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赛力斯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最新消息显示,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很快将正式挂牌,实现内地、香港两地上市。预计募集资金为15亿至20亿美元,新发行股份约占总股本的10%左右。
有投资者对此表示支持,赛力斯在2024年就已实现59亿元净利润,是少数能做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之一。据招股书显示,本次赴港上市70%的资金将投入电驱以及智能驾驶研发,20%用于海外渠道与充电 *** 建设,在香港引入更多国际资金后,也会进一步巩固赛力斯的出海能力。
但从数据看,赛力斯仍存在一些隐忧。首先是负债率偏高,现金流承压。截至2025年6月末,赛力斯资产负债率达76%,应付账款685亿元。另外,公司自2016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超240亿元,但合同期合计净利润亏损17亿元,面临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质疑。
在业内观点看来,赛力斯若最终上市成功,对于其产品力和品牌效应都会有明显的提升。汽车产业分析师钟师对界面新闻表示,赛力斯的商业模式比较受市场认可,虽然短期内现金流承压,但公司有一定自我造血能力。毕竟其最能打的两款车就是M8、M9,前者价格大致落在35万至45万之间,后者则为45至60万之间。高档车的高售价,给公司带来高毛利,其单车净利润能达到1.3万元左右,一度超越特斯拉的全球单车净利润。
数据也印证这一观点,尽管今年1至9月,问界销量同比下跌8.9%, 问题主要还是在M7, M7从更高峰时的单月销售超2万台,下跌至8月份的不足4000台,而M8、M9一定程度依然守住了高端新能源车的阵地。自2023年底上市以来,问界M9已累计交付22.6万辆,长时间稳居50万元以上销量冠军,问界M8迄今也累计交付10万辆,稳居40万元以上销量冠军。
钟师谈到,与华为的合作,也助推赛力斯实现高毛利。在华为智选模式下,问界车型基本上仅保留了造车资质、制造能力两个关键底牌,而销售渠道则可以仰赖华为这棵“大树”,使其销售费用率能达到8%,而新势力们的费用率则普遍在12%至14%。在总体模式获得认可的前提下,赛力斯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销量。
赛力斯需要应对竞品的压力,除了M7、M5两款车销售疲弱外, M8、 M9的对手也不少,例如理想L8、L9,以及蔚来ES8等车型,以上玩家目前都在争抢中高端市场的蛋糕。M8与理想L8价格重叠,前者起售价36.8万元,后者约39.98万元,几乎是同一档位贴身肉搏。而蔚来ES8作为中大型纯电 SUV,也分走了纯电版M8的潜在客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主打性价比的车型,也对M8和M9构成威胁,比如银河M9以及深蓝S09。有车主对界面新闻谈到,当初之所以选择银河M9而没选问界,一个是因为吉利银河的价格门槛更低,另外银河M9的城市领航功能不需另外付费,而问界M8则需要购买。从舒适度上来说,银河M9的第3排座椅比问界M8更宽敞。深蓝S09不仅三排空间更大,还配备零重力座椅,而M8的标准版并未配备,后排娱乐屏也需要额外选装。
在钟师看来,问界想要提高销量,不应该朝着“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方向走,长期来看,这些不能构成真正的护城河。赛力斯若上市成功,最需要“砸钱”的地方还是电驱、电池和智能驾驶。
从电驱方面说,问界车型的油电转化率可以进一步提高,当1L油可转化4kWh电能,就相当于一升油能多跑出三四公里,用户加油次数更少,用车成本下降,这都是直观可感的优势。在电池方面,若问界能更快地普及800V高压平台,配合高密度全固态电池,就能让用户充电不排队,寒冷天气不虚电,这些都精准击中用户痛点。
智能驾驶也是重要一环,问界未来或许要在华为ADS的基础上,自己再兴建云端训练中心,更快落地城市NOA,并为下一步L4自动驾驶的研发打下基础。
市场普遍担心,随着华为“界字辈”发展,问界的客户是否会被分流,毕竟华为的智能座舱早已不是问界专属。比如智界R7以25万级别的价格,就搭载了华为ADS3.0系统,分流了同价位的问界M7用户。而享界S9与问界M9的卖点有所重叠,核心卖点都瞄准ADS3.0智驾系统、鸿蒙座舱、激光投影。
不可否认的是,问界的成功收益于其最早与华为合作。未来赛力斯的发展也离不开华为支持,赛力斯有需求进一步抱紧华为。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界面新闻表示,赛力斯以25亿元收购问界商标,并不意味着“单飞”,反而是和华为进一步绑定。比如赛力斯购买问界的工厂和商标,主要原因就是进一步扩大高端车型产能、提高产量,自主把控生产节奏,获得更多用户,让更多人接入鸿蒙生态。而赛力斯购买引望10%的股权,也说明双方在智能驾驶方面合作的深化。
张孝荣认为,赛力斯和华为的分工界限更加明确、各司其职,共同的目标都是品牌生态扩张。虽然随着产品条线增加,鸿蒙智行内部互相竞争,但赛力斯不用太过担心,其智能技术的提升势必将与产品出海相结合,在世界市场中抢占份额。
观察市场或许不难想象,如果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能够做到20万元以下车型也能标配城区NOA,把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以国内供应链价格打入世界市场,那势必将分走大众、丰田等品牌的份额,并和特斯拉的FSD展开竞争,这都是赛力斯可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