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机构“注销潮”迎来行业变局

音符科技网

  据中基协数据统计,年内又有逾千家私募管理人注销。而近10年来,已有超2.4万家私募管理人成为历史。

  这场始于2016年的行业大出清,已从政策驱动的“一次性清理”,演变为监管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常态化“深度洗牌”。

  当备案门槛升至千万、运营成本高达百万,私募行业正彻底告别“草莽时代”,走向“强者恒强”的成熟发展阶段。

  两轮注销潮

  近10年来,私募基金行业加速出清。

  目前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19614家。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7684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1740家;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6家;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184家。

  事实上,近10年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在持续下降,这与基金行业的注销潮息息相关。

  据中基协官网数据统计,截至10月13日,年内已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1014家,较去年同期的1297家,减少283家,降幅约22%。其中,“主动注销”“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注销”以及“依公告注销”4种类型注销数量分别为486家、454家、71家和3家。

  而9月下旬,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 *** 主席吴清介绍,“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3日,自2016年以来的近10年间,私募机构注销数量高达24171家。

  回顾私募机构的发展,其经历了两轮注销潮,最早一轮始于2016年。

  据中基协数据统计,2015年基金管理人年度注销数量仅为51家,但一年后的2016年狂飙至11249家,暴增220倍。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空壳私募”的专项清理。

  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俗称“二五公告”),它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已登记但尚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即“空壳私募”),必须在2016年8月1日前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管理人登记。

  在“二五公告”发布前,已登记的私募机构有约2.5万家,其中超过1.2万家是未备案产品的“空壳机构”。这些机构很多只是为了持有一个金融牌照,并无实际业务。

  结果是截至2016年8月1日大限,由于绝大部分空壳机构无法或无意备案产品,基金业协会一次性公告注销了超过7800家私募机构。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了2016年注销数据的暴增。

  随后,私募机构注销数量逐步回落。基本在每年1000余家左右徘徊:2017年为1524家,2018年为772家,2019年为1072家,2020年为1057家,2021年为1234家。

  新一轮私募机构注销潮则自2022年开始。

  2022年注销2210家,同比大增79%;2023年,私募机构新一轮注销达到峰值,全年注销2537家,同比增加15%。

  此后私募机构注销再降速。2024年为1502家,2025年(截至10月13日)为1014家。

  “新一轮出清浪潮中,首当其冲的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私募,以及深受IPO退出渠道收窄困扰的股权类机构。甚至部分背靠产业或国资的‘实力派’也未能幸免,凸显了行业困境的普遍性与深度。”一位私募行业资深人士介绍。

  与2016年“政策突袭式”的清理不同,近几年私募机构的注销潮是监管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波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新一轮私募机构注销潮背后更大原因是监管持续“扶优限劣”,私募合规成本与生存门槛急剧抬高,监管层通过一系列规则,实质性地将私募(尤其是证券私募)的门槛提升到了“类公募”水平。

  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指引正式实施。这份被称为“私募史上最严新规”的文件正式生效。它从资本金、人员、制度、场所等方面全面提高了对私募机构的要求。特别是针对投资门槛提升,私募证券产品的初始募集规模大幅提升至1000万元。

  “私募产品门槛提升到更低1000万元,且每个产品必须保持全年平均资产1000万元以上。相当于是‘小公募’,门槛相比之前的100万元提升了10倍。这不仅是数字的十倍增长,更是对私募机构募资能力、品牌信誉和持续运营实力的终极考验,直接将大量‘草台班子’拒之门外。”对此,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新一轮注销潮的三大推手

  2022年以来,私募机构处于“常态化出清”状态,市场的“冰河期”、行业的“自我净化”和监管的“高压线”成为新一轮注销潮的三大推手。

  一位股权私募基金董事长表示,“此轮注销潮中,股权私募的退出压力显著高于证券类同行。主要困境是受IPO节奏放缓、撤材料增多影响,项目退出难,超额分成无法实现。同时,发行5年以上锁定期基金极为困难,生存压力巨大。”

  尽管证券类基金在流动性管理上具备相对优势,但其同样面临严峻考验。

  一位私募证券机构人士透露:“2022至2024年间,市场低迷与业绩下滑形成了负向循环。管理费收入随规模萎缩而锐减,业绩报酬更是无从谈起。在新发基金举步维艰的同时,存量产品还面临持续的赎回压力,许多机构最终因规模跌破清盘线或无法覆盖运营成本而退出市场。”

  同时,行业运营成本的攀升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压力。据私募人士介绍,在当前严监管下,维持一个私募牌照的成本(人力、场地、合规、审计等)每年要支出100万元至几百万元。

  “若连续三年处于净消耗状态,实缴一千万的注册资金就花光了。”上述私募人士说。

  对于那些本就业务清淡、只想“持牌观望”的机构来说,继续保留牌照已不再经济,因此大量小私募选择主动注销。

  另一方面,近几年监管层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一批失联机构、“伪私募”、“乱私募”等存在问题的机构被基金业协会强制注销。

  事实上,与2016年相比,2023年的出清不再是政策引发的“突发性地震”,而更像是一场持续已久的“监管、市场、行业”三重压力造成的“严酷气候”下的自然淘汰。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注销潮下,监管建立了常态化的核查和退出机制。对于那些长期没有发行产品、没有实际运营,或无法满足持续运营条件的“僵尸机构”,中基协定期、批量地予以注销。

