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
证券总裁葛小波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葛小波在谈到多元化交易时表示,多元化的交易可以大幅度提高市场效率,这个是经过无数篇科学论文进行论证的,市场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股价操纵的,对于市场是有积极的意义;多策略的交易,对社会还是有很多的溢出效应。中国国内有DeepSeek、英国有一个XTY Labs,这个也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的,所以不是独立看的,是有很多很多 *** 在一起看才有相应的社会效应。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
今天应该讲的金融“五篇大文章”主题实在“太大了”,所以我是想从投资的视角、买方的视角来看待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主要讲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之一个是借鉴国际投行的发展,我们总结的一些经验;第二个方面是看看我们和一流投行差距究竟差在哪?特别是买方服务的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认为财富管理和多元化交易是实现(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看国际投行的发展。其实从看道琼斯工业指数的表现,我们认为整个发展分成四大阶段,首先最早的150-160年前的票据开始,接着进入到1920年代是股票市场的发展,再进入到80年代,随着BS模型的推出,交易进入了新高峰,再到了2008年整个(市场)物极必反,交易给市场带来灾难,又重新回归本源。最后,财富管理又重新变成一项非常主要的业务,而且这项业务可以说是整个投资银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阶段。
财富管理对于证券公司本身的估值和市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张图(现场PPT)体现出来这样的基本状况,另外从财富管理的发展角度来看,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整个全球证券行业的半壁江山,这个和我们中国很多的情况不太一样。
第二点就财富管理本身而言,买方投顾的收入占到全部财富管理收入的50%以上,所以整个买方投顾和财富管理是国际投资银行过去十几年发展最核心的变化。面对着相对较低的利率环境,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交易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股和债之间的相关性变的越来越大,现在股债相关性从海外市场来看接近50%,实际上这个相关性相对来说是非常高的。
通过股债之间构建投资组合所实现的超额收益实际上是在减小,基于这样的情况,从2000年到2024年过去的24年成长最快的资产类别就是另类投资和多元化投资,包括对冲基金等等增长都在10倍以上,是所有投资的细分策略里增长最快的部分,整个多元化的交易其实也是伴随着过去20多年国际投行的发展。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过去10几年国际投行的发展可能会找出国内投资银行的差距和不足。
第二方面,我们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建设国际一流投行和国际一流投资机构,但目前来看还有一定差距,我今天更多是从买方的视角来看,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之一,财富管理能力和服务是严重缺失的。首先是看(财富管理)服务本身,其实过去几年可能网上对于调侃公募基金的段子非常多,也说明公募基金降费效率不足,但是并不完全是。从2004年,有的公募基金指数从成立以来到今年的三季度,整个的投资回报大体是年化11%,就意味着7年左右翻一番,21年大体翻了8倍,可以想象我们的投资者这么多年投资翻8倍的并不多。另外是2024年公募基金中有83%以上都是实现了浮盈,但是自己做股票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整体而言我们缺的并不是产品,而是整个的财富管理的缺位。
提供财富管理的机构服务有券商、有银行,但是我们(证券行业)的服务也是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
(1)买方投顾的不足,在国际投行的零售业里面占到50%以上,我们可能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是在3%左右,还是有极大的差距。
(2)从整个财富管理的团队来讲,其实也是缺乏资产配置的能力,更多的是直接推一个产品,推一个股票或者是推一个基金,这个不是财富管理,这个只是推销。
(3)“服务效率更高”和“服务成本更低”的方式就是信任,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
第二,交易服务和产品覆盖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足。左下角这张图(现场PPT)是2008年以来不同策略的表现,整个策略排在前5名的有4个是另类投资策略,目前我们整体提供的不同策略的收益和波动率更多集中于左下角,就是我们提供的以“之一波”和低收益率产品为主,真正较低的波动率和较高回报的产品,我们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另外这张图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点是隐含着的,这些点之间本身的相关性又非常高,我们在管理投资组合的时候是缺乏足够的工具和产品,所以从我们现有的整体情况来看,给客户提供的产品所谓的低贝塔、高相关性的产品是严重缺乏的,这个制约了投资组合的构建。
但是,这个角度仅仅是从资产管理人的角度产生的想法,资产管理人平时也需要服务,他需要交易对手。如投资银行,作为投资银行来讲,我们使用的工具很多还不便捷,成本非常高,整个证券公司对于资本市场的深入服务能力,如个性化的服务能力是远远不足的。所以,从我们的欠缺角度讲主要是两方面——多元化交易和财富管理缺乏。
第三,从财富管理本身来讲,应该是“金融人民性”的体现,这个方面恰恰是金融机构的表现状态严重不足。从中国的居民财富来讲,按照每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大体上居民财富是在600亿元人民币左右,增长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还有一点是随着净值化的转型,整个居民所面对的风险状态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个里面,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其实是进一步增加的。
从财富管理转型来讲,我始终认为买方投顾是财富管理转型最重要的方向,在这个方向里面,我们是需要塑造这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之一个是怎么平衡风险和收益?怎样帮助(服务的投资者)克服人类的贪婪与恐惧的本性来获得一个更佳回报的问题;第二个是视角,怎么样进一步多元化的配置;第三个是真正的“问客户”,不是说问他承担什么风险,你要真正了解他的风险承受度,最终建立长期信任的关系。
我们在极低利率的环境下,很多配置的方式在失效,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过去几十年帮助客户获得稳定收益的重要途径,从现在来看,这个途径由于低利率的环境实施起来很难。我们必须要做到两点,之一是更宽的视角、全球化的视角,第二要开拓出自身低贝塔、低相关性、高夏普比率的产品,这个是中国市场里面非常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刚才提出了多元化交易问题,也就是所谓的低贝塔、低相关性和高夏普比率相关的问题,从投资组合的管理角度来看,回撤率管理里面最基础的工具:一个是配置、一个是金融工程技术,这两者结合起来才可以给客户构造出一个比较好的回报,这个里面再次重申的就是“两低一高”的服务和产品是客户最重要的选择。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完美的,在某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相应的不利结果,这些东西是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客观的面对,同时也需要有敬畏之心。
2022年被市场诟病的券商产品,当时被骂的狗血淋头。以国联证券为例,我们有89%的产品敲出,客户年化是12%以上,还有一部分到期也没有敲出,这一块效益也是有1%的回报,也是一个相对来说体面的回报了。所以任何一个产品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需要科学的面对。
最后再回到多元化交易,大家想到金融伦理这些东西存在合法性的问题,其实我想从三个维度考虑这个问题:
(1)多元化的交易可以大幅度提高市场效率,这个是经过无数篇科学论文进行论证的,市场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股价操纵的,对于市场是有积极的意义;
(2)怎么来看待(市场)公平性?大家可能认为高频交易速度快,对零售客户不公平,其实我认为资本市场的公平应该在于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和参与交易的公平性,而不是参与者禀赋和投资结果的拉平。机构投资者交易速度确实具有优势,但是机构投资者在研究方面的投入和优势,难道应该被消灭吗?那一定违背正常合理的逻辑和思维;
(3)多策略的交易,对社会还是有很多的溢出效应。中国国内有DeepSeek、英国有一个XTY Labs,这个也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的,所以不是独立看的,是有很多很多 *** 在一起看才有相应的社会效应。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汇报,我们都要留着最重要的初心——就是金融向善,当然各种各样的工具都有优点、都有有缺点,正是需要我们靠着自身金融向善的初心,才能够让工具更加完美的服务于我们的客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