股46.05%突破监管红线

音符科技网

  来源:华夏时报

  在资本寒潮席卷保险业的当下,中煤财险却逆势迎来一轮增资。山西金控拟以3.006亿元独家认购其3亿股股份,使持股比例跃升至46.05%,不仅重新夺回控股权,更突破监管上限。

  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保险公司注册资本的三分之一。不过,保险公司因为业务创新、专业化或者集团化经营需要投资设立或者收购保险公司的,其出资或者持股比例上限不受限制。

  对于持股比例突破监管红线,是否已与监管机构进行前置沟通?以及对于可能出现的审批风险,有无备选方案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曾致函中煤财险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对方回复。

  持股比例突破监管上限

  中煤财险此次增资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酝酿已久的资本布局。早在今年四月,该公司股东大会已通过增资扩股议案,但当时并未明确具体投资方。五个月后,山西金控浮出水面,以每股1.002元的价格独家注资。若增资方案获监管批准,山西金控的持股比例将从32.78%上升至46.05%,重新掌握对中煤财险的控制权。

  2020年,中煤财险曾引入民营资本长治南烨集团,国有股比例一度稀释,山西金控持股降至32.78%,低于监管规定的三分之一上限。若此次增资完成,国有资本不仅收复失地,更以超越上限的姿态强化话语权。

  然而,持股比例突破《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中“单一股东持股不得超过三分之一”的规定,成为此次增资最受关注的争议点。监管条例虽为“业务创新、专业化或集团化经营”留有例外空间,但实践中鲜有突破先例。山西金控作为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团,其增资行为是否属于“集团化经营”范畴,将成为监管审批的关键。

  “监管机构应该会从两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增资的必要性,即为中煤财险补充资本、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正面效应。” 北京排排网保险 *** 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二是股东资质与公司治理,山西金控作为地方金融控股平台,其本身受到严格监管,这为申请“集团化经营”的例外情形提供了基础。

  在杨帆看来,中煤财险只要其能证明增资有利于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且不会产生不当关联交易,监管机构大概率会将其作为支持地方金融稳定的特殊案例予以有条件批准。

  另一业内人士指出,若监管认为此举有助于中煤财险依托金控平台实现业务协同与风险分散,则可能予以默许;反之,若视其为单纯股权集中,则增资方案或面临调整甚至驳回的风险。这也反映出中小险企在资本渴求与合规约束之间的两难,资本注入是生存和发展的血液,但过度集中可能引发治理失衡、利益冲突等隐患。

  增资背后,是中煤财险对资本实力的深切渴望。尽管该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保持在212.71%的健康水平,风险评级为A级,但其注册资本仅12.2亿元,在财险行业中属于偏低水平。资本金不足直接限制业务拓展与风险承担能力,尤其在车险、责任险等竞争激烈的领域,规模劣势尤为明显。

  2023年年报中,中煤财险已直言“资本金低限制业务发展”,并将增资扩股列为经营层重点任务。此次注资若成功,不仅可以缓解资本压力,更可能为业务结构调整与创新试点提供空间。

  另一方面,中煤财险的股权结构仍面临不确定性。第三大股东中煤集团自2023年起多次挂牌 *** 所持8.2%股权,甚至不惜折价求售,显示出坚决退出的态度。中煤集团作为煤炭行业领军企业,其退出不仅意味着股东名单的变更,更可能带走重要的行业资源与业务关联。

  中煤财险以煤炭保险为特色,首创建井工程险、矿业职业安全险等产品,若失去股东产业背景支持,其专业定位与差异化优势或将削弱。此外,股权流转困难也是行业现实,保险公司股权交易审批严格、估值复杂、投资回报周期长,导致市场交易冷淡,中煤财险能否找到合适的接盘者,仍是未解之谜。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曾向本报记者指出,中煤集团退出后对中煤财险品牌和业务来源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这又会进一步降低该笔股权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经营挑战与转型探索

  若中煤集团最终成功退出,也为这家以“中煤”命名,又以煤炭保险为经营特色的财险公司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杨帆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煤集团的退出短期内可能对中煤财险在煤炭保险领域的品牌声誉和部分*带来影响。但从长远看,这也是倒逼公司走向市场化、独立化的契机。

  “中煤财险必须系统性地固化其在煤炭保险领域长期积累的风险数据、承保经验和理赔技术,形成独立的专业体系;同时要主动拓宽合作生态,与行业内更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并着力稳定和强化核心专业技术团队,通过内在能力的建设来抵御外部股东的变更。”杨帆说道。