  生存之道

  专家普遍认为,接下来,私募机构出清趋势仍将延续,但速度和数量会比前几年大幅下降,未来一年注销两三千家的情况或难再现。

  中国私募行业已经进入了“强者恒强、剩者为王”的深度整合阶段。

  “被注销的私募机构大多是中小私募,留下的是比较大的机构,这种出清对行业不是坏事。”一位私募机构高管表示。

  多位接受采访的私募人士均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头部私募机构规模将越来越大,中小机构生存空间收窄,同时行业分化加剧。

  对此,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表示,此前私募“野蛮生长”,机构数量一度激增至数万家,良莠不齐。当前的注销潮是行业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提升”的必然调整。

  一位股权私募总经理表示,未来的竞争将是专业化、合规化和品牌化的综合实力比拼。因此未来有实力的私募机构将做大做强,而小私募可能会越来越少。比如,未来可能是一些上市公司集团,甚至国企成立私募股权基金,反而个人系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空间较小。

  对于私募机构的生存发展,记者发现,机构主要聚焦于三方面:

  一是根本在于业绩:没有可持续的优秀业绩,一切无从谈起。二是关键在于募资:在存量市场中,找到认可自身策略的增量资金是巨大挑战。三是基础在于合规:高昂的合规成本是必须跨越的经营门槛。

  面对分野,不同的私募选择不同的生存路径:有的走“小而美”的精品路线,深耕特定策略,服务同心客群,不贪大而求强;有的构筑“类公募”的综合平台,通过多元策略和完善中后台,以机构化运作搏击市场。

  一位私募老总表示,“私募要生存发展,投研体系要适合长期生存,同时需要投入基本的合规成本,以及把更多资金精力投入到研究,以求获得更可持续的业绩来获得更多投资人认可。”

  格上基金研究员蒋睿指出,私募行业当前存在头部竞争白热化,而中小机构生存空间收窄等挑战。对于头部机构而言可依托规模优势布局全策略,而中小机构则需避开同质化竞争。此外,中小机构通常欠缺投研资源,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信息披露报送、审计备案等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投研,或通过与高校、产业园区合作建立人才储备等。

  格上基金研究员托合江则认为,对于私募机构而言,需要强化合规内控,按照规定条件运营,特别是中小机构寻求差异化竞争。

  (作者:特约记者庞华玮 编辑:姜诗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万亿算力账单压顶!OpenAI五年千亿支出计划曝光 营收43亿难掩135亿亏损
  • 王灵桂当选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被聘为中国侨联顾问
  • 英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两个月低点
  • 半导体设备巨头Q3成绩单出炉!阿斯麦预告明年业绩持续强劲
  • 盘中必读|今日共82股涨停,创指震荡反弹涨超2%,汽车、创新药概念涨幅居前
  • 特朗普指责中方故意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外交部回应
  • 起底缅北魏家、刘家“罪恶帝国”
  • 路威酩轩股价一度大涨13%,带动欧洲奢侈品股票全线上扬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获世博会“首金”,外交部答澎湃:将继续为破解时代之问贡献中国智慧
  • 经济学家:新加坡制造业下半年或走弱
  • 中方对稀土实施新出口限制后,欧盟官员呼吁对中方采取更强硬措施,外交部回应
  • 邦达亚洲:降息预期升温且避险情绪高涨 黄金再创新高
  • 哈马斯借停火期重掌加沙 控制家族武装并爆发内斗冲突
  • 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志伟调任毕节织金县委书记
  • 美方称是否对华加征100%关税取决于中国做法,外交部:一边要谈一边恐吓
  • 特朗普威胁不买中国食用油报复中方“故意不买美国大豆”,外交部回应
  • 超声电子:目前公司具备1-6阶任意层HDI量产能力
  • 欧盟欲逼中企向欧企移交技术,外交部: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搞保护主义
  • 美方恶意抹黑中方在南海维权行动,外交部:蓄意挑动对抗
  • 国债期货收盘多数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14%
  • 大连万达商管集团被冻结5000万股权,涉及齐齐哈尔万达广场
  • 多家中国航司致函美方勿实施俄罗斯领空禁飞令?外交部:美国人自己都反对
  • 美元/日元151关口拉响警报!日元多头手握三把利剑
  • RBA高官暗示通胀或超预期推动澳元反弹
  • “贫困留学生”,陷入定制的电诈剧本
  • 续创新高!现货黄金突破4200美元
  • 央行月内二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4000亿中期流动性呵护资金面
  • 复星医药参投基金孵化企业达成超4亿美元海外授权,聚焦眼科创新性基因疗法
  • 韩国股市突破3650点,续创历史新高
  • 沪指重返3900点,两市成交额却创近一月新低!见底信号出现了?
  • 全运会乒乓球名单出炉:马龙仅打男团,陈梦征战女单和团体
  • 博时基金市场异动陪伴10月15日:沪指重返3900点,创业板涨超2.3%
  • 美国拉响滞胀警报?鲍威尔讲话让美元卧倒
  • 邦达亚洲:美联储主席发表鸽派言论 美元指数小幅收跌
  • 3人造谣新郎跳河事件,陕西旬阳:涉寻衅滋事罪,立案侦查
  • 特朗普:趁政府“关门”毙掉民主党项目
  • 甲骨文联席CEO为巨额AI数据中心投资辩护:打造企业级AI生态系统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 A股午后单边上扬,沪指涨1.22%创指涨2.36%:两市成交缩至2万亿元
  • 解读|上海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大范围扩容,有何特色亮点?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