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姓琅琊》:以穿越文学,“重绘”六朝历史

音符科技网

在公众历史的认知版图中,六朝往往是一片模糊的“中间地带”。这个夹在气势恢宏的汉唐之间的时代,因政权更迭频繁、历史线索散逸,在公众印象中始终带着几分冷僻与艰深。作为一名六朝史研究者,我早已习惯日常阅读典籍碑铭中精炼雅驯的文言,用学术化的语言与问题意识探讨关于六朝的种种议题。然而,每当我转换身份——担任中学社团指导老师、博物馆志愿者或公众讲座主讲人时,就不由思考:该如何跳出专业的学术框架,向普通公众展现一个更具象、更可感知的六朝?如何重现那个充满生活气息、可触摸、可共鸣的历史现场?

《冒姓琅琊》(之一卷·楚天遥),东周公子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5年9月版,49.80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周公子南创作的《冒姓琅琊》就显得尤为引人注意。这部讲述现代文学博士穿越回六朝、假冒琅琊王氏子弟的小说,不仅是国家图书馆“走进古籍,看见历史”征文的获奖作品,更在番茄小说平台收获了超过五百万读者的关注,进入了番茄小说巅峰榜。其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但从历史学研究者的视角来看,这部“穿越小说”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将严谨的历史内核包裹在文学虚构的外衣之下。作者借助穿越文这一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成功地在专业学术与大众认知之间架起桥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绘”六朝历史的新可能:如果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段尘封千年的岁月,或许就真的能够在当代读者的想象中重新焕发生机。

一、在物质细节中感受六朝

传统史笔,如太史公之椽,多着眼于王朝兴替与帝王将相,构建的是一种关乎天命与结构的宏大叙事。而二十世纪以来的现当代史学,则逐渐将目光投向物质文明与日常生活所构成的微观历史图景。正如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所言:“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这些镜头同时显示不同社会的差别和对立,而这些差别并非无关宏旨。整理、重现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情。”(《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冒姓琅琊》的“重绘”,正在于其自觉采用了“自下而上”的微观史视角,将叙事焦点凝聚于古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构建出一个肌理清晰、充满烟火气的六朝世界。

小说从历史真实出发,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六朝时期衣食住行的生动画卷。例如,书中人物以柳枝或手指蘸盐刷牙的细节,真实反映了中古时期的口腔清洁习俗。佛典《华严经》中就有“嚼杨枝具十德”的记载,包括消除宿食、祛除痰病、清洁齿垢等功效。更直观的例证可见于敦煌莫高窟《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描绘的揩齿场景。又如书中屡次呈现的分餐制画面,不仅在《世说新语》等文献中有所体现,也得到六朝墓葬中大量出土的“槅”式食器文物的印证。再以书中频繁出现的鱼类料理为例,自《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饭稻羹鱼”以来,鱼膳始终是南方饮食的重要特征。从宋明帝钟爱的“蜜渍鱁鮧”到南齐昭皇后偏好的“炙鱼”,史籍中不乏记载。而书中用于提鲜的“菹”,其 *** 工艺则见于六朝农书《齐民要术》,以此为基料调制的“菹羹”,正是南齐高帝萧道成格外青睐的佳肴。

这些精心考究的历史细节,在学术论著中或许仅是物质文化研究的旁注,但在小说叙事中,它们不仅成为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重要元素,更在潜移默化间向读者传递了当代史学“眼光向下”、关注“日常”的研究取向。通过这些细节,读者自然体会到:六朝人并非生活在抽象的宏大叙事里,他们同样注重口腔卫生,讲究饮食搭配,对生活品质有着不懈追求。《冒姓琅琊》基于文献与实物构建的日常生活场景,恰如其分地为当代读者打开了一扇窥见六朝历史真实面貌的窗口,让那段遥远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二、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那么,《冒姓琅琊》得以“重绘”六朝历史现场的叙事力量,其根基究竟何在?究其源头,这基于作者广阔的知识视野与严谨考据的创作态度。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戴卫红研究员所指出的,该书构建的“三层考据体系”,使文学创作与历史复原达到了有机统一,这也正是该书在科普价值上超越同类作品的关键所在。

就小说的整体框架而言,故事背景基于《南齐书》《南史》《资治通鉴》等信史文献搭建而成。如此一来,人物活动的展开与真实发生的重大事件、政治格局、经济社会特征紧密交织,既确保了情节发展建立在对历史的合理想象之上,也有效规避了因过度"戏说"可能引发的认知偏差。