  从经营业绩看,中煤财险正处于“扭亏为盈却未脱困”的微妙阶段。该公司自2020年起实现连续盈利,但年度净利润始终未突破0.4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0.16亿元,虽同比增长64.23%,但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0.33%,显示规模增长乏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煤财险的综合成本率,今年上半年为103.18%,高于100%的盈亏平衡线,意味着承保业务本身仍处于亏损状态,利润依赖投资收入等非承保环节。车险作为该公司业务主力,2024年占比53.52%,但承保亏损0.36亿元,反映其主业盈利能力不足。尽管中煤财险提出“聚焦车险精细化经营”“发力非车险新增长点”等策略,但在市场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转型成效尚待检验。

  业务结构调整已成为中煤财险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该公司一方面试图稳住车险基本盘,另一方面加速拓展非车险领域,如农业险、健康险、安责险等。

  2025年一季度工作会议上,中煤财险总经理张振军强调“深耕本土、抢抓农险承保节奏”,近期该公司也在社会 *** 中增设农业险部、健康险事业部负责人岗位,均释放出业务转型的明确信号。

  然而,从车险独大到多元布局并非易事,非车险业务需要专业风控能力、渠道资源与长期投入,中煤财险能否在区域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仍面临严峻挑战。

  “中小险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与大型公司同台竞技。中小公司决策链条短,应打造‘小而美’的服务体验,尤其在理赔环节,做到快速、透明、有温度,以服务口碑建立客户忠诚度,摆脱单纯的价格竞争。”杨帆说道。

  纵观中煤财险的发展历程,从连续多年亏损到实现稳定盈利,从引入混合所有制到国有资本回流,从车险为主到探索专业特色,其路径正是中小险企求生图变的缩影。

  增资或许是短期解药,但长期来看,中煤财险仍需在“专业化”与“多元化”“资本依赖”与“自主造血”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行业生态剧变中,唯有那些既能借力资本、又能深耕特色的险企,才能在洗牌中站稳脚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柬埔寨警方破获一起涉中国公民安全案件
  • 北部湾财险“新帅”获批,遇41万罚单,林峰任上迎大考
  • 凤凰航运:计划使用不超过6000万美元购置干散货船舶
  • 华丰股份:董事会延期换届
  • 华中数控:不存在违规对外担保的情形
  • 富信科技股东绰丰投资拟询价转让3%股份,为自身资金需求
  • 汉朔科技:10月14日回购公司股份40000股
  • AMD与甲骨文携手打造超大型AI芯片集群 年内最大算力合作落地
  • 全世界最闲球队?国足还在等待主帅,热身赛额度浪费25%
  • 华中数控:公司及下属公司不存在违规对外担保的情形
  • 洁美科技:本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未发生逾期担保
  • 海通发展:无逾期对外担保
  • 一批沪市公司2025年三季度业绩集中“报喜”
  • 本周科创成长层三只未盈利新股开启申购,如何“掘金”新赛道?
  • 金价持续攀高 黄金公司业绩大增
  • 涉案金额超13亿元!子公司技术秘密遭前员工侵犯,龙佰集团诉至法院
  • 万科原总裁祝九胜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科创板晚报|健信超导IPO将于10月21日上会 广大特材董事长被留置
  • 邦基科技:8717万股首发股份将于10月20日上市流通
  • 武汉天源:不存在逾期担保
  • 首华燃气:公司不存在逾期债务对应的担保余额
  • 华森制药: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 诺瓦星云:10月13日回购股份28100股
  • 国新健康:补选独立董事
  • 科普|靶向及免疫治疗是如何抗击肾癌的?家属该如何配合?
  • 赣锋锂业:选举廖萃女士为第六届董事会职工董事
  • 神州高铁:公司及子公司无逾期担保
  • 浦东金桥: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离任
  • 上海建工:公司未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提供担保
  • 美众议长警告:此次政府“关门”可能有史以来最久
  • 晓鸣股份:拓明晶先生、冯茹娟女士、王忠贤先生不再担任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监事
  • 广东医保局征集骗保等线索:即日起至12月底,最高奖20万元
  • 中邮科技:解聘尚德威先生总经理职务
  • 歌尔股份: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
  • 中洲特材:未参与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
  • 华宏科技:10月13日高管周世杰减持股份合计40.97万股
  • 联合两大巨头!京东官宣将发布新车
  • 富信科技:股东绰丰投资有限公司拟询价转让264.72万股 占总股本3%
  • 花旗集团各业务部门三季度营收均创纪录
  • 夜读|我们该怎样度过余生?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