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发布公告,宣布终止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并撤回相关申请文件。该定增计划原拟募集不超过5亿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公司解释称,此举是“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公司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旨在“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利益”。
然而,在这份看似稳健的决策背后,博瑞医药正面临多重经营压力与结构性风险,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一、业绩持续承压,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自2022年起,博瑞医药的归母净利润便进入下行通道,且未见扭转迹象。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37亿元,同比下降18.28%;归母净利润仅为1717.32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3.85%。扣非净利润同样惨淡,同比下滑86.35%。
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在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上的双重压力。尽管公司以“研发驱动”自居,但短期业绩的持续疲软,无疑削弱了市场对其转型能力的信心。
二、研发投入激增,但短期难见回报
为谋求向创新药企转型,博瑞医药在今年上半年大幅加码研发,研发费用达3.48亿元,同比增长144%,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高达64.83%。其中,创新药单项投入同比飙升604.93%,呈现出“井喷”态势。
然而,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短期内难以转化为收入。而公司目前营收结构仍以原料药为主,2024年原料药收入达9.87亿元,占总营收约八成。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新药尚未形成产出的背景下,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侵蚀利润,加剧现金流压力。
三、现金流压力凸显,融资计划屡生变数
在业绩下滑、研发开支激增的背景下,公司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本应更为迫切。此次终止定增,虽称“不会对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但在现金流本就吃紧的情况下,主动撤回融资计划,可能反映出公司对当前融资环境、估值水平或资金使用效率的谨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博瑞医药自2019年上市以来已完成IPO、可转债、定增三次融资,但2025年6月却因募集资金管理问题被 *** 出具警示函,暴露出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控隐患。
四、转型阵痛持续,战略落地存挑战
博瑞医药定位为“仿创结合”的创新型药企,但在从原料药向创新药转型的过程中,公司面临战略与现实的脱节。一方面,传统原料药业务增长见顶;另一方面,创新药业务尚未形成规模,青黄不接的局面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此外,公司在国际化竞争中也面临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不确定性,能否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仍需时间验证。
结语
博瑞医药此次终止定增,虽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权宜之计,但也折射出公司在业绩、现金流、战略转型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深层挑战。如何在保持研发投入的同时稳住业绩,如何在转型中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将是管理层必须直面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关注公司“创新叙事”的同时,更应警惕其财务数据背后的风险信号。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