在具体细节的构建上,作者广泛汲取《世说新语》《建康实录》等多元史料,并融汇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家的学术成果,展现出扎实的文史功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主角设定为琅琊王氏的“冒姓者”,这一处理既符合史实又颇具巧思。六朝时期皇权式微、文风鼎盛,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并非传统认知中的帝王将相,而是以数十个核心家族构成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又是其中执牛耳者。但与此同时,当时的门阀制度并非完全封闭,随着家族支系繁衍、寒门势力崛起,“冒伪”与“攀附”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角的“冒姓者”身份,恰好折射出六朝门阀社会“应然”与“实然”、理想与现实的双重面相。基于这一设定展开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自然引人入胜,兴味盎然。

这种系统而细致的考据工作,使《冒姓琅琊》在某种程度上堪称一部生动的“六朝风俗志”。在轻松诙谐或紧张 *** 的情节推进中,那些尘封在古籍中艰深晦涩的专业知识,被巧妙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甚至能够沉浸其中的画面与情感体验。相较于机械记忆年代事件的传统方式,这种以共情与想象为途径的叙事,让读者不仅“知其然”,了解“历史是什么”,更能通过文中详实的注释、说明与配图,“知其所以然”,清晰展示了“历史是如何被知道的”。每一个注释、每一幅插图,都如同一个微型的“知识拓展包”,有效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循着作者提供的线索,有兴趣的读者就可以按图索骥,查阅原典,深入研读,从而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升华。

三、重返“知识至上”的时代

倘若《冒姓琅琊》仅仅停留在物质细节的还原与时代背景的考证,那么它或许只能算是一部精致的“历史情景剧”。然而,在笔者看来,这部作品更具创新性的突破,在于它成功跳脱了传统穿越小说的创作窠臼。

在多数历史穿越作品中,主角往往凭借现代科技或军事理念实现对古人的“降维打击”。本质上来说,这不过是又一次先进工业文明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冲击——反应”。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如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的读者而言,这种故事结构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进而言之,此类“穿越”甚至可被视为近代以来中西文明碰撞所产生的社会意识与群体情绪在 *** 文学中的投射。

《冒姓琅琊》却另辟蹊径。主角王扬既不借助现代科技研制*等"利器",也不参照现代 *** 训练军队。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资本,是其作为文学博士所具备的深厚学术素养和对古代典籍的精湛理解。以小说开篇为例:当穿越者们面临边军盘问时,王扬自称“浮浪人”。这一设定令人拍案叫绝。按照秦汉以降的编户齐民制度,民众若无官方文书而离开原籍,即构成“逃亡罪”。在情报匮乏的穿越初期,主角既难以编造可信的户籍信息,即便侥幸蒙混,后续也难免面临官府核查的困境。而“浮浪人”的身份选择,恰恰巧妙规避了上述两难境地。而这一身份,实则源自《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其无贯之人,不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书中类似这般既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的智识展现,可谓俯拾皆是,为穿越文学爱好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实际上,本书以知识运用作为叙事主线,其价值不仅在于突破了类型文学的创作定式,更在于极其精准地触及并“重绘”了六朝社会的核心文化特质——知识至上。正如知名史家胡宝国先生所总结的那样:“汉晋时期,人们崇尚的是机智、聪慧,而在南朝,人们崇尚的则是知识的拥有。”(《知识至上的南朝学风》)日本东洋史名家川胜义雄也曾强调,政治分裂与大动乱的六朝时代,努力维持华夏文明存续的,正是掌握知识的贵族文人阶层(《魏晋南北朝》)。随着主角王扬一次次利用智识化险为夷、攀登向上,现代读者也得以真切感受到,在六朝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里,衡量一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尺度,并非全然在于官职或财富,更取决于文化与知识。由此,《冒姓琅琊》也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现代人在古代”的冒险故事,而是升华为对六朝时代精神内核的深刻诠释与生动普及。

结语:在文学与史学之间

近年来,随着创作经验的积累和读者需求的多元化,以穿越文为代表的 *** 历史文学,也正在经历选题、立意、叙事手法、故事架构等诸多层面的深刻转型。《冒姓琅琊》出现,显示出 *** 文学从“消费历史”的浅层娱乐导向,转为“对话历史”的深度知识导向。反观学术领域,这部作品也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案例。它表明,历史知识的普及不必局限于纪录片或通俗讲史等形式。通过精巧的叙事架构和生动的情节设计,专业知识同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传播,使读者在阅读体验中获得新知。

