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逆势而进”背后:新引擎渐成顶梁柱,“三驾马车”焕新

音符科技网

“上海做到了在宏观上的稳中求进和新旧动能转换之间的和谐。”

10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也快于全国水平(5.2%)。

谈及上海前三季度经济总体表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上海来说,这么多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是要在宏观层面上稳中求进,要有持续的边际改善,同时又需要围绕新旧动能转换进行结构调整。现在看起来,上海做到了在宏观上的稳中求进和新旧动能转换之间的和谐。”

达成这种和谐,并不简单。

上海社科院经济所所长沈开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数据表现出上海经济的韧性,这不是简单的偶然的反弹。她认为,首先源于上海产业结构的前瞻性转型与“硬核”科技实力的支撑。“上海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体现了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强劲韧性,也反映出上海经济动能的转型,展示了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先导性和示范性。”

近年来,上海经济总量接连迈过重要关口。2017年,上海GDP突破3万亿元,2021年GDP突破4万亿元,2024年上海成为国内首个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在总量日益庞大的情况下,每往上攀登一步都更为不易。

不仅如此,外部复杂的经贸环境,也使得上海经济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需要下更大力气来实现稳预期、稳增长。

在此背景下,这份“逆势而进”的成绩单,显得更为珍贵。“逆势”意味着这场反弹并非是偶然的景气循环,而是上海内生增长动力在经历压力测试后,一次水到渠成的集中释放,也是经济结构先发性调整的韧性体现。数字反弹的内核则是城市核心功能强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复苏画卷的底色,是上海长期积累的战略优势、产业韧性、制度活力与治理效能。上海,像一艘经过现代化改造的巨轮,拥有强大的引擎——先导产业,流线型的船体——营商环境,不关闭的对外通道——对外开放,以及先进的导航系统——城市治理。一时的风浪或许会使其航速稍缓,但一旦风平浪静,其积蓄的强大动能便会爆发,以更稳健、更高速的姿态继续领航。

从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无人码头。新华社 资料图

新引擎,顶梁柱

从“三个中心”“四个中心”,迭代到“五个中心”,上海早已将发展的锚点抛向了代表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海在产业结构升级、新的生产力,包括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方面积蓄了多年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表示。

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深知,依赖既有路径虽然稳定,但长远来看会面临增长天花板和竞争压力。这种危机感驱动其必须“换挡”。上海的布局不是零敲碎打,而是一个多层次、系统性的工程。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不断被强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三大先导产业正是在长期摸索中确立的重中之重,并配有清晰的路线图和产业地图。上海正将这三大先导产业,从昔日经济版图中的“亮点”锻造为支撑未来的“顶梁柱”。

好土壤,才能长出硬科技。

近年来,以“模速空间”为代表,人工智能已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最闪亮的名片之一。拥有上万家人工智能企业、2万多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和近30万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队伍,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的有力引导、算力语料等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以及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下,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3900亿元,位居国内之一。上海在EDA、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都位居全国领先地位。

将生物医药列为三大先导产业的上海,也用一组最新的数据阐明了创新生态的浓度和厚度:上海生物医药企业License-out(许可授权)交易领跑全国,2024年达成交易38起、307亿美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今年上半年达5005.66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个百分点。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生物医药制造业增长3.6%。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19.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0.9%,高端装备产业增长10.3%。

三大先导产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成为上海经济稳定的“压舱石”和增长的“发动机”。上海,不仅仅是购物天堂,更是全球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向往的“创新之城”。而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等前沿领域,上海同样在提前落子,确保在下一轮产业变革中不掉队。

“上海一旦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上,建立起足够雄厚的支撑或基础,就可以在全球经济不断波动大变局、国内结构深度调整中,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增长性。”沈开艳表示。

上海外滩风景。视觉中国 资料图

服务型经济,驱动增长

上海的服务型经济,既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就业的吸纳主体。

重点服务业行业继续发挥引擎带动作用。前三季度,上海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5277.43亿元,同比增长15.5%;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支撑,信息服务业为人工智能行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土壤、养分和工具”,是AI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石。与此同时,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渗透,也催生了算力、大模型等新兴服务产业,并直接助推了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增长。

