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山东前首富”在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棋子”?
作者 | 于婞
“果链龙头”(002241.SZ)的一场历时近三个月、被资本市场密切关注的百亿并购案,在10月17日晚间以一纸公告黯然收场。
歌尔股份公告宣布终止筹划收购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两家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的100%股权,给出的理由是:在积极推进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并与交易对方进行多轮沟通协商后,最终“交易双方未能就交易相关的关键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终止收购或与尽调过程中发现跟标的资产相关的问题且未能最终达成一致有关。
歌尔股份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终止筹划本次股权收购事项是公司与交易对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交易各方均无需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本次终止筹划股权收购事项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自7月发布收购公告至今,歌尔股份股价合计涨幅超30%。终止收购公告发布后的之一个交易日,10月20日,歌尔股份股价跌2.53%,报收30.41元/股,总市值1065亿元。


百亿收购折戟
这起收购案要追溯到7月22日晚间,歌尔股份公告宣布与香港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初步意向,拟以约10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5亿元)收购其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这是“果链龙头”今年最重磅的收购案,瞄准了精密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
实际上,歌尔股份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布局智能硬件业务。2021年,智能硬件业务的营收后来居上,完成了对智能声学整机业务的反超;2022年,智能硬件业务营收更是同比增长近一倍,已经占到了公司收入的60%。
具体而言,歌尔股份的智能硬件业务是从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代工开始,逐渐拓展到了VR/AR产品、智能手表/手环等领域。
如今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在AI技术推动下持续演进,对材料性能、美观性和精细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歌尔股份在公告中明确指出,此次收购的核心动因是应对“对精密结构件等零组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行业趋势。
被收购的两家标的公司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在精密金属结构件领域拥有深厚积累。金属结构件技术是高端消费电子产品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产品质感、散热性能和结构强度。
在AI硬件时代,这一领域的技术门槛持续提高。随着AI眼镜、VR头显等新型智能终端普及,对轻量化、高强度精密结构件的需求激增。
歌尔股份2024年精密零组件业务实现营收150.51亿元,同比增长15.85%,毛利率提升至21.51%,展现出该领域的盈利潜力。
公告显示,两家公司与行业领先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两家标的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合计约91.1亿港元,业务规模可观。收购完成后,歌尔股份的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将显著扩大。

图源:
罐头图库
此次收购标志着歌尔股份并购战略的转变。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歌尔并购核心逻辑已从过去“以技术为核心的产品逻辑”转向“以大客户为核心的产品逻辑”。
此次收购与歌尔现有精密结构件业务形成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歌尔曾在公告中强调,收购将帮助公司“进一步提升垂直整合能力”,“提升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的技术专长和*,歌尔有望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增强综合竞争力。
如今历时3个月的收购黯然收场,对歌尔股份的逃离“果链”转型之路有何影响?

精密蓝图生变?
歌尔股份旗下有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三大主要业务线,前两项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居等,而智能声学整机的主要产品则包括无线/有线耳机、智能音箱等。
在争夺“果链”龙头地位的竞争中,歌尔股份此次收购可能改变竞争格局。通过强化精密结构件能力,歌尔能更好地服务苹果及非苹果客户。
海通国际研报曾认为,若此次收购顺利落地,歌尔股份将借此介入北美大客户手机产品的精密外观金属件及内部结构件业务,并进入北美大客户手表精密金属件业务。更为关键的是,该机构预计收购将为歌尔股份利润带来显著增厚,以行业10-13%的平均净利率水平测算,潜在利润增厚相较公司2025年预期净利润可能达25-30%左右。
而本次收购终止,或直接影响到歌尔股份在精密结构件领域的战略布局。

