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海市人民 *** 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介绍徐汇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和下一步考虑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近年来,徐家汇商圈升级改造、东安地块规划都是市民关注度高的大项目,徐汇如何谋划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步发展?
徐汇区副区长邓大伟表示,“十四五”期间,徐汇区把城市更新作为做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的关键一招,加快推动城区空间转型、功能拓展、产业升级,重点做了三件事: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十四五”期间,徐汇区打破行政区划,构建了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和华泾门户五大功能区,更好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区域形态、功能、产业的整体规划、一体提升。比如,在大徐家汇功能区,徐汇努力建设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商圈,推进太平洋百货、第六百货整体更新,打造“新六百YOUNG”和“新六百HUB”两个商业综合体;东安一二村片区在完成征收后,除了居住功能,还将进一步优化区域的交通、科创、公共服务功能。在漕开发拓展功能区,针对载体老化、空间饱和的问题,徐汇将漕河泾商务单元更新方案纳入全市首批试点,推动围墙打开、丰富功能,通过“工业上楼”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园区更新。
二是提速载体建设。徐汇区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压舱石作用,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有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投资总额2260亿元,较“十三五”翻番,年均增长11%;今年预计将达到560亿元。“十四五”期间重大工程累计开竣工超2100万立方米。其中,产业类项目超过1200万立方米,包括徐家汇中心、西岸金融城、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重磅项目。全区“十四五”累计推出优质楼宇载体近200万立方米,未来五年还将有超200万立方米陆续入市。
三是促进产城融合。徐汇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实现“产、城、人”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比如,围绕职住平衡,“十四五”期间,徐汇累计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18万套、供应2.18万套,筹措人才公寓1.4万套,提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3308张,构建了“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供应体系。徐汇推进用地混合开发,在鑫耀中城、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项目开发时充分考虑产业人口居住需求,规划建设了超20万立方米的居住空间,让这些地方既宜业也宜居。
比如,围绕交通功能,徐汇在推进南北路网贯通的同时,尤其关注重点产业项目的周边交通,围绕徐家汇中心项目,新建改建道路3条、天桥连廊7座;围绕西岸数智中心产业组团,铺开“一河九路”建设;围绕北杨人工智能小镇,推进5条规划道路建设,进一步畅通道路“毛细血管”,提升区域通达性。又比如,围绕生态品质,“十四五”期间,累计新增公园绿地41.85公顷,基本实现公园绿地3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全覆盖治理全区120多里骨干河道,市考断面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一批口袋公园、景观河道、滨水绿地成为周边楼宇上班族们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