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时杨振宁的童真“狂言”成现实

音符科技网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 2025 年 10 月 18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 岁。

13 岁,他对父母说:" 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16 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

35 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

1922 年 10 月 1 日,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 年,父亲杨武之被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便随父母北上,搬进了清华园。

在清华园里,杨振宁小有名气,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展示出了超强的能力。

13 岁时,杨振宁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宇宙》的书,他被书中所讲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对父母说:" 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父亲听到后也没放在心上,只当作少不知事的儿子年少轻狂的妄语罢了。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来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武之也带着妻儿迁到了昆明。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高二时,杨振宁以同等学力考取了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年,他只有 16 岁。

上了大学,父亲杨武之便开始给杨振宁介绍比较高层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 *** ,让杨振宁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杨振宁在科学研究上的风格。

1942 年,在中国近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的指导下,杨振宁开始统计力学的研究,统计力学成为杨振宁另一个主要研究领域。

1944 年,杨振宁以 88.28 的优秀成绩取得清华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此时,杨振宁也顺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第六届留美公费生。这一年,杨振宁 22 岁。

1945 年 8 月 28 日,他远赴美国求学,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芝加哥大学,杨振宁一开始想做实验,因为他觉得实验技能对他将来回国后更有用。然而杨振宁逐渐发觉,尽管自己懂得很多物理知识,但似乎在实验方面并不擅长。

而此时,泰勒察觉到了杨振宁的苦恼和不安,就建议他专心做理论物理的研究,并愿意当他的导师。从此,杨振宁便轻装上阵,走上了理论物理学之路。

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杨振宁在科学家费米和泰勒的推荐下,去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博士后,还与仰慕已久的爱因斯坦成为了同事。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杨振宁一心扑在了理论物理的研究上。

杨振宁曾经在西南联大做学士论文的时候,在父亲杨武之和吴大猷的引导下,学会应用群论,物理学中对称性问题的研究成为杨振宁最喜欢和最主要的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杨振宁便又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把规范不变性推广出去。

这种想法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使杨振宁几乎 " 走火入魔 ",但遗憾的是,他每一次的努力都在同一个地方卡了壳。虽然屡次卡壳,但杨振宁并没有放弃,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同一办公室的米尔斯对他的这个想法也颇有兴趣。

令杨振宁惊喜的是,在与米尔斯的讨论中,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在 " 同一个地方卡壳 " 了,而且越讨论,方向越清晰。

一直到 1954 年,杨振宁和米尔斯终于合作发表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也称作 " 杨 - 米尔斯场理论 "。这一理论让规范场的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1956 年 6 月中旬,杨振宁和李政道向《物理评论》提交了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吗?》。他们断定无论对 β 衰变还是对所有的弱相互作用来说,宇称守恒的问题都没有最终解决。

为了证实他们的想法,杨振宁和李政道还在文章里设计了五个实验,供实验物理学家用实验来检验他们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物理学家对此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违反宇称守恒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的吴健雄,却愿意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吴健雄的同位素钴 60 核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并不守恒。

1957 年 1 月 15 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了实验报告论文。从此,宇称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学界承认了。1957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

消息传到中国以后,国内报纸立即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吴有训、周培源和钱三强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给他们两人发去贺电,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更是兴奋极了。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此后,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的高速路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获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为世界物理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

他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 " 一个圆 ",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

(央视新闻客户端综合 CCTV 国家记忆)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三亚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格睿思邓耀华:有150亿美金的资本用我们的评级来决定它的投融资决策
  • ING唐丹荃:助力多元化可持续金融产品落地 携手中资客户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 DHL艾若馨:供应链应从“成本优先”转向“敏捷优先”,绿色转型已具备技术基础
  •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青:以“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破局光伏产业困境
  • 标普500中AI相关股票的合计市值占比已升至43%
  • 古特雷斯:联合国或将破产
  •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谈“漂绿”:需界定清晰“绿色”定义
  • 遭家门口快递炸伤女主播家属发声:嫌疑人曾刷礼物追求被拒,“女儿退了600元,希望他不再纠缠”
  • 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国际ESG标准需为中国市场特质做调整,而非简单套用
  • 全文|中国ESG评级陷“方向雷同结果各异”困局,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呼吁提升区分度
  • 上交所霍瑞戎: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中长期资金入市良好生态
  • 苏州工业园区吴学军:产业转型实际也包含了人才转型
  • 瑞慈医疗方浩泽:体检理念普及需5-10年培养习惯
  • 世界自然基金会前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呼吁将更多资金导向对自然有积极影响的产业
  • 费城交响牵手上海爱乐,把古典音乐送进大学校园
  • 特朗普为他减刑共和党前“丑闻议员”桑托斯出狱
  • 半年出海7次,神秘渔船从未带回1条鱼,背后是一桩大案!
  • 以太坊回升至3900美元上方,日内涨超3%
  • 国航杭州飞韩国一航班紧急备降上海!最新通报:一名旅客行李内锂电池自燃,未出现人员受伤
  • 全文|在分歧中寻找机遇: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谈地缘政治下的绿色供应链转型
  •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苏月: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供应链区域化重塑与深化国际连接
  • DHL艾若馨:以敏捷性重塑供应链核心竞争力
  • 东方财富实控人其实家族套现超58亿元!16家机构“接盘”
  • 黛安娜·乔伊列娃:全球合作非常有必要,靠单打独斗无法实现目标
  • 央行副行长邹澜:着力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 竞彩湃|阿森纳客战农场主力争赢球,狼队能否持续反弹?
  • 金价、银价“跳水”!白银此前升破53美元创纪录,这次能否打破“50美元魔咒”?
  • 瑞慈医疗方浩泽:传统医疗行业可通过跨界创新打破刻板印象
  • 远东控股蒋承宏:已全力投入创业,聚焦潮玩领域主打情绪价值满足
  • 杨振宁逝世:用赤子情怀谱写一曲科学与家国之歌
  • 瑞慈医疗方浩泽: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财产,珍惜具备初心与创造力的青年人才
  • 叙利亚政府与库尔德武装达成协议,叙民主军将并入政府军
  • 山西突发3.9级地震,多地有震感
  • 《对话智元机器人王闯:人形机器人,不会被一两家垄断 | 财之道》
  • 送别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多所高校网站页面转为黑白
  • “入住亚朵遭离谱走光”,隐私保护不能“单向”妥协
  • 郑丽文承诺让国民党“羊群变狮群”,郝龙斌:我就是“狮王”
  • 快手双11购物节正式开启 商城商品最低78折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