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亿目标能不能实现?健合中国CEO李凤婷的时间,只剩下8个月了

音符科技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镁经

  健合集团婴配粉业务连续两年大跌,保健品业务也逐渐跑不动了。眼看着离120亿目标越来越远时,一季度却突然传来利好消息。不过,中国CEO李凤婷的掌舵能力,能否通过合格测试,依然是个谜。

  3月底4月上旬,健合集团(证券名称:H&H国际控股,01112.HK)披露了两份反差很大的财报。

  3月25日,健合集团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净利润双下滑,更是暴跌109.2%。

  4月10日,健合集团又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下文简称婴配粉)业务大涨44.3%的带动下,总体营收实现10.4%的增长,实现2025年“开门红”。

  然而,一季度业绩的好转依然难以消除健合集团的焦虑。

  市场更关注的是,它的婴配粉业务已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突然大增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种增长能否持续?

  在婴配粉业务连续两年大跌、另外两大业务也逐渐跑不动的情况下,2025年,健合集团中国区CEO李凤婷还能不能实现中国区120亿的目标?

  半年亏掉3.6亿,离目标越来越远

  2023年初,刚上任健合集团中国区总裁的李凤婷曾定下两个目标:“2023年中国区营收100亿,2025年冲刺120亿”。

  相比于前任总裁安玉婷,她所定下的这个目标已经算是保守的了。安玉婷当时提出的目标是:2023年健合集团中国区的营收达到200亿元。

  即便李凤婷将营收期望目标下调了一半,最终还是没能实现。2023年,健合集团中国区营收为99.73亿元,与李凤婷期望的目标还差了一点点。

  第二个目标恐怕也很难实现。财报显示,2024年健合集团总营收下滑6.3%至130.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372万元,同比下滑109.23%;中国区营收下跌12.9%至86.85亿元,占总收入的66.6%,而2023年是71.6%,占比也缩水了。

  2024年下半年,健合集团的情况有恶化的迹象。当年下半年整体营收为63.6亿元,下滑8.4%,而当上半年健合集团净利润尚有3.058亿元,但全年亏损5372万元,这意味着下半年净亏近3.6亿元。

  若要在2025年冲刺120亿,健合集团今年中国区营收需要实现38.1%的增速,这远高于它过去五年平均增速(不足10%)。

  对于李凤婷而言,2025年肯定有一场硬仗要打。

  对于2024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健合集团的解释是: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收缩,导致其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收入下滑。

  年报显示,2023年,健合集团的婴幼儿营养与护理用品业务(BNC)收入达59.08亿元,同比下滑11.7%。2024年其BNC业务继续遭遇“断崖式”下滑,营收为43.8亿元,同比骤降约25.8%,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也下降至33.6%。

  健合的BNC业务出现下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镁经小组曾做过统计,2016年-2020年,健合集团BNC业务营收一直保持增长,2021年出现下滑,2022年陷入增长停滞,2023年新国标实施后,该业务又开始下滑,并且这一趋势在2024年扩大。

  为何会下滑得这么厉害?财报给出的解释是:一是因为中国婴配粉行业面临人口出生率下降等系统性挑战,同时新国标过渡后市场竞争持续激烈;二是消化渠道中的旧国标产品所需时间比预期长,导致销量下滑。

  所谓的“系统性挑战”,并非健合集团BNC业务下滑的主因,因为在同样的系统性挑战下,其他奶粉品牌依然能实现增长,比如中国飞鹤(06186.HK)去年营收207.49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净利润36.5亿元,同比增长11%;澳优(01717.HK)去年也实现了增长。

  因此,婴配粉业务卖不动,主要还是其自身的问题。

  奶粉卖不动后,保健品也跑不动了

  奶粉做不好后,最近几年健合集团的业务重心逐渐向保健品领域倾斜。

  先来看看健合集团的业务构成。按业务结构划分,健合集团有三大业务,分别为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ANC)、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BNC)和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PNC)。

