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理工大学方面消息,10月19日下午,由深圳理工大学主办的之一届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圆桌论坛在学校举行。本次论坛设置“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发展”和“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两个主题分论坛。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 深圳理工大学 图
其中,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在发言中强调,新型研究型大学需要跳出传统办学框架,以“面向未来、扎根产业”为核心导向。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承接国家战略需求,打通产学研用堵点,在学科布局上打破壁垒,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在人才培养上,学校摒弃“重知识灌输、轻创新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产业项目中成长。
他还表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将“对地方经济、社会作出贡献”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区别于传统高校侧重人才培养数量与科研论文,作为第四代大学,更加强调从人才、技术、文化三方面赋能区域经济。传统高校像航空母舰掉头不容易,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灵活性更强,所以就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去服务地区经济,更好地去服务国家战略。
深圳理工大学方面介绍,办学特色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立身之本,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要落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两大核心任务上。就此,各位嘉宾结合所在高校的特色实践,重点阐述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凝练特色、培育优势。
其中,西湖大学副校长程建军表示,西湖大学可以用“国家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12字概括学校核心特点,学校由西湖教育基金会发起,董事会为更高决策机构,3万多名全球捐赠人助力发展。西湖大学以“小而精、研究型、高起点”为办学定位,办学举措上,学校推行全校双语教育,核心课程英文授课;科研评价创新突破,教授实行严格年薪制,无经费提成。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探索并非否定传统高校,而是为国家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提供新实践 。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表示,深圳理工大学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办大学”为根基,科教上,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紧密合作,聘请老师、设工程硕士班;产教上,将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技术平台、孵化器、产业园、基金作为建设学院的重要基础,“六位一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学校以交叉学科建专业,不以传统理、工学院划分,而是瞄准交叉前沿进行创新。“三院一体育人才”,通过学院教书育人、研究院攻坚产业核心技术、书院进行素养培养,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大湾区大学校长田刚认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不能什么都做,而是要有选择,需要结合地方优势、国家亟需方向与人才培养需求。依托东莞及大湾区资源,大湾区大学围绕实验室及头部科技企业,建设了一批前沿学科。办学上,学校引进领军与年轻科学家,重视基础教育,由讲席教授等名师授课;本科生首年不分专业方向,通过双向选择“了解兴趣所在”;同时设智能计算、数学与信息安全等科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