两者相互激荡,互相成就滋养。

而金融之于上海,不再仅仅是“传统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地与孕育场。早已超越了上海的“支柱产业”这一单一维度,而是演进为一种兼具基础支撑与前沿引领功能的复合型力量。

前三季度,上海全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

陆铭认为,今年的资本市场总体呈上行的态势,对上海这样一个金融占有很大比重的城市来说,经济复苏也会受益。

资本市场的活跃是信心的体现。近期资本市场的上行态势,为上海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利的金融环境和心理预期,也能够为全国经济形成“投资-生产-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通过直接贡献GDP、改善企业融资、提振消费信心等多重渠道,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的“恢复性增长”进程,并强化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使得上海在复杂的经贸环境中,拥有更为强劲的复苏动能。

“全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实现双位数增长,上交所与上金所表现尤为亮眼。这不仅反映了市场交投的活跃,更是资本对上海乃至中国经济信心的直接体现。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正高效发挥着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的核心功能,金融‘活水’持续涌流,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复苏与创新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钟辉勇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海市民在超市购物。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三驾马车”焕新

上海的“烟火气”与“时尚感”正全面回归。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02.77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不仅拥有韧性,能级也在提升。上海始终在引领时尚定义潮流,是新消费的策源地。而平台型经济也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持续激活内需潜力。

陆铭认为,在文娱消费方面,线下消费场景被激活,“还有一个消费增长因素是,去年我们对很多国家开放签证,众多国际游客来到中国,首选地之一就是上海。这对带动上海的消费非常重要,并且还在持续产生正面作用,可圈可点。”

而上海的外贸,也因开拓新兴市场,呈现较为欣喜的图景。

2025年10月3日,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一辆辆国产新能源汽车依次驶入滚装船。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5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由开局落后全国转为反超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1.3%,增速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进口1.86万亿元,增长1.1%,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

企业积极开拓非传统市场,特别是在出口市场开拓上,前三季度,对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出口2046.3亿元,增长27.7%;对非洲出口645.5亿元,增长79.2%。

出口多元化外,上海外贸还呈现出更多的亮点——三大先导产业贡献突出,高端制造业出口增势显著,绿色产品出口保持高位,重点领域增长动能强劲。

“我们正在拓展新赛道,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从原来的高性价比向现在的高技术转变。上海恰恰就在这个转型的潮头,核心驱动力从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低端的产业项目,转向高端产品。”沈开艳表示。

另外,民营经济也在挑大梁,展现出韧性和灵活性,以及对市场的敏锐度。

陆铭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尽管有一些起伏,美方的政策有一些反复,但总体上趋于平稳。“两国至少在公开场合表述的意思都是不希望脱钩断链,不希望走向相互的对抗。当今的全球化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有些原来对中国投资信心不足的外商企业,最近又重新回到中国,也是因为中国国内大市场,包括上海这样的长三角龙头城市的地位不可撼动。”

而从投资来看,上海前三季度的数据,也颇具看点。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20.3%,快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3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增长,其中工业投资激增20.3%,成为更大亮点。“这种‘投向未来’的结构性优化,远比总量增长更为关键。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投资热土,这表明上海不仅在稳固当下的增长,更在积极布局长远竞争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高质量发展蓄积动能。”钟辉勇表示。

张军认为,前三季度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高于全国,“对上海来说很不容易”。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2%,“上海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基本稳住了”。

“从需求端也能折射出上海房地产市场保持了基本的稳定。当然对上海来说,任务还是艰巨的。因为上海的楼市从整个中国来说,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中心城区的一手房二手房,如果继续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那么无论是对上海的投资还是消费包括对整个经济增速的加快,都会有比较大的贡献。”张军说。

上海南京路步行。视觉中国 资料图

逆势而进,“其意义远超经济增长数据本身”

