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爆发前夜:拿热钱,降成本,组星链

音符科技网

▎发展商业航天,最终极的目标无疑是发展星际文明,而更现实也更落地的商业化场景,则是建设卫星互联网。

作者|饶翔宇

编辑|钟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2025年,除了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也正在进入爆发的前夜。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5-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

融资规模方面,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截至8月中旬,已披露融资事件超120起,金额超52亿元(部分数据未完全公开)。结合行业增速,预计全年融资额将达250-280亿元,同比增长23%-38%。

进入2025年,朱雀三号、天龙三号、引力二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等一批新型号商业火箭将按计划迎来首发;中国版“星链”计划千帆星座、GW星座等持续升空。

一时之间,中国的商业航天变得异常热闹起来。

各路热钱,陆续进场

新兴产业崛起之时,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敏锐的。

《2025中国商业航天创新生态报告》显示,2024年商业航天市场迅速升温,融资事件达138起,披露融资金额202.39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成为最热门的融资领域。

同时,据睿兽分析统计,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商业航天中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领域分别完成融资事件50起、32起和29起;卫星运营和火箭制造融资金额较高,分别为87亿元和67.1亿元。

在这其中,各地方国资与市场化资本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比如,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与南京市共同出资设立规模50亿元的江苏南京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将商业航天作为投资方向。海南、广东等地设立专项产业基金(如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元),支持本地产业链建设。

图片由AI生成

据初步统计,近3年,20多个省区市先后发布40余项政策规划,支持商业航天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化落地、生态建设、场景开拓等,带动数字经济、 *** 通信、高端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

此外,包括红杉中国、高瓴资本、IDG资本、源码资本在内的知名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下注商业航天赛道。蓝箭航天、微纳星空、深蓝航天、星际荣耀、中科宇航等一批创业公司,成为了新晋独角兽。

更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也在为商业航天领域辅以政策性支持。

*** 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提出“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加大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

换言之, *** 明确了商业航天企业未盈利可上市。这意味着,需要长周期发展的商业航天有了更多的融资通道。目前,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企业已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聚焦可回收火箭

持续降低成本

虽然热钱持续涌入,但对于技术研发与验证成本高昂的商业航天赛道,降成本依然是摆在所有创业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其中,降低单次火箭发射成本,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目前,全行业最成功的商业航天公司,无疑是马斯克创立的SpaceX。

在SpaceX出现之前的几十年里,几乎所有火箭都依赖于一次性助推器,这种助推器将运载火箭送入轨道后就会被抛弃。而SpaceX创立之后,通过回收助推器和整流罩(占火箭成本约70%),SpaceX将每次发射成本降至5000万美元,约为传统火箭的30%。

沿循着SpaceX的创业路径,国内商业航天的创业公司也在聚焦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并在一切关键环节想方设法降低成本。

以蓝箭航天为例,这家公司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选择了甲烷作为燃料,成本仅为航空煤油的1/3。同时,朱雀三号采用不锈钢箭体设计,相比传统铝合金,材料成本降低80%,单次维修费仅为箭体造价的10%。

最为关键的是,蓝箭航天开发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家族(TQ-12A/15A/15B),推力可动态调节50%-110%,以实现悬停与转向,这为之后的火箭回收提供了基础。同时,组合导航技术将垂直落点误差控制在3米以内,超越SpaceX猎鹰9号初期水平。

去年9月,朱雀三号运载火箭顺利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今年6月,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级动力系统试车,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顺利完成。

按照蓝箭航天的规划,朱雀三号要将重复使用次数提高至20次以上,将发射成本压缩至2万元/公斤。(SpaceX猎鹰9号成本约1.5万元/公斤,欧洲阿丽亚娜6号高达10万元/公斤)

除此之外,箭元科技已于2025年5月完成首次飞行回收试验,成为国内首个突破“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技术的公司;7月又完成国内首次海上溅落回收发动机和控制系统联合摇摆热试车,预计在年底具备首飞条件,并实现首飞即回收。

中国商火已成功执行1次商业发射任务,将国星宇航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送入预定轨道;其研发的长征十二号乙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于2025年3月完成了二级动力系统试车,预计2026年首飞。

也是随着众多创业者入局,商业航天的生态圈开始日益扩大。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不足百家增至2025年的500余家,火箭、卫星制造等核心环节技术自主化率显著提高。

下一站,中国版星链

发展商业航天,最终极的目标无疑是发展星际文明。而在这一遥远目标还未实现之前,更现实也更落地的商业化场景,则是建设卫星互联网。

目前,行业可参考的依旧是SpaceX。

SpaceX旗下主要有两大业务板块:发射(Launch)与星链(Starlink)。星链是全球更大的卫星互联网,拥有7556颗运行卫星,占低地球轨道 (LEO) 的 65%。星链的客户包括个人、企业、 *** 、军队,可以为船只、飞机、无人机、智能手机等终端提供稳定的互联网通信支持。

低轨卫星是指在距离地球表面约300千米到2000千米之间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这些卫星因为较低的轨道高度,具有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业务。

粗略测算,在同层与跨层星间最小安全距离均为50千米的情况下,最多只有35个轨道壳层,总计可容纳17.5万颗卫星。按照其他一些考虑到频谱分配的算法,则最多只能容纳6万颗卫星。

目前,Starlink已经成为了SpaceX的核心营收来源。马斯克在旗下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预计Space X今年将创造约155亿美元的收入。长期投资者认为,到2027年,星链业务规模将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

