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一线消息,第四届中国原创经济学论坛于9月7日在京举办,中国原创经济学论坛创始人、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高连奎发表演讲。

“经济学发展是环环相扣的脉络,要实现超越,必须推翻西方经济学的‘最后一环’,而非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解读。”高连奎表示,当前西方主流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但该理论存在诸多经不起推敲的漏洞,这正是中国原创经济学的突破机遇。
据介绍,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周期源于技术等真实因素导致的均衡点移动”,认为经济波动是正常现象,可通过价格机制调节。高连奎指出,这一理论看似逻辑自洽,但“大而化之,缺乏对经济危机本质的解释”——它无法回答为何经济会出现“突然崩溃”,也忽视了就业市场等关键维度,与现实中的经济危机存在明显脱节。
针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缺陷,高连奎基于凯恩斯学派思想,结合中国经济实践,提出“总供需点曲线移动理论”,其核心在于引入“初代需求”与“换代需求”的概念,揭示经济周期的本质是“需求迭代过程中的剧烈断层”。
高连奎解释,任何产品或行业的需求均存在“初代需求”(首次普及阶段的爆发式需求)与“换代需求”(存量更新阶段的平稳需求),二者的转换往往是“瞬间完成”的,而需求总量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这正是经济危机的根源——当一个行业从初代需求转向换代需求时,若需求量暴跌50%甚至90%,且该行业是经济主流产业,就会引发系统性经济波动。”
与西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均衡点移动”不同,高连奎提出的“总供需点曲线”并非温和波动,而是存在一段“剧烈下降的竖线”——当需求迭代引发总量暴跌时,总供需点会瞬间下移,形成经济危机;若只是轻微下移,则表现为经济萧条。这一理论完美解释了“为何经济危机总是突然爆发”,填补了西方理论对“危机突发性”解释的空白。
高连奎进一步指出,西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核心错误在于“迷信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他认为,价格机制仅能调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却无法调节就业市场——劳动生产率具有“单向上升”的特性,一旦提升就无法下降,当总需求下降时,就业市场必然出现过剩,而价格机制的“市场出清”会进一步压缩总需求,加速危机蔓延。
高连奎表示,“总供需点曲线移动理论”不仅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突破,更对中国经济治理具有直接指导意义。当前中国房地产、传统制造业等行业也面临需求迭代,该理论可帮助精准识别波动风险,通过“需求置换”实现经济平稳转型,避免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