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出席并发布演讲。
上海在ESG发展上已形成体系深化、规模应用和生态共建的特点。展望未来,我们有三方面期待:提升ESG报告的数据质量,让披露从“有”到“优”;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数据收集与管理;推动上海在国际ESG标准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全球更多听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声音。
以下为演讲全文:
李菁: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荣幸连续第二年参与上海的ESG报告编制。上海作为中国ESG发展的领先城市,其发展特点非常鲜明。前面两位嘉宾说得非常好,在编制报告过程中,我特别感受到三点:体系深化、规模应用和生态共建。从 *** 部门到行业协会,再到学术研究机构,各方共同发力推进ESG发展。比如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的《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等法规,这些地方政策为上海打造全国ESG发展高地夯实了基础。
除了体系深化外,规模应用方面,刚才赖总特别提到上海ESG相关报告的披露比例较高,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和北京上市企业的披露比例都居于前列。这样的规模化应用能够以优秀企业的自身行为,带动全体上市企业乃至未上市企业、中小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ESG管理、信息披露和整体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共建方面,一年一度的ESG可持续发展大会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个在上海办成的全国性盛会所形成的生态圈,是在中国乃至其他国家重要城市都少见的。这三点确实是上海ESG发展的显著特点。
当然,这也源于上海特有的优势,比如科学技术、金融创新。台上有来自优秀金融机构的代表,同时我们也看到众多科技创新企业正通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技术来赋能可持续发展。
说到挑战和短板,我认为确实存在。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虽然企业都披露了ESG报告,但每家报告的披露质量参差不齐。以ESG评级为例,数据非常关键——我们需要看到企业究竟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投入了多少,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治理表现。这些数据的纵向、横向比较才能真正体现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未来规划。虽然数据已经披露,但仍有提升空间,这是之一个需要关注的点。
第二,上海是高科技人才聚集地,希望未来可以更多关注以科技创新、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很多碳排放数据和其他ESG领域的影响数据,如果依靠人工收集非常困难。在AI和广泛应用的当下,ESG发展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力量。我们希望未来能更多探讨科技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让科技为ESG点亮绿色的火苗。
第三,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领头羊。正如严院长所说,中国未来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引领者。上海能否承担起让国际ESG话语权更多听到中国声音的角色?在与国际标准协同,乃至打造更全面、更广泛的ESG标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上海作为政策和标准的试验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标准协同,做国际ESG领域的“话事人”。这三点也值得在未来发展中着重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