图源:
罐头图库
不过从财务角度看,收购终止使歌尔股份保留了近百亿元的现金资源。据此前公告,歌尔股份表示将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公司2025年一季报显示,歌尔股份货币资金为217.44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减少至201.79亿元,而此次收购将消耗公司大量现金储备。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当前市场理性稍缺,企业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存在情绪化影响、欠缺长期发展的预期,所以往往高估资产的经营潜力,而上市公司不仅需要从协同效应的角度评估标的的价值属性,也会从标的资产自由现金流等财务角度做分析,更注重不确定性的保守角度。终止收购并不会在短期内削弱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而且仍然有其他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竞争优势的并购选择。

“山东前首富”家族已套现超百亿
在终止上述收购的同时,歌尔股份在其他赛道的布局并未停歇。
今年10月,歌尔股份披露方案,其子公司歌尔光学正推进一起重要交易。歌尔光学拟以定向增资扩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5.3亿元,取得 *** 方持有的上海奥来100%股权, *** 对价为19.03亿元。
歌尔股份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光波导等晶圆级微纳光学器件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并为AI智能眼镜、AR增强现实等整机业务的未来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在资本运作层面,歌尔微电子也正积极冲刺港股IPO。
今年7月,歌尔微电子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是其年内第二次港股递表。根据“灼识咨询”数据,按2024年销售额计,歌尔微电子是全球之一大声学传感器提供商,全球市场份额高达43%。
歌尔股份背后实际控制人是姜滨、胡双美夫妇。姜滨、姜龙兄弟的创业故事在业内为人熟知,兄弟二人凭借“歌尔”跻身全球富豪榜,哥哥姜滨也一度以家族财富登顶“山东首富”。据《理财周报》报道,姜滨起初在潍坊市无线电八厂做车间技术员,上世纪90年代初工厂倒闭后,姜滨利用八厂原来的技术,跟几个同事合伙组建了一家私营企业,主导产品仍然是话筒。可能当时的姜滨也没想到,当年几个人组建的企业,后来竟能发展成“果链”龙头公司。
2022年,姜滨、胡双美夫妇以340亿元财富位列《2022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145位。但随着2022年苹果“砍单”,歌尔股份业绩开始下滑,姜龙也逐渐淡出了歌尔股份。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姜滨、胡双美以225亿元财富位列榜单1132位,位列山东富豪第五。

图源:
罐头图库
实际上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姜滨、姜龙兄弟自2012年起就已经开启了股份减持进程。至2015年5月,二人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分6次减持所持股份,姜滨累计减持3200万股,套现约10.12亿元;姜龙累计减持2030万股,套现约6.41亿元。
2019年,姜滨再度通过二级市场多次减持,预估套现近10亿元。2021年,他进一步减持3300万股,实现套现约17.6亿元。
除直接减持外,兄弟二人还运用了其他资本运作路径实现资产变现。
2014年及2017年,二人控制的歌尔集团先后两次发行以所持歌尔股份股票为标的的可交换债券,总规模达32亿元。此举实质上实现了通过债券市场对持股价值的提前变现。
员工持股计划也成为其减持通道之一。歌尔股份曾实施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家园1号”和“家园3号”计划的股票来源,均为受让自姜滨 *** 的股份。通过此方式,姜滨再次套现约16.32亿元。
综合计算,通过二级市场直接减持、歌尔集团发行可交换债券(标的为歌尔股份股票)、向员工持股计划 *** 股份等主要途径,姜滨家族累计实现的现金流入约为92.45亿元。
另一方面,歌尔股份自上市以来累计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2.49亿元。姜滨、姜龙兄弟直接及通过歌尔集团合计持有公司超过30%的股权,据此估算,二人从公司分红中获得的收益约在10亿元量级。
将上述直接减持套现、可交换债变现、员工持股 *** 所得以及现金分红收益合并计算,姜滨家族从歌尔股份获得的累计现金回报已超百亿元。
如今尽管此收购计划未能如愿,但歌尔股份在光学赛道与传感器分拆方面的布局仍在持续推进,“山东前首富”家族在资本市场也依然有很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