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锣声不停 VC/PE迎退出大年

音符科技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今年,会是VC/PE的退出大年吗?

  “一定是的!”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风投创投(VC/PE)人士,几乎都给出了肯定回复。

  今年,香港资本市场迎来久违的火热景象:明星企业扎堆上市,港交所IPO数量与募资金额节节攀升,这股热潮正为积压已久的VC/PE机构打开“退出窗口”。

  2025年上半年,尽管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退出案例有所减少(935笔,同比下降43.3%),但清科数据显示,其中被投企业IPO案例数为583笔,占比62.4%。中企被投企业港股及美股IPO案例数达到292笔,同比上升32.7%。

  其中,港股IPO主导退出市场,上半年港交所主板上市40家,募资金额居全球首位。上半年境内外上市中企融资额前四均为港股项目,其中宁德时代赴港二次上市以超300亿元融资额领跑,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紧随其后。

  去年,还有投资人公开说“我们投资的公司如果要去港股上市,我把他腿打断”,港股IPO还被部分媒体称为“PE坟场”。但今年风向一转,曾有5家企业同日上市,还有超200家企业排队港股IPO,业内笑称“港交所的锣快不够敲了!”

  “港交所的锣快不够敲了”

  今年上半年港股最火热时,一天有五家公司排队敲锣。7月9日这天,蓝思科技(06613.HK)、峰岹科技(01304.HK)、讯众通信(02597.HK)、极智嘉-W(02590.HK)、大众口腔(02651.HK)5家公司同日登陆港交所。

  港股IPO的强劲复苏,首先源于市场自身的估值修复逻辑。“香港市场的表现自贸易摩擦以来持续受到压制,市场在极致低估值情况下会出现价值回归。”致远环球资产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田野告诉记者。

  资金面的宽松进一步点燃市场热情。“当前香港市场融资成本显著低于美国,甚至低于内地,这一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低利率环境,自然会吸引企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谋求长期发展。2025年上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超7000亿港元,远超往年同期。

  港股IPO火热也受益于政策红利。2024年4月,中国 *** 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交所上市。此外,继新增18A和18C章节,为“先A后H”赴港上市企业开辟快速通道后,今年5月香港 *** 与港交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正式推出“科企专线”,助推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高盛亚洲(除日本外)股票资本市场联席主管王亚军接受媒体采访时,将港股IPO市场的强劲复苏归因于几点:一是中国持续推出经济利好政策,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

  二是监管对内地企业赴港IPO备案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尤其是A to H上市企业的备案速度;三是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普遍质量较高;四是香港市场凭借较高的融资便利性和效率,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融资平台。

  多重因素共振下,今年上半年港股IPO活跃度显著提升,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同比上涨33%和711%,大型IPO推动港交所募资规模登顶全球。

  明星企业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吸引了更多企业奔赴港股IPO。以蜜雪冰城为例,其在港股上市时融资认购倍数高达5258.21倍,认购金额突破1.82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冻资王”;宁德时代港股IPO认购火爆,融资认购倍数超120倍,认购金额突破2800亿港元。

  德勤预计,2025年有望迎来约80只新股,融资金额达1300亿到1500亿港元。

  VC/PE迎退出“大年”

  对VC/PE机构而言,港股IPO的强劲复苏堪称“及时雨”。

  一级市场苦退出久矣。去年8月礼丰律师事务所发布《VC/PE基金回购及退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大约13万个项目将陆续面临退出压力,涉及约1.4万家公司。

  “退出渠道是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实现收益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受IPO审核趋势趋严、并购市场降温以及S基金市场尚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退出渠道明显收窄。”CVC机构一线从业者夏礼灿坦言,过去几年,不少机构因退出不畅陷入“投不出、退不了”的困境。

  而港股IPO复苏,正为VC/PE机构提供了合规且高效的退出路径之一。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73家上市中企获得VC/PE支持,同比上升35.2%,VC/PE渗透率达67%,为近年新高,主要原因是境内外市场整体渗透率均有所提升。

  账面退出回报也显著增加。投中数据显示,港交所主板为VC/PE机构贡献了582.03亿元的账面退出回报,居各交易板块首位。从整体看,上半年VC/PE机构IPO账面退出总回报达1057.61亿元,平均回报倍数3.83倍,同比显著回升。

  今年头部VC/PE机构也陆续收获成果。中金资本上半年收获7家被投企业IPO;红杉中国参投6家,位列第二;华金资本、君联资本参投5家,并列第三。

  以Insta360影石创新为例,影石创新是今年登陆港交所的“明星企业”,IDG资本与启明创投参与投资,二者分别是影石创新上市前之一、第二大外部股东,陪跑企业十年,投中数据显示,上市首日收盘账面回报率分别为853倍、183倍。

