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破局者”:
向投资开放 用夹克讲出“新”故事
◎陈铭 记者 闫婧
在消费分化、新旧品牌更替的大背景下,传统男装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结构性调整。作为一家拥有35年历史的服装企业,以生产夹克起家的七匹狼也迎来一场从品牌、产品到战略导向的全面重塑。
七匹狼的这场转型并非孤例,却具有某种“样本意义”——身处存量博弈赛道,选择以“实业+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破局,在品牌代际更替、消费趋势变革的挑战中主动求变、稳步前行。
“所谓‘转型’,并不是从服装业跨到投资圈,而是用资本的力量服务主业。”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对转型有自己的看法,“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不是短期增长,而是对主业的坚守、对品牌的再塑,以及对系统性能力的持续构建。”
“实业+投资”双轮驱动
七匹狼曾凭借夹克品类在中国男装市场树立起鲜明的品牌符号,如今,面对男装市场整体放缓、年轻消费者偏好剧变等结构性问题,七匹狼正在跳出“单品牌、单品类”的增长模式,提出“实业+投资”双轮驱动的理念——既要坚守服装制造的根基,又要借助资本手段推动品牌进化。
“任何品牌都有生命周期,不可能永远都是线性增长。”周少雄表示,维系活力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波动中完成自我更新,这也是七匹狼过去几年坚持“慢增长”策略的逻辑所在。
周少雄将投资逻辑概括为两点:
一是聚焦产业、打造品牌矩阵。从财报披露情况来看,公司投资主要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与时尚消费相关领域,体现出明确的战略协同倾向。近几年,七匹狼收购了国际品牌“Karl Lagerfeld”(卡尔·拉格斐)的大中华区业务,将品牌运营范围拓展至轻奢服饰领域。
“我们希望通过投资和并购,把品牌矩阵做起来——自主品牌和投资协同并进,既能加快步伐,也能分散风险。”
二是保持风险可控。“我们的投资理念是以风险控制为前提的长期主义,不会为追求短期回报而盲目出手。事实上,我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多年来一直稳健。”
面对“靠投资撑业绩”的外界质疑,周少雄表示,在二级市场上的财务投资只是一种基于资产增值目的的理财方式,但公司的投资业务始终服务于服装主业。
回归品牌核心的“价值感”
品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七匹狼曾做过不少创新,例如大胆尝试年轻化设计,却遭到老顾客的质疑:“七匹狼怎么变了?”反复尝试与沉淀后,周少雄最终将品牌升级的方向总结为四点:产品化、经典化、无龄化、品质化——既要承接老客户,又要打动新客群,回归品牌核心的“价值感”。
这种回归,首先体现在品类聚焦。公司推出“商旅夹克”系列,并提出“夹克专家”定位。
以七匹狼最新款商旅夹克为例——靠近领口的帽檐处藏了个“开关”,拉开拉链对着其中的隐蔽接口轻轻一吹,一个气体脖枕立刻成形。“这是我们近几年的创新之一,专门用于商旅场景。”周少雄笑着说,“这样一来,在出差过程中可以更方便地休息。”
相比十年前更多依赖广告投放的流量打法,如今的服装企业强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共建。周少雄认为,品牌升级的本质是在泛职场化和功能性的时尚趋势下,重建和消费者的沟通锚点。“注意力是有限的。告诉年轻人‘我是一家男装品牌’,他未必感兴趣,但告诉对方‘我是夹克专家’,他会记住。”周少雄说。
品牌力的“第二战场”
当“夹克专家”的定位被重新提出,七匹狼必须回答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让这块金字招牌在今天依然有生命力?周少雄的答案,包括了两个维度:“文化传承”与“技术升级”。
2024年9月,七匹狼第六次登上米兰时装周,并通过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泉州的地方文化的融合,将本土传统文化带向国际舞台。
与此同时,公司也在功能性产品端持续投入,推出了包括充气颈枕夹克、防晒夹克、凉感POLO等在内的多款技术型产品,并在选材、面料、工艺等方面强化科技属性。今年上半年,七匹狼一款商旅多彩POLO凭借卓越的抗菌固色性能入选了WWD CHINA 2025全球可持续时尚创意榜单。
这些转变并非只依赖于设计端。在采访中,周少雄多次提到,公司正着手建设快速反应机制以及商品管理模型,通过前端门店销售数据、用户反馈、会员偏好等数据驱动商品结构优化,加快流转节奏与品类调控能力。
今年上半年,七匹狼的直营销售营收达到4.63亿元,同比增加17.12%;毛利率为67.33%,同比增加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