为了能够在卫星互联网领域掌握话语权,中国“星链计划”也在近年来加速推进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系统。旨在通过大规模部署近地轨道卫星,构建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通信 *** 。

国际电信联盟(ITU)“先占永得”的规则下,中国已申报了5.13万颗卫星,其中数量超过万颗的星座计划有三个。

比如,由上海垣信卫星主导的千帆星座,计划到2030年部署超1.5万颗低轨卫星,轨道高度500-1145公里,提供全球宽带服务。2024年8月,千帆星座完成首批18颗卫星发射(一箭18星),计划2025年底完成648颗组网,2027年实现全球覆盖。

同时,由中国卫星 *** 集团主导的GW星座,共计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其中GW-A59子星座6080颗,分布在500-600千米的极低轨道;GW-A2子星座6912颗,分布在1145千米的近地轨道。

鸿鹄星座则是由2017年成立的蓝箭航天旗下的鸿擎科技主导。2024年5月24日,鸿擎科技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频轨申请,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总共发射10000颗卫星。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星座计划也在陆续落地。

2025年8月,中科卫星旗下的“AIRSAT-05星/海哨二号”成功发射入轨,成为我国首颗具备全极化业务化观测能力的商业SAR卫星。目前AIRSAT星座已有8颗卫星在轨,年底前将再发3颗,2026年实现21颗卫星在轨目标。

国星宇航则自主开发了6颗AI有效载荷、4颗AI应用卫星及16颗AI智算卫星,并与合作伙伴共同完成14项太空任务。2025年5月14日,国星宇航“星算计划”12颗卫星成功入轨,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成功发射。

而在卫星制造领域,银河航天方面表示,银通过研发适应批量化生产的低成本卫星,再利用我国工业体系开拓商业化供应链,构建柔性智能卫星生产线,初步实践了“卫星设计—生产线—供应链”的量产三角模型,可将卫星成本降至现有成本的几十分之一。

总的来看,与SpaceX的Starlink相比,中国版星链计划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商业生态。随着产业链协同共振,加上规模化、低成本的发展趋势,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即将驶入快车道。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深证成指跌逾1%
  • 工信部:将对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开展专项整治
  • 朝鲜军事领域重大试验,金正恩观摩,现场烈焰喷薄
  • 网约车内女乘客喊救命!上海警方:来沪母女误解司机意图,调解后离开
  • 河南一男子胃癌晚期,发现10岁女儿非亲生:我养了她10年,现在实在没能力了
  • 49年了!今天,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
  • 美国众议院民主党人公布据称是特朗普给爱泼斯坦的生日贺信
  • 当“窖藏里的三餐四季”遇见成都,沉淀出“酱香与鲜辣”的习酒样本
  • 总书记的这六天
  • A股午评:创业板指半日跌1.77%,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飘绿,半导体、电力设备、电子化学品等概念走弱
  • 共和党在参议院力推加密货币交易法案,“特朗普家族投资利益”为最大症结
  • 工信部将实施绿色工厂系列扩建计划,强化产业政策绿色导向
  • 瑞银:升金风科技目标价至15.5港元 看好国内产品均价回升
  • 午间涨跌停股分析:53只涨停股、4只跌停股,黄金概念走强,西部黄金7天5板,赤峰黄金等涨停
  • 甘肃酒泉市市长唐培宏任平凉市委书记
  • 光证资管:聘任车飞为副总经理
  • 国泰海通:首予猫眼娱乐目标价9.43港元 评级“增持”
  • 张翼评《旧制度时期的书报审查制度与文化》|缝隙中的启蒙
  • 兴证国际:维持比亚迪电子“增持”评级 25H1盈利能力改善
  • 同花顺董事长提前终止超2亿元减持计划,此前因“让渡市场参与机会”惹争议
  • 男子花2万以为拍下玛莎拉蒂,结果是老头乐
  • 柯文哲呛赖清德,赖办回批“抺黑”,民众党反击:不要鬼话连篇
  • 小摩:上调超盈国际控股目标价至3.8港元 维持“增持”评级
  • 中烟香港午前涨超3% 近日签订黄鹤楼及泰山雪茄全球市场独家代理协议
  • 独家|Lazada成立“一键轻出海”项目组,和天猫首次系统性打通
  • “老登买酒”彻底火了,国盛通信分析师怒怼凌鹏引发大V热议:“这个事情太好玩了,忍不住买点酒娱乐一下”
  • 里昂:升中创新航目标价至38港元 维持“跑赢大市”评级
  • 布局高端装备新质生产力,景顺长城科技基金再下一城
  • 中国航天一天两次发射
  • 国泰海通:维持光大环境“增持”评级 目标价5.64港元
  • 长沙富力万达文华酒店以5.13亿元拍卖成交,酒店仍正常营业
  • 国信证券:维持快手-W“优于大市”评级 可灵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模型
  • 老铺黄金午前涨逾7% 机构料公司下半年整体毛利有望改善
  • 热搜爆了!被小米辞退后,王腾再发声!“没窃取公司机密出售,也没收人钱财,有失职但没违法”,其快手账号已被封禁
  • 专访鱼泡直聘创始人周峰:离老大哥还差得远,但谁不想做第一?
  • 瑞银:料地产股受惠减息周期 将永利澳门及银河娱乐纳入喜爱名单
  • 现货黄金一度突破3650美元,再创新高!国内多家金饰价格突破1070元/克!多只黄金股涨停
  • 吉利汽车午前涨超4% 8月汽车总销量25.02万辆同比增长38%
  • 午评|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互现 铁矿石涨超2%
  • AI技术是否会摧毁工作岗位?工信部回应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