事实上,严肃的历史内容与通俗的文学形式从来并非相互排斥,反而能够相得益彰。二者的有机结合,完全可能催生出既有市场号召力又具知识传播价值的优秀作品,甚至达到“重绘”公众历史认知的高度。毕竟,史料终究只是“劫灰中之烬余(傅斯年语)”。除去基于史料的严谨考据,合乎客观逻辑的创造性想象,同样至关重要。我想,无论任何文体,无论是重构史实还是艺术虚构,只要是符合历史语境的合理想象,都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能有更多像《冒姓琅琊》这样的作品涌现,深入更多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历史领域,用生动的叙事唤醒那些尘封的岁月。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与南京文旅合作开展的“跟着《冒姓琅琊》打卡南京”活动,展现了历史知识走出书本、融入城市空间的无限可能。当读者循着书中的线索,漫步乌衣巷,流连六朝博物馆,纸上文字便与眼前实景产生了跨越千年的共鸣——这或许正是历史普及工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报道:欧盟拟同意推进用被冻结的俄资产为乌提供资金
  • 直播间发非官宣礼盒引争议,雀巢奇巧发声:敦促其下播整改
  • 韦德布什:苹果股票的下一个重大催化剂将是AI路线图
  •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蔡栋梁:“产品透明度”是大众对财富管理市场的第一需求
  • 均普智能连续亏损却要定增募资11.6亿元 前次募投项目进度缓慢甚至信披违规
  • 国债期货收盘集体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0.16%
  • 蜂助手9.8亿元定增背后:经营净现金流连续多年为负 应收账款飙升至9.38亿
  • 渣打银行甘露颖: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讲好真实动人的可持续发展故事是很多消费品牌的营销难点
  • 专家:医保应该保大病,小额门诊应个人负担
  • 马上评|“用AI流浪汉骗老公”,家庭恶作剧逾越了边界
  • 亚信科技发布数智本体平台,构建面向AI的业务底座
  • 摩根士丹利:对中国资产的进一步增持将是大势所趋
  • 美澳关键矿产协议被解读为旨在“对抗中国”,外交部回应
  • 特朗普称将于明年初访问中国外交部回应
  • 卢浮宫珠宝大劫案:被盗的王冠与地下黑市
  • 微博对多名汽车博主禁言,因涉嫌捏造虚假信息抹黑企业等
  • 日股再创新高!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位女首相,“安倍经济学”卷土重来?
  • 美方威胁对华断供飞机零部件,外交部回应
  • 外交部:中国欢迎更多国家早日加入国际调解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达里奥推出自己的“AI克隆体” 自称已具备本人八成的投资特色
  • 波司登高端化,聘请迪奥男装的设计师
  • 外交部回应高市早苗当选: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 紫金矿业集团副总裁谢雄辉:在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首先要强化内在ESG建设
  • AI“万亿闭环”内幕:Altman、黄仁勋、纳德拉、孙正义等当代科技巨头的“攻守道”
  • 美威胁对华断供飞机零部件,外交部:贸易战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 外交部:美方挥舞签证大棒吓不倒真正的有识之士
  • 鸿博股份(002229)股民索赔案已有胜诉,江苏吴中(600200)索赔案持续推进
  • 南京熊猫(600775)、恒润股份(603985)投资者索赔案持续推进
  • 慧辰股份(688500)股民索赔案倒计时三个月,惠伦晶体(300460)索赔案持续推进
  • 凯撒旅业(000796)、金一文化(002721)股民索赔案均已有胜诉先例,后续还可起诉
  • 已申请370余项专利!全球首款水运“高铁”来了
  • 盛屯矿业索赔征集中,部分案件已立案
  • 玩火自焚?十年市场禁入,千万罚单,同辉信息编织了四年的财务骗局
  • 最高检:强化检察监督与司法审判、建筑行业监管联动
  • 亿利洁能索赔已提交立案,领天价罚单退市不免责
  • 人福医药立案已一年,结果未出索赔持续征集中
  • 青岛中程投资者索赔进行中,符合要求还可加入
  • 渤海银行武汉分行被罚74.3万元:违反征信安全管理规定等
  •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涉台言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 茅台集团辟谣新增650家专营店传闻:以官方公告为准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