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世博会于10月13日正式闭幕。闭幕前,一场呼应大阪世博会主题——“设计未来社会,让生命绽放光彩”的主题周活动顺利在当地举办。来自中日两国的知名规划、建筑、艺术、策展领域专家汇聚大阪世博会,就城市更新、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案例分享和深入探讨。
该主题周活动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主办,以“更智慧,更艺术,更关怀:城市更新的未来”为主题。活动邀请了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学委会主任、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伍江,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建筑设计总部国际设计部门设计总监砂田哲正、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人高长军等,分享超大城市可持续更新案例和经验,同时推介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大阪世博会主题周活动现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前常务副校长伍江以“上海‘一江一河’工程: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为题,分享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如何将“工业锈带”转化为“生活秀带”的实践路径。他提及,上海拥有黄浦江与苏州河两条“母亲河”,过去数十年间,通过外滩交通地下化改造、2010年世博会场地转型、徐汇滨江活化等项目,实现了从“经济优先”到“公共空间优先”的理念转变。“外滩曾被12条快车道占据,我们通过地下隧道建设,将地面还给市民;原上海钢铁厂、造船厂所在地,如今已成为集艺术、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世博公园,其中发电厂改造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更是工业遗产活化的典范。”

浦江东岸滨江
伍江还回顾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十年发展对上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落地黄浦江唯一内陆岛——复兴岛,以“量子复兴”为主题,在9天内吸引超8万名访客,“我们不追求大规模拆建,而是通过轻改造保留历史记忆,让岛屿成为‘数字岛、艺术岛、人民岛’。”

上海西岸传媒港

“外滩猫街” 对公众开放。2023年5月7日,游客在上海老街方浜中路冒着小雨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Code-a-Machine总裁、大阪艺术与设计节总监增井辰一郎,带来了大阪在城市更新中“以文化激活社区”的独特经验。他介绍,大阪艺术与设计节自2023年起,由百货公司、铁路企业等民间力量主导,每年5-6月在大阪地铁御堂筋线沿线65个场地举办,2025年吸引8.2万名访客、760个创作团队参与。比如在大阪站公园设置的“神秘能量LED装置”,在阪急百货与阪神铁路连廊打造的“海上吊床”,用废弃渔网 *** 的装置艺术,让市民在日常通勤中遇见美。活动坚持免费开放原则,“我们希望艺术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唤醒市民文化认同的触发器,这与大阪世博会‘生命绽放’的主题高度契合。”

大阪车站的绿色画布上盛开的鲜花 | 图片 © designboom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自201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十年来始终以空间营造、艺术植入、大型文化活动激活存量空间,生动呈现上海在城市转型与品质提升中的积极探索。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策展人、2023年执行策展人高长军从“事件驱动更新”的角度,探讨了中日城市更新的差异与共性。他认为,上海的更新注重“政策引导+市场协同”,比如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复兴岛项目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杨浦区 *** 等多部门联动,其间还将举办音乐节、市集等活动,希望通过“临时活动”激活“永久空间”,让城市更新不止于物理改造,更成为生活方式的革新。

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
中日专家围绕大阪世博会展馆的可持续设计启示展开讨论,分享中日城市更新中值得互鉴的经验。以大阪世博会为平台举办该主题周活动,不仅助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品牌走向国际,更以“一江一河”转型、复兴岛更新等诸多实践为蓝本,向世界传递城市更新的“上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