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倩 徐苑蕾 发自上海
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期间,新浪财经对话《Wired》(《连线》)杂志的创始执行主编,“硅谷哲学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25年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人类与机器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凯文・凯利的新书《2049》延续了他在《失控》(Out of Control)与《必然》(The Inevitable)中的思考,更聚焦于未来二十多年人类与技术的共进化。正如书名所言,这本书依然是聚焦于2049年科技的发展走向,以及人类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在面向未知未来时,乐观预期至关重要。
“我认为,对这一代人来说,对整个世界来说,建立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是有益的。书中的内容是情景设想,而非预测,它们是对事情若能顺利发展,可能会走向何方的建议。”
“我希望将这些设想作为一个努力的方向、一个追求的目标。当然,中国未来会走向何方,决定权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但我可以提出一些值得努力的、有趣的方向。”凯文・凯利说。
—人类和机器永远都将是不同的存在
凯文・凯利一直相信任何机器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进化的关系。昨天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他说,他相信人和机器是“表亲”关系。
“我们既不是它们的创造者,也不是它们的奴隶。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与机器存在关联,因为机器的诞生,也源于生命演化的动态过程。所以在我看来,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是宇宙生命漫长演化历程的一部分。而人类正在以某种方式加速生命的演化。因此,机器和自然可以被视作人类的表亲。”
凯文・凯利坦言,“确实高效。人类会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我们陪伴生病的人,探索未知、享受玩乐,这些都是人类该做的事。但机器人不擅长玩乐,AI也不擅长浪费时间,它们的特点就是高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任务就是继续探索、继续创造;实际上,我们还要为AI和机器人创造新的任务。”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凯文・凯利认为,AI的局限依然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列出AI能做的所有事,但它不能做的事其实更多。目前来看,AI连做饭、叠衣服、装卡车这些小孩能做的事都很难完成。”
“所以,智能其实有很多种类型。我很久以来一直强调的一点是:智能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比如分贝,只有高低之分),它要复杂得多。”凯文・凯利说。
”现在的AI只能完成某些类型的认知任务,还有很多类型的认知任务是它无法胜任的。即便未来它能做到,其实现方式也会和人类截然不同。所以,AI永远不会和人类完全一样,它们始终会是不同的存在。而人类的角色,就是做好人类本身。“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婴儿时期
关于科技的进化,凯文・凯利认为,AI并没有意识层面的意愿。它们所谓的想要,其实和植物想要阳光一样,不是有意识的渴望。
“我们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是,AI想要学习,这是一种本能的倾向,或者说这是它们的偏好。如果你把AI的模型做得更大,它就能学习更多东西。所以从某种角度看,它想要学习,这是它的固有倾向,无法避免。你给它更多神经元、更多token、更多转换规则,它就能学到更多。”
“所以学习是我们目前观察到的AI唯一的倾向。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AI有其他目的或意愿。而且目前来看,AI的生存完全依赖人类,我们随时可以切断电源。所以现在的AI就像婴儿,无法独立生存。人类婴儿长大后可能会有自己的意愿,但在年幼时,它能力有限,必须依赖父母。”
凯文・凯利坦言,“或许未来它们会产生一些自主想法,但目前我们对此一无所知。”
至于真正可以替代人工的机器人,凯文・凯利相信这一天一定会来到,但她认为需要25年,也就是到2049年。
——中国有望成为首个AI优先国家
凯文・凯利认为自己是中国的支持者。他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技术领域的领导者,为世界展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也有可能成为首个AI优先的国家。
除此之外,他还能想到中国的另一个角色:引领全球全球化进程。
“通过资助、支持和推动全球化相关事务,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助力人类迈向行星文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完全有能力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领导者。”
“我们需要有一个更佳目标,这样才能朝着它努力。这就是乐观的意义。“他说。
——渐进乌托邦不是极端完美
凯文・凯利经常提到渐进乌托邦(protopia)这个概念。乌托邦本身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但渐进乌托邦更温和,它不是极端的完美,而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和自己较量一点点。但问题是,当这些小进步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产生飞跃。您认为,在飞跃之后,人类还能掌控机器和各种未知风险吗?
凯文・凯利回答说,”我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飞跃。”
他举例说,“工业革命是飞跃吗?回头看或许像,但它其实花了几十年时间。即便是互联网,我从1982年就开始每天使用 *** ,它的飞跃也经历了漫长过程。”
“AI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但它至今仍有很多事做不到。即便只是消化我们现在已有的技术,也需要几十年时间。所以不存在突然的飞跃,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技术发展是渐进的,是一步一步发生的,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一切。”凯文・凯利说。
很多科技成就看起来瞬间发生,但并非如此。凯文・凯利认为,就如同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诸多科技应用,看起来瞬间发生,但背后可能是二十年的积累。
“我们用了六千多天的时间去探索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六千天能做很多事,所以技术的全面落地不会那么快。我认为,实验室里的技术模型发展得非常快,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但文化层面的消化吸收需要时间。”
比如,你不能把AI当成一个聪明的天才直接引入公司,因为它根本不是天才,它的运作方式和人类完全不同。
你必须改变整个工作流程,甚至可能需要重构公司的组织架构。如果一家公司要以AI为核心,它的组织形式会和现在的公司完全不同。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迹象:当引入AI后,部门之间的界限会逐渐模糊,传统的部门制可能不再适用,工作流程会发生改变,新的组织架构会随之出现。这意味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年轻人应当敢于失败
在一个瞬息万变,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凯文・凯利认为,如果年轻人担心未来,不妨尝试极简生活,花些时间,用最少的物质条件生活,体验一下最坏的情况。
“这样你会知道,即便身处最坏的境遇,你也能生存下来。这种认知会给你勇气去冒险、去面对失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少经历失败,甚至失败得不够多。他们需要接纳失败,把失败当成向前的垫脚石,我们称之为在失败中前进,这是一种学习方式。”凯文・凯利认为,这种“敢于失败”的勇气,不仅是针对年轻人的,甚至不仅是针对个人的。即使是机构,也是如此。如果不能承担风险,勇于失败,就无法取得成功。
“第二,我建议年轻人尽量去做一份无法用现有词汇或语言定义的工作。这意味着你正处在真正的前沿领域,意味着你在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
“比如,如果你想成为顶尖的会计,会发现有太多人在追求这个目标。所以不要试图成为更好的,而要努力成为唯一的。尽量去那些无法用现有语言描述正在发生的事的领域,那才是值得探索的前沿。”凯文・凯利相信,很多变革性的创新都因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