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逝世!一位“正常的天才”走了!

音符科技网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一位“正常的天才”走了。我们怀念他——为他在科学史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记,为他心怀家国的赤诚付出,也为他用一生的成就与圆满验证过的一种典范教育观——他那可以尽情铺展至百余年的不凡的生命体验,或许从3岁起,就值得年轻的父母们凝神回望与思考。

少年杨振宁

在公众想象中,天才的童年往往被描绘成孤僻、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异类。然而,回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成长轨迹,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在充盈的爱、理性的引导和平衡的滋养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正常的天才”。

他的卓越并非源于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而是植根于一种平和、尊重规律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为他提供了一种近乎典范的教养模式,使其超凡的智力得以在健全的人格土壤中生根发芽。

正是这种教育,塑造了一位在科学、人文与生活中皆能游刃有余的“正常的天才”。

母亲:慈严并济塑造他的坚韧品性

1923年秋天,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离开合肥,告别妻子和不满十个月的杨振宁,前往美国留学。在父亲留美五年的漫长岁月里,是母亲在战乱与动荡中守护杨振宁的童年。

杨振宁的母亲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只读过一两年私塾。然而,就是这位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传统女性,却以“意志坚强而又克勤克俭”的言传身教为杨振宁打下了品性根基——母亲以极大的毅力在杨振宁四岁时便开始教他认字,“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共教了我三千多字”。这种早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是意志力与专注力的严格锤炼。

杨振宁日后曾说:“我本人的个性和作风,受到父母亲的影响都很大,也许可以说,明显的影响(如学术知识)是来自父亲,而不明显的影响(如精神气质)是来自母亲。”这份来自母亲的精神气质,正是那种面对任何困境都保持韧性的生命力。

1927年,杨振宁与父母于厦门留影。

父亲:以慢教育夯实他的人文底蕴

五年的留美经历,使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一位中学教师成长为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前沿学术水平的现代数学家。这也为他对杨振宁的教育带来了更广阔和现代的维度。

杨武之回国后,厦门大学聘他为教授,于是杨振宁随父母来到了厦门。他在日后回忆道:“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abcde’;当然也教了我一些算术和‘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文化知识,也教我读了不少唐诗,恐怕有三四十首;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干支顺序……八卦……”这些话题极大地丰富了杨振宁的情感世界和思维方式。

作为一名留学归国的数学教授,杨武之并未急于向儿子灌输高深数学,而是着力夯实其人文底蕴。当杨振宁十一二岁时,杨武之请来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丁则良,用了两个暑假的时间教他诵读《孟子》,在丁则良的教导下,杨振宁能够理解并背诵《孟子》全文。

一个完整的灵魂,需要理性与感性的均衡滋养。这种“慢”的艺术,是对成长规律最深切的尊重。或许,杨振宁日后所展现出的数理与人文的贯通能力正是得益于这种教育。他在物理学研究中展现出的深刻数学美感,以及对物理学史的精湛研究,无疑得益于早年打下的深厚人文功底。他不仅能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更能从宏观的科学史和哲学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视野的广度是纯粹的技术专家难以企及的。

少年杨振宁:有一颗人际沟通的慧心

1929年秋,杨武之受聘为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随父母入住清华园西院,并在此度过了从童年到少年的八年时光。在随父母生活在清华园的岁月里,杨振宁并非一个只知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他与好友爬树、嬉戏,几乎熟悉园里的每一草一木。这种自由的、与自然亲近的童年,保护了他珍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的学业同样出色。就读中学时,他的数理天赋愈发突出,但兴趣却十分广泛。他活跃于演讲比赛,还与同学自办刊物《赤子之心》,全面锻炼了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杨武之并非没有发现儿子的天赋。1935年,身在异国的他思念家人,当收到杨振宁的照片后,他在照片背面郑重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伯瓌”二字,寓意深远,寄托了父亲对长子如美玉般瑰丽杰出的期许。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份期许并没有转化为“拔苗助长”的压力。杨武之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年幼的杨振宁常常翻看,并对其中的定理和图表产生浓厚兴趣,但当他多次向父亲请教时,杨武之总是回答:“慢慢来,不要着急”,只偶然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这种“不着急”的从容,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又让他学会了独立探索与思考。

