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板块今日(8月6日)继续走强,反映化工板块整体走势的化工ETF(516020)全天震荡上行,盘中场内价格更高涨幅达到1.08%,截至收盘,涨0.92%,日线三连阳。
成份股方面,改性塑料、民爆用品、氨纶、锂电等板块部分个股涨幅居前。截至收盘,飙涨7.18%,、双双大涨超4%,、、等多股涨超2%。

当前,从近期行情、资金面及政策面来看,化工板块或迎来较好布局时机。
【化工板块七月以来涨势不断】
自7月以来,受“反内卷”行情影响,化工板块表现显著优于大盘。数据显示,截至今日收盘,化工ETF(516020)标的指数细分化工指数7月以来累计涨幅已达到8.3%;显著优于同期上证指数(5.5%)、(4.51%)等A股主要指数。

注:统计区间为2025.7.1-2025.8.6,细分化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020年:51.68%;2021年:15.72%;2022年:-26.89%;2023年:-23.17%;2024年:-3.83%。标的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
【化工ETF(516020)持续吸金】
随着近期化工板块的备受关注,板块场内热门布局工具化工ETF(516020)吸金不断。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化工ETF(516020)近5个交易日累计吸金额达到7070万元;近10个交易日中,化工ETF(516020)更是有9个交易日获资金净申购,合计净申购额更是超过1.67亿元。

【高层频频发声“反内卷”】
近期,高层多次发声“反内卷”。华创证券认为,反内卷或成为本轮化工反转的起点,部分投资人对反内卷脱敏,认为执行难度过大,但是却忽略了最近的变化:其一是高层会议明确提出了反内卷的目标,这是供给角度的再升级。其二是以近期雅江水电站为代表,我们进入到了十五五规划制定和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PPI回暖得到了供需两端的共振,以PPI回正为情景假设进行布局的关键在于拿住底部的筹码,保证向下没有空间而向上具备强期权。
反内卷有望使化工周期反转的起点提前确认。化工行业当前开工率并不低,核心产品开工率普遍高于65%,相比过剩严重的光伏行业而言要好。虽然化工行业盈利能力从21年的高点下行了4年,但头部企业的ROA不仅比2015年底部要高,更是明显由于海外头部企业,这导致海外企业的出清会带来竞争格局的优化。化工行业的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完成额在2025年5月转负,这意味着走出底部或就在不远。
从估值方面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8月5日)收盘,化工ETF(516020)标的指数细分化工指数市净率为2.05倍,位于近10年来22.11%分位点的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指出,当前化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问题,部分企业依赖低价策略争夺市场,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滑。此次政策明确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淘汰低效产能,并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组,这将有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有望凭借技术、规模和环保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短期来看,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淘汰压力,部分“长期内卷行业”价格有望抬头,长期将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减少无效竞争。
东海证券认为,“反内卷”有望成为化工供给侧后续演绎重点,建议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和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
如何把握化工板块反弹机遇?借道化工ETF(516020)布局效率或更高。公开资料显示,化工ETF(516020)跟踪,全面覆盖化工各个细分领域。其中近5成仓位集中于大市值龙头股,包括、等,分享强者恒强投资机遇;其余5成仓位兼顾布局磷肥及磷化工、氟化工、氮肥等细分领域龙头股,全面把握化工板块投资机会。场外投资者亦可通过化工ETF联接基金(A类012537/C类012538)布局化工板块。
图片及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等,截至2025年8月6日。风险提示:化工ETF被动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日期为2012.4.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数据显示,细分化工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2020年:51.68%;2021年:15.72%;2022年:-26.89%;2023年:-23.17%;2024年:-3.83%。标的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合适当性评级C3(平衡型)及以上投资者。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