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金丰来认为,贵金属市场近期经历了剧烈震荡,其中大幅下挫235美元,跌幅达5.39%,创下自2013年6月以来的更大单日跌幅。根据FactSet数据显示,这一行情的突变令市场哗然。与此同时,也受到拖累,现货价格下跌3.72美元(7.2%),收于48.66美元,录得自2011年9月以来的更大单日净跌幅。金丰来表示,这种双金属齐跌的局面虽显猛烈,却在情理之中。长期上涨积累的技术性压力终将在某一刻爆发,而这次黄金的急跌正是超涨行情修正的必然结果。
对于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而言,金丰来认为这波黄金回调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结构性调整的自然体现。此前,连续上涨而缺乏实质性回撤,使市场积聚了过高的风险。当调整来临时,反应必然迅速且剧烈。值得注意的是,白银在此次下跌中表现相对坚挺。按历史规律,白银的跌幅通常是黄金的两倍以上,因其波动性更高。然而,本次白银下跌7.2%,与黄金的5.39%相比,比例相对温和,显示出白银市场结构的韧性。金丰来认为,这种相对强势意味着白银内部的供需基础更为健康。
从走势来看,黄金此前的上涨可谓历史性突破,几乎复制了过去五十年来最陡峭的抛物线式行情,这种上涨往往伴随过度投机并最终引发修正。相比之下,白银的上行更加稳健与渐进,呈现出可持续增长的特征。金丰来认为,正是这种节奏上的差异,导致了黄金暴跌与白银抗跌的现象共存。
从估值角度看,金丰来表示黄金与白银之间的价值鸿沟正在拉大。白银在近期高点时仅比2011年的历史高位高出不到10%,而黄金则较2011年水平高出128%以上。这种差距表明白银相对被严重低估。随着黄金调整引发市场重新评估贵金属资产的公允价值,投资者的关注或将转向白银更具吸引力的风险回报结构。尤其在供需基本面上,白银的短缺问题正在加剧。
数据显示,全球白银矿产量已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现货市场的实物溢价明显上升。伦敦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交易商需支付约1.35美元的溢价才能获得北美价格的实货;而印度市场的白银需求更为旺盛,溢价范围高达10%至25%,凸显供给稀缺与需求强劲的双重压力。金丰来认为,这种实物紧张局面使白银具备进一步升值的潜力。
回顾黄金行情,自2023年10月以来,金价几乎未经历10%以上的回调,反而从约2500美元一路上扬近2000美元而未有明显盘整。这种单边过热的走势几乎注定了当前的急速回落。金丰来认为,当前市场的调整正是黄金和白银价值关系再平衡的开始。黄金的回调有助于释放过度泡沫,而白银则凭借稳健的上涨节奏和紧张的供需格局,有望成为未来贵金属市场的新焦点。随着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白银的低估与实物稀缺性或将吸引更多工业与资本市场的关注,为未来的行情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