全面、均衡的家庭教育使得杨振宁不仅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更在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中展现出难得的平衡感。他在12岁时为母亲代笔给父亲写信,他能以“吾夫”开头,“爱妻”结尾,语气成熟得体,条理清晰地报告家中情况,展示出人际沟通的慧心,让父亲深感欣慰。这种共情与沟通能力,也体现在他日后与同事的合作中。

▌观察手记:“治未病”的教育智慧

回顾杨振宁早年接受的家庭教育,其核心正是一种中国式的智慧。他的父母没有在他“天赋异禀”显现时进行过度开发和透支,而是着眼于整个生命系统的平衡与健康,耐心培固其精神“元气”——即健全的人格、饱满的好奇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我们应当秉持的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补救,更不是拔苗助长、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它应该是一种平和的、平等的、尊重人的成长规律的精神调养。

我们向往的,是如杨武之先生那般“慢慢来,不着急”的从容;是创造一个如杨振宁童年那般既有知识引领又有情感滋养的环境。

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有常识的家庭里,让教育回归其“治未病”的本源,这或许是我们从一位“正常的天才”的成长故事中,所能获得的最珍贵的启示。

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在此推荐四本商务印书馆的好书。在这四本书中,杨振宁先生有时是传主,有时是作者。

年轻的父母们通过阅读,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位“正常的天才”,同时也可深入思考:何为健康的教育?如何让孩子生活在有常识的家庭里?

- End -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因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规范,云南宣威市多所小学被罚
  • 我们一般人要如何理解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 欧科亿:原材料涨价对公司有积极正向影响
  • 复旦发文缅怀杨振宁:曾与师生畅谈物理的诱惑,激励后学不断求索
  • 会员权益加码!美团“18神券节”升级为“18会员惊喜日”
  • “招惹委内瑞拉就是在招惹古巴”
  • 陈震首次还原撞车事件
  • 香港中环突发大火:一大楼陷入火海,棚架被烧毁坍塌
  • 3.31亿元、整栋上架!富力地产此前收购的万达系酒店正陆续被拍卖
  • 茅台生肖酒将首次推出“日期酒”:可自选日期,整箱购无需预约抽签
  • 章建平,加仓寒武纪!
  • “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市场创新运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 港中大校长卢煜明:杨振宁是无数科学家景仰的泰斗
  • 语录|杨振宁:用科学与热爱写就的 “共同途”
  • 报告:2025年惠民保新增9款产品,市场增速为2.96%
  • 捕捉新兴产业成长机遇,关注上证580ETF易方达(530100)投资价值
  • 肖远企:人工智能推动金融最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可以期待
  • 孙悦文已任海口美兰区区长候选人,前任区长4月突发疾病去世
  •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圆满收官:潘基文、陈成川,陈文辉演讲,国际合作共促全球繁荣
  • 丘成桐悼念杨振宁:希望未来设立一个以杨振宁命名的奖项来纪念他
  • 物理学大师杨振宁远去,国内已有十余所高校发文怀念
  • 福建沿海出现大风天气,15条客渡运航线、30艘客渡船停航
  • 昆明市延安医院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被医保局处罚
  • 大理网红“歪脖子树”疑遭恶意锯断,当地回应
  • 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孙建能:公司所有新产品的开发、战略和产品的设计,都应以可持续为导向
  • AI全面落地、全域协同发力,天猫双11如何讲述电商“新故事”?
  • 高市早苗能否当选?日本首相指名选举三种可能结果
  • 财政部官宣,多个行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即将取消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影响扩大 核安局、法院大量员工被迫休假
  • 特朗普:将大幅降价!巨头股价暴跌
  • 微博日活用户达2.61亿,金橙V创作者总量达12.5万
  •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设杨振宁先生缅怀室
  • 传华为云多名高管被问责,因业务造假与经济舞弊
  • 百年辉煌其命惟新!上海美术馆三个楼面举办广东美术大展
  • 西湖大学缅怀杨振宁,施一公曾撰文称是他的敬慕者和追随者
  • 杨振宁逝世,他与叶嘉莹跨越文理的“终极对话”至今仍在回响
  • 官方工作组介入“赤裸小孩”事件,当地披露:涉事夫妻双方均拥有高学历
  • 聚焦复杂脊柱疾病,一项中国原创医学技术正从上海走向全球
  • 好评中国|不忘百万三峡移民,用奉献托举时代丰碑
  • 博世舒适科技关宇:这个世界最大的趋势就是智能和绿色,它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它就是未来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