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AI时代,借由技术加持,“真”与“假”的界限越来越变得模糊不清。
据媒体报道,10月17日晚,安徽一女子用AI工具生成了高度逼真的“流浪汉闯入家中”图片,发给在外聚餐的丈夫想测试其反应,没想到丈夫信以为真,当即报警求助。民警现场核实情况,确认是虚惊一场后,对该女子的行为进行了提醒。

或许,这名女子的目的,仅是为了好玩,拿着几张家庭照片原图,通过AI就能生成几可乱真的视频或者图片,急于跟丈夫分享,或许是为了考验家人,看看自己在对方心中的重要性。唯独没有想到的是,这份图片的“真”,已经超过了肉眼可辨的程度,而照片传递的虚假信息,则会让对方陷入惊慌,甚至影响社会。
幸而是一场虚惊。据警方核实,并没有所谓的“流浪汉闯入家中”,包括家庭财产、家人安全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即便是一场虚惊,这样的恶作剧,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挤占。女子的丈夫被耍得团团转不说,民警也被“虚假警情”折腾得够呛,而那些真正需要警方援手救助的人,则可能被耽误。如此任性妄为、罔顾公共利益的行为,不能不令人心生愤慨。
从法律上讲,“用AI流浪汉骗老公”并非家务事。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持放任态度的心理状态”,属于间接故意;明知家人可能会误判报警,还故意 *** AI图片、视频“递刀”,就是直接正犯。往轻里说,虚假报警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将面临拘留的处罚,同时需缴纳罚款。往重里说,一旦构成编造虚假信息罪,当事人更将面临入刑的严重后果。
令人遗憾的是,“用AI流浪汉骗老公”的恶作剧,并非个例。如今,随着AI技术的迅猛发展,即便是普罗大众,也能轻易拥有“凭空生成图片或视频”的能力,而这也造成了科技滥用、造假频出的乱象。
此前,媒体即报道了多起类似案件。在许多耸人听闻的图片上,有的流浪汉已经来到了家门口,有的躺在了家里床上,有的正在吃家里存放食物,更有甚者,直接生成出了一张流浪汉抱着自己年幼宝宝睡觉的照片,不一而足。这类“照骗”的网上走红,将家庭恶作剧当“有趣”,一旦造成社会危害,当事人将承担不利后果。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社会;用不好,则可能给社会造成混乱。客观而论,“用AI流浪汉骗老公”,还只是AI技术被不当利用众多案例中的一例。
基于此,除了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还应从技术上发力,严格对图片、视频等AI生成内容标注“示伪水印”,避免AI被不法分子违规使用,从制度上进一步堵塞漏洞,防止AI谣言扰乱社会秩序,为技术向善构建一道更为坚固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