  除IPO退出外,VC/PE机构也需谋求多元退出渠道。夏礼灿等一线从业者在《私募股权基金价值、挑战与职业发展》调研中发现:投资人无一例外地提及并购会是未来投资退出的重要手段。因为A股上市企业已达5000多家,未来对上市企业的质量、合规、信息披露等要求会更高;并购交易能让被并购项目实现退出,也让并购方实现行业整合或业务拓展,是私募股权基金从单纯的VC走向纵深的PE 的重要一环。

  港股火热背后的三成破发率

  有一些企业可能本来对上市持观望态度,但投资人会建议企业抓住窗口期尽快上市。”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

  他认为这是市场修复期的正常表现,“资本追求回报,企业方与资方是协同的,可以共同推进企业在资本市场发展。”此过程能促进企业规范治理、学会与资本市场沟通,且企业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提升商业地位,最终形成“资方退出+企业发展”的双赢格局。

  此外,“允许在港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有序在深交所上市”的政策预期,也为港股上市企业提供了更多价值释放空间。“目前港股估值较A股存在长期折价现象,如果未来A+H双向上市渠道更畅通,企业退出选择将更灵活。”业内人士期待,跨市场协同能进一步完善资本退出生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或是一个“退出大年”,但并非所有项目都能收获理想回报。今年上半年A股51只新股全部首日上涨,实现“0破发”,尽管港股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同比有所降低,但仍徘徊在30%上下。如破发幅度较大的海螺材料科技(02560.HK),上市首日大跌47.67%,METALIGHT(02605.HK)上市首日跌幅为30.26%。

  一方面,企业在香港市场的估值水平会影响收益;另一方面,田野认为需要逐个案例分析,“企业价值能否被投资者发现并认可很重要,如果只有人卖,没有人买,那企业的股价大概率是跌的,反之亦然,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供需关系。”

  很显然,目前“新消费+硬科技”行业是港股的两条成长主线。数据显示,上半年,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两大行业的IPO数量并列之一。大型”A+H“企业上市,也助推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的IPO筹资额位列行业之首。

  不同行业账面回报分化显著。消费行业以17.81倍的账面回报倍数领跑,电子信息行业退出账面回报金额更高(273.97亿元),而先进制造虽有16家企业获得投资,但账面回报倍数仅1.50倍。

  “企业若具备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明确的成长性预期,通常能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和市场认可,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即便上市也可能面临困境。”田野提到。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消息称德国政府将上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 通讯|《哪吒2》登陆拉美捕获当地民众的心
  • 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海域发生2.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南京队主场作战晋级“苏超”四强,现场观众人数再创新纪录
  • “我开上了国产大飞机”(从一线看高质量发展这五年)
  • 捷豹路虎据悉准备提供5亿英镑贷款支持供应商
  • 海南海岸警察防御台风“麦德姆”,3万余艘船舶全部回港避风
  • 广东省委副书记孟凡利:全省迅速进入临战状态
  • 云南白药:香砂平胃颗粒(无糖型)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件
  • 湖南省博物馆回应门票预约难:提前一周预约,将打击倒卖行为
  • 国联民生证券香港子公司获交易权牌照
  • 今年9月A股市场月度成交额刷新历史纪录
  • 428GW!2035年全球风机退役将迎高峰,中国占比领先
  • 官方回应“游客在司马台长城墙上刻字”
  •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自然资源部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 中方在世贸组织批评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呼吁各方共同维护全球服务贸易秩序
  • A股,新纪录!
  • 商场举行“红包雨”致人群拥挤受伤
  • 诺和诺德母公司投资,全球最大规模量子专项风投基金成立
  • 以方称137名“全球坚韧船队”活动人士被遣返回土耳其
  • 印尼学校建筑物倒塌事故遇难人数升至17人
  • 中国海警发布黄岩岛最新照片开启一场“海疆云打卡”
  • 土耳其总统:哈马斯已做好和平准备
  • 突发!“乌克兰一客运列车遭俄军袭击”
  • 马斯克回应特斯拉机器人练功夫:是AI不是遥控
  • 上海野生动物园为三只大熊猫庆生,雪宝、芊金8岁,康康6岁
  • 海口发布停业停运公告
  • 旭日企业10月3日斥资5.2万港元回购4万股
  • 贝壳-W10月2日斥资500万美元回购79.36万股
  • 亚洲联合基建控股10月3日斥资24.62万港元回购56.6万股
  • 保诚根据2023年股份储蓄计划授出合共1.44万股新普通股的购股权
  • 恒生银行10月3日斥资2385.56万港元回购20万股
  • IGG于10月3日斥资118.58万港元回购26.2万股
  • 国家防总将针对广东海南的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 蒙牛乳业10月3日斥资590.1万港元回购40万股
  • 信利国际10月3日斥资119万港元回购100万股
  • 中国宏桥注销258.85万股已回购股份
  • 博耳电力:博耳无锡与博耳能源江苏就销售设备及零件订立买卖协议
  • 星亚控股完成出售SingAsia Resources全部股权
  • 长虹佳华委任新百利融资为独立财务顾问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