  由于以奶粉为代表的BNC业务表现不佳,健合集团将希望寄托在另外两项业务上。更具代表性的就是ANC,也就是保健品相关业务。

  健合集团财报中,对这块业务的叫法是营养补充品,包括Swisse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以及合生元婴幼儿益生菌及营养补充品等,其中Swisse是主力军。

  这几年,Swisse线上线下齐发力,不仅积极进驻线下药店等渠道,同时也进驻了小红书、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除此之外,Swisse还请了迪丽热巴等当红明星代言,赞助《乘风破浪的姐姐》等热播综艺。健合集团还提炼出Swisse的28个SKU,在小红书上种草。

  2023年健合集团董事会主席罗飞曾表示,Swisse全球销售额达10亿澳元,较2015年收购时,增长3倍。

  在Swisse的带动下,2023年健合集团的ANC业务收入首次超过BNC业务,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4.10%、42.40%,这显示出该集团业务重心的转移。2024年,健合集团三ANC、BNC、PNC业务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1.3%、33.6%和15.1%。

  有分析师和媒体认为:健合集团未来的增长,或许要靠保健品了。

  然而,尽管ANC业务的营收和占比均大幅增长,但它却没有完全成功接手健合集团业务增长的交接棒。2024年,健合集团三大ANC、BNC、PNC业务的增速分别为8.8%、-25.8%、4.4%。ANC业务和PNC业务的增幅暂时没办法抵消BNC业务的下滑。

  以Swisse的高利润营养补充品依然被寄予厚望,健合集团在财报中直言:“高利润营养补充品所得收入仍为核心收入增长动力,其中该品类的维生素、草本及矿物补充剂以及宠物补充品录得双位数增长。”

  然而,高利润营养补充品的增速从2023年的35.3%骤降至2024年的10.4%。2024年,主品牌Swisse斯维诗在中国市场实现同比增长6.9%,占集团ANC销售额的64.7%,其增速较2023年超过30%的增长,同样大幅下滑。

  换言之,以Swisse为代表的营养补充品业务,有点“撑不住”了。

  ANC业务增速不足10%、PNC业务仅微增4.4%,BNC业务大跌25.8%,三大业务线均无法提供足够增长动能。若无法扭转BNC业务颓势或找到新增长极,健合集团距离120亿目标恐怕不是“冲刺”,而是“渐行渐远”。

  婴配粉业务反弹,冲刺120亿仍有悬念

  在婴配粉业务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后,今年一季度,健合集团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

  根据健合集团2025年一季度报,公司实现营收31.699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BNC业务实现营收11.4亿元,同比增长25.3%。合生元婴配粉业务于报告期内实现营收9.016亿元,同比增长44.3%,中国婴配粉业务在超高端的带动下同比增长46.9%。

  一季度婴配粉业绩的大幅增长,是否会成健合集团今年实现120亿目标的契机?关键得看这样的增长源于何种原因、能否持续下去。

  健合集团将一季度婴配粉业务增长归因于电商及母婴渠道新客获取、低基数效应、超高端市场扩张和新国标产品过渡红利这四重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解释更多停留在市场短期波动层面,财报中并未展现企业主动的战略调整,而战略调整恰恰是扭转颓势的核心所在。

  健合集团的战略并没有什么变化,更未涉及产品的调整。根据健合集团2025年的规划,该集团将聚焦“清库存”与“抓新客”两大策略,上半年完成旧国标产品清退,重点渗透2024年新生儿家庭。

  在2月底举行的2025年BNC重点客户迎春峰会上,健合集团中国区CEO李凤婷分享健合中国区战略时提到,新客渗透是实现持续增长关键,接下来BNC业务将重点渗透6-12个月区间的宝妈人群。

  然而,这一增长路径暗藏多重隐忧:首先降价清仓可能损伤其超高端品牌溢价,此外,新生儿数量连续六年下滑,直接压缩了婴配粉的增量空间。

  健合集团的婴配粉业务能否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关系着它今年能否实现中国区120亿的目标,甚至可能关系着中国区CEO李凤婷的去留。

