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没拿洋奖,都不是定义中国发展水平的指标

音符科技网

  随着2025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全部揭晓,舆论场又泛起阵阵波澜。其中,围绕物理化学等奖项获奖者国籍而衍生出的国家科技实力对比,讨论尤为热烈。

  “为什么中国人又没能获奖?”“日本诺奖得主这么多,中日差距到底在哪?”有些人也由此认为,中国的科研体制就是不行。

  “爱之深责之切”。我们相信,很多网友的忧虑,是出于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心,希望快些、再快些。但不得不说,若将复杂的、长周期的科学发展问题,简化为一场奖项数量对比,这种“诺奖焦虑”不仅无益于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更会在无形中催生妄自菲薄的社会心态。

  (一)

  诺贝尔奖源自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旨在表彰“为人类做出最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历经百余年发展,诺贝尔奖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

  然而,盛名之下,环绕诺奖的争议也从未停息。即便是其中公认相对客观的自然科学奖项,也绝非完美的“度量衡”。

  其一,评选标准存在争议。比如,194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发给“前脑叶白质切除手术”,但很快这项手术就被发现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治疗手段,被各国弃用;比如,202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神经 *** 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科学家,也被广泛质疑这与物理学根本毫无关系。

  其二,评选结果存在“时差”。有统计指出,诺贝尔获奖人所做出代表性工作与获奖时的平均时间差为16.1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诺贝尔奖衡量的是几十年前的科学成就,并非当下的技术水平。

  其三,评选理念存在分歧。由于时代背景局限,诺奖强调个人或小团队的决定性贡献。而今天的重大科学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大规模、跨学科、跨国界的协同攻关。诺奖“最多三人分享”的规则,已难以全面、公允地反映许多重大成果背后复杂的集体智慧。

  (二)

  相较于反映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科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与*的争议则更为严重。

  多年来,这两个奖项的评选结果与西方世界的价值观与地缘政治利益高度绑定,热衷于授予那些符合西方霸权主义政治叙事的特定人物。这种操作,使得奖项的普适性与公信力大打折扣,甚至沦为“偏见认证”乃至“政治武器”。

  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在遭受着越来越大的质疑。

  就拿今年来说,诺奖委员会主席哈斯勒宣称获奖者的理论“提醒我们避免陷入停滞”,但该理论既无法解释美国35万亿美元债务背后的增长悖论,也不能回应中国通过非西方模式实现八亿人脱贫的发展奇迹,更没有正视作为当今全球更大创新应用场景的中国的实践成果。这种解释现实能力的丧失,反映了经济学诺奖评选标准与学科使命的背离。 

  (三)

  发达国家在现代科学领域起步早、投入大,具备先发优势和话语权。但一把尺子难以衡量多维的发展。拿着一把本身难言客观,甚至带有滤镜和私货的尺子,判定日新月异的中国,无异于刻舟求剑。

  跳出“唯诺奖论”的焦虑,客观审视历史与现实,我们可以看到:70余年来,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更大规模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科技发展,始终服务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求。从“两弹一星”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从杂交水稻到载人航天,我们在一个个关键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建立起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这种以应用为导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看起来似乎无缘诺奖,但毫无疑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长足动力,为中国加码基础研究、攻坚前沿科技、拥抱新一轮产业革命提供了坚实基石。

  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需要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往往需要多年才能进入盛果期。近些年,我们开始将基础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大规模、持续性投入,但果实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孕育。我们不必因为一些领域尚处于“追赶”状态就觉得将永远落后,相反应给予科技创新更多的耐心。

  (四)

  一些别有用心者之所以热衷于用诺奖数量来“敲打”中国,只是为了通过这种简单对比,论证中国体制“不适合”创新,从而否定中国的发展道路,为“西方优越论”添加注脚。如果我们也陷入这种“唯诺奖论”的逻辑,恰恰落入了对方设置的话语陷阱。

  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最广阔的应用市场,这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从国家到企业,从科研机构到普通民众,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相当浓厚。此时此刻,我们要客观理性“正视差距”,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不被一时的指标或外界的噪音所干扰。

  可以说,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既然找对了方向,最需要的是久久为功的坚持。

  (五)

  面对诺奖,我们究竟应持何种心态?答案是“平常心”。这种平常心,也是一种成熟自信的大国国民心态。

  不唯诺奖,当然也不是说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定诺奖的价值。但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为了获得这奖那奖。拿没拿诺奖,中国科创都要踏踏实实走好我们自己的路。

  比赢得外界点赞和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攻坚,解决发展挑战,为中国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大明电子启动招股拟募资4亿元,致力成为全球汽车车身电子领域一流企业
  • 图说|世界粮食日:援助资金减少致近1400万人陷入饥饿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单环比下降0.9%
  • 以官员否认加沙停火第二阶段谈判开始
  • 应急部:将大力推动“久安”大模型应用,加速应急管理现代化
  • 两党对峙难破民生经济承压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三周(国际视点)
  • 阿联酋数字钱包直通PayPal 外币余额秒变本地现金
  • 日本央行最鹰派委员警示物价风险 呼吁加息
  • 千觉机器人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
  • 这几种炎症拖着不管,会悄悄变成癌
  • 呼吸道界的“熊孩子”:呼吸道合胞病毒
  • 电诈园区发展最快、非法获利最多!缅北“果敢首富”刘家集团犯罪始末曝光
  • 危地马拉内政部长因黑帮越狱事件辞职
  • 证监会毕晓颖:中国可持续披露制度坚持“以我为主” 不受外部杂音左右
  • 天猫双11:预售首小时 35个品牌成交破亿
  • 应急管理部:预计秋季24个省份阶段性火险等级较高
  • 招商蛇口等在南通成立置业公司 注册资本18亿元
  • 中老越三国开展跨境重点传染病联合应急演练
  • 应急管理部:预计秋季24个省份阶段性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 两项国标修订发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教练场有这些新要求
  • 山东潍坊市委原书记惠新安被查,曾因一篇万字讲稿火遍网络
  • AI是否会取代人类?凯文·凯利:AI没有责任感,不会替代人类工作
  • 蚌埠一酒吧保安打人赔偿结案13年后:15人被公诉,同一事实出现两罪名
  • 迪奥唇蜜含小米椒提取物多位用户称用着辣辣的
  • 脱口秀,一个可能比AI增长更快的行业
  • “亏欠论”“攀比论”“关照论”:警惕三种歪论毒害干部家风
  • 美的空调双十一全渠道领跑,天猫、抖音空调品牌榜第一
  • 凯文·凯利:“情绪感知”是AI下一个发展方向
  • 凯文·凯利:AI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不同
  • 凯文·凯利:要培训AI的伦理道德观念
  • 凯文·凯利:智能眼镜能够促进AI发展,“我们最后都会戴上AI眼镜”
  • 凯文·凯利:中国可能会比美国更早回到月球
  • 小摩:相信吉利汽车的盈利上行趋势将持续 料第三季内地车企盈利改善
  • 新晨动力拟1.47亿元收购中航兰田装备53%权益 10月16日下午复牌
  • 小摩:升泡泡玛特评级至“增持” 目标价上调至320港元
  • 全文|证监会毕晓颖:按照“积极借鉴、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彰显特色”原则 坚定不移逐步完善可持续披露制度
  • 宜明昂科-B完成发行合共2420万股配售股份
  • 大摩:升恒隆地产目标价至10.5港元 内地零售业务好转
  • 中通快递-W于10月15日斥资819.43万美元回购43.27万股
  • 吉利汽车因认股权获行使而发行1000股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