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香港海洋公园在一份提交立法会的文件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的收入约12.88亿港元,同比增长9.07%;年度亏损约2.75亿港元,同比增亏483.66%。
海洋公园指出,公园的总收入同比增长是由于园内消费收入同比增长35%、商品收入同比增长20%,而且以不同方式筹募的保育及教育捐款及赞助收入也同比增长近一半。报告期内,公园的运营成本约15.25亿港元,同比增长3%,增加的运营成本中逾70%为保育及教育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香港海洋公园的经营盈余约424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海洋公园的经营盈余约1.91亿港元,同比增长14%。不过,香港海洋公园指出,香港特区 *** 向海洋公园提供四年每年2.8亿元的保育及教育辅助将于2025-2026年度届满,公园会继续以平衡收支为目标,积极研究及采取开源节流措施。
另一方面,水上乐园则录得经营亏损约1.48亿港元,虽同比减亏两成,但运营面对不少挑战,包括疫情后市民及旅客的入场意愿减低、秋冬天温度较低影响入场人数、大湾区内类似设施的激烈竞争等。公园会继续检视水上乐园目前的运营模式,并研究长远发展方向。

水上乐园项目。(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摄)
从游客人次方面来看,香港海洋公园披露的数据显示,受惠于整体访港旅客人次持续上升及大熊猫热潮,公园(包括海洋公园及水上乐园)在报告期内的入场人次和收入连续四年上升,公园的总入场人次由314万上升至346万,同比增长10%。其中公园的本地及非本地访客总入场人次分别为221万及125万,同比上升9%及12%,非本地访客当中升幅更高的三个客源市场为美国、澳洲和印度。
今年5月27日,香港海洋公园举办发布会,公布首对“港产”龙凤胎大熊猫正式命名为“加加”“得得”。“加加”“得得”生于去年8月15日,是第二代中央赠港大熊猫“盈盈”“乐乐”的后代。今年8月,香港海洋公园设计了一系列为大熊猫庆生的相关活动,还于8月15日为“加加”“得得”举行了隆重的“生日派对”。

香港海洋公园大熊猫参观区域。(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摄)
8月份,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香港海洋公园现场看到,当日开园后,不少游客都“直冲”大熊猫的参观区域,没多久,该门口就开始排起长队,需要等候进入。

开园后,不少游客“直冲”大熊猫的参观区域。(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摄)
香港海洋公园的报告显示,公园目前照顾的动物数目超过6700只,涵盖411物种,当中包括超过70 种受威胁物种。与此同时,公园致力以教育为社会创造价值,在报告期内筹办超过80个园内及园外的教育活动,惠及超过45万人次,较上年度上升接近五成。其中,大熊猫是公园更受欢迎的“动物大使”。
香港海洋公园指出,展望未来,公园将进一步发挥园区的地理优势,并按市场情况调整运营及作出决策,务求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稳步迈向长远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社会的目标。同时,公园将有序地按其发展策略推进各项工作,包括监察位于山上园区的全新历险主题区的兴建及落成、持续强化园内园外的保育及教育工作,以及继续把握六只大熊猫带来的机遇,推出更多充满创意的“Panda Friends”品牌商品及独特体验,从多方面提高公园度假区的整体访客体验、接待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借此提高公园的入场人次及收入,长远达致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