  之前健合集团出现过没达成业绩目标后换人的情况。例如2017年,罗飞提出未来三年实现100亿元销售的目标,但2019年和2020年收入仅分别为109.25亿元和111.95亿元,未能完成目标。2019年,罗飞辞任行政总裁,由安玉婷接任。

  安玉婷上任后提出2023年中国市场收入突破200亿元的愿景,但这一目标也未能实现。2021年和2022年,公司总营收分别为115.48亿元和127.76亿元,增长乏力,200亿目标基本无望。2022年底,安玉婷因个人原因离职。

  业内曾有传闻,健合集团换了好几任CEO,都没能让婴配粉业务重回增长。

  李凤婷的掌舵能力测试,究竟能不能合不合格?就看今年剩下的这八个月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第三季度上海办公楼及零售物业空置率均环比下降,办公楼交易重回主导地位
  • 女子去医院就诊还向医生道谢?原来是此前乘高铁突发低血糖获紧急相助
  • 医院设备采购“300万预算,1000元中标”被叫停!迈瑞医疗还曾1元中标,系医疗器械行业捆绑销售常见套路
  • 盘前:纳指期货涨1.0% 市场风险偏好增强
  • 离婚后四闯IPO,上海大学学霸和红杉、中金即将共享资本盛宴
  • 中天策略:10月15日市场分析
  • 黄金破4200美元,白银年涨82%!还能入场吗?
  • 以色列官员称拉法口岸15日不会开放
  • 匹克降薪风波升级:降薪最高50%,被指拒绝降薪就要写检讨
  • 环广西第二赛段见证新星崛起,马尼耶赛季胜场追平波加查
  • 34岁台湾歌手黄小玫因罕见病猝逝,团队证实:治疗过程极为辛苦
  • 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光储逆变器龙头锦浪科技股价遭遇重挫
  • 稀土全产业链龙头盛和资源: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暴增近7倍
  • 公元1080年:头衔到底有什么意义?
  • 特斯拉向三花智控下达50亿人形机器人订单?小作文引发市值暴增近四百亿!
  • 黄金大牛股,刚刚公告!
  • 市场监管总局:查办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案件4516件
  • 人民锐评:大学宿舍不应该是没有边界的直播秀场
  • 十年审计机构突遭更换!三只松鼠流量依赖待解,港股IPO能否破局?
  • 承重柱开裂达1厘米!贵州大哥花四十多万买的房,入住五年竟成了“危房”
  • 石大胜华: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亏损4900万到7500万元
  • 赛分科技: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65%-80%
  • IMF上调全球增长预期警告关税削弱增长前景
  • 联德股份在杭州成立贸易公司
  • 国合署:将以多措施推动落实全球妇女发展“中国方案”
  • 连续3日股价涨幅偏离超12%,*ST宇顺深陷退市警示仍推进重组
  • 贝莱德和英伟达达成协议 以400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
  • “刘老庄连”的英雄传人
  • 京东回应“下场造车”:三方联合推出,不直接涉及制造!新车预估定价10万-12万
  • 中建集团完成增持中国建筑股份 持股比例提升至57.70%
  • CPI推迟发布之际,私营数据发出警报:美国9月通胀已回升!
  • 【百强透视】多股大涨!“反内卷”+海外利好,光伏走出困境?
  • 养元饮品增资10亿元至私募基金 总规模达40亿元
  • 中慧生物提交8166万股未上市股份H股转换申请,拟登陆联交所
  • 慧智微:大基金二期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 利欧股份:拟减持不超过1.35亿股已回购股份
  • 198天了,小米SU7的车门依旧打不开
  • 一日两案!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栽在“信披”上
  • *ST恒久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12%
  • 恒顺醋业控股股东恒顺集团增持629万股 持股增至41.02%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