上海拥有近2500万人口,其经济社会的复杂程度堪称“巨系统”。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上海经济能够实现“逆势而进”,“其意义远超经济增长数据本身”。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西方经济学研究室主任詹宇波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城市,上海经济的表现不仅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的一个缩影,也为当前不确定的全球环境,注入了难得的确定性。”

这份“逆势而进”的成绩单,不是偶然,而是通过城市核心功能强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的动能转换与宏观增长的和谐,也向全国各地的 *** 、企业和消费者传递了积极信号——中国经济有能力克服复杂挑战,重回增长轨道。而对于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者而言,上海的复苏象征着中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陆铭认为,长期来说,上海在全国及长三角城市群里中心城市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已经普遍进入到了服务消费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

“上海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对于拉动服务消费,尤其是依赖于人口规模、人口流量的消费,潜力也非常巨大。因此从中长期角度来讲,上海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还是有扎实的基础。”

他也指出,还有一些明显的挑战。要消费持续复苏,线下复苏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也希望上海在体制改革方面能够再加一把力,面向‘十五五’,能够加快和江苏毗邻地区的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为都市圈的进程。在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保障供应,能够在国家发挥挑大梁的作用中体现更好的功能。”陆铭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海口“三港”定于22日24时恢复运输
  • 观察|孟加拉国也想买中国歼-10战机,可能性有多大?
  • 美股财报季开局亮眼 或创四年来最佳表现
  • 郭富城官宣三胎产女,晒女儿正面照报喜,他现身接宝宝回家一脸疲态
  • 北京前三季度GDP为38415.9亿元,同比增长5.6%
  • 朝鲜射导弹,韩媒向中国外交部提了这个问题
  • 梅忠堂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党委书记
  • 橡树资本等三家机构加入路劲境外债权人小组,小组持有份额超6亿美元
  • 中原银行管理层调整 上半年高管薪酬减少236.4万
  • 日本迎来史上首位女首相,经济政策将走向何方?
  • 江西前三季度GDP为25680.2亿元,同比增长5.4%
  • 中再产险总经理:服务企业“走出去”,我国保险业存在保险供给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等挑战
  • 观察|数据驱动?模型驱动?什么是决定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变量
  • 观察|上海经济数据里的“大城韧劲”
  • 114亿美元最大BD金额,信达生物冲刺全球TOP级,为什么股价却跌了?
  • 豫园股份(600655)4名股东合计质押1.97亿股,占总股本5.06%
  • 泰凌微:国家大基金计划减持不超2%公司股份
  • NBA各队为何要对勇士心存忌惮?首秀开门红就是答案
  • 时空科技:拟收购嘉合劲威100%股权,股票明起复牌
  • 中国广核(003816):中标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294.17万元
  • 光迅科技(002281):中标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635.50万元
  • 同花顺: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5.29%
  • 现货白银日内跌破48美元/盎司
  • ST诺泰第三季度营收4.79亿元同比增13.8% 净利润增9.3%
  • 康众医疗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降79.4%至109万元
  • 601068,午后急速涨停!算力概念牛股辈出,14股上涨空间获机构看好
  • 嘉益股份:与主要客户的交易模式主要为FOB
  • *ST铖昌: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65%
  • 又见股东甩卖,安诚财险3.9亿股遭摆上货架!“新任”董事长:会把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置于首位
  • 沪苏浙交界的这座小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广纳民意大舞台
  • 国际化野心不减?信达生物拿下巨额BD,总额114亿美元创纪录,股价不涨反跌
  • 13天9板!600403,三季度经营数据出炉!
  • 斯菱股份拟每10股派息2元 并转增4.5股
  • 众望布艺:杨颖凡辞任董秘,财务总监鲍航接任
  • 纽泰格拟每10股派0.55元现金红利
  • 盈新发展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20%
  • 申联生物:股东UBI拟减持不超3%股份
  • 揭秘涨停 | 深海科技概念股封单资金超5亿元
  • 珀莱雅业绩高增长终结,赴港IPO前高管忙减持
  • 拉卡拉: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1亿元 同比增加17.46%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