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0月14日),AH医药资产随大市高开低走,创新药午后大幅走低,CXO等相关产业链板块同步下行。
A股方面,下挫10.63%领跌创新药,跌4.05%,大跌6.18%,全市场唯一药ETF(562050)重仓创新药,场内跌2.21%走出四连跌。
CXO跌势未止,巨头再跌3.82%,获益于、等逆市表现,规模更大医疗ETF(512170)场内仅跌1.32%彰显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医疗ETF(512170)全天高频溢价,显示买盘相对强势,结合成交放量至8.89亿元来看,或有资金逢跌介入。上日,场内惊现3.16亿元低吸资金。

港股医药波动更为剧烈,创新药午后大幅杀跌,科伦博泰生物-B跌9.82%居首,权重股石药集团跌7%,信达生物跌6.89%,中国生物制药、三生制药、翰森制药齐跌逾5%。
100%创新药研发标的——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高开1.86%,而后单边下行,场内收跌4.22%,创下上市以来更大单日跌幅。全天振幅高达6.76%,成交4.1亿元。
资金何去何从?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释放积极信号,昨日单日获超1.12亿元净申购后,今日多头继续推高溢价,跌幅越深,场内溢价越高,彰显买盘势力。

综合A股更大医疗ETF(512170),及港股创新药核心标的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资金面来看,尽管行情尚未企稳,但低吸资金近日频频躁动,用脚投票。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医药“黄金坑”机会已现?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医药连日低迷,更多可能是短期风险和情绪波动的集中释放。短期来看中美博弈可能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但如果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则有可能机会大于风险,注意把握“黄金坑”机会。
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基金经理丰晨成也提示,基于中美生物医药产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脱钩的现实,以及特朗普 *** 需要降低药价和欧美大药企需要引进中国管线以维持创新的现实考虑,此次关税风波大概率又是一次“TACO交易”。
(TACO交易:即“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交易策略,即预判特朗普 *** 的强硬威胁最终可能让步,从而利用恐慌下跌进行逆向布局,待政策缓和引发反弹后获利)
具体到港股通创新药板块,产业角度,支撑创新药发展的核心逻辑——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品的全球竞争力以及商业化能力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中金发布研报称,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多方加持下,国产创新药已逐渐从跟随时代走向FIC/BIC创新。进入2.0时代的创新药产业已经逐步完成质的提升。10月中旬围绕E *** O会议前后相关临床数据读出与BD有望带来板块新一轮投资机遇。商保方面,2025年以来,商业医疗险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有望加速医疗体系支付改革,缓和供需矛盾同时,加速支持国产创新。
港股维度,随着美联储9月宣布降息,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正式开启,在此背景下,增配港股已成为多家机构的共识。在机构看来,港股对全球流动性较为敏感,当前或正处于“估值洼地”,且受益于美元走弱及人民币资产重估,因此具备显著的配置价值。

提醒:近期市场波动可能较大,短期涨跌幅不预示未来表现。请投资者务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高度注意仓位和风险管理。
注:根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截至2025.9.30,医疗ETF规模264亿元,在全市场医药类ETF中规模更大(1/50)。药ETF是全市场首只也是目前唯一跟踪中证制药指数的ETF。
风险提示:港股通创新药ETF被动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20.12.31,发布日期为2023.7.17,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发布以来各个完整年度涨跌幅为:2021年,-22.72%;2022年,-16.48%;2023年,-19.76%;2024年,-14.16%。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港股通创新药ETF、医疗ETF联接基金的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医疗ETF、药ETF的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