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1 日,西贝 " 预制菜 " 风波不断升级。
在 11 日晚结束回应 " 预制菜 " 风波的新闻发布会后,记者从西贝处了解到,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表示将会起诉罗永浩。

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就 " 是否会起诉罗永浩 " 一问做出明确且强硬的表态。" 一定会,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 贾国龙连用三个 " 一定 " 来强调他的决心。他表示:" 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一定会起诉。"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罗永浩作为西贝的用户,以及起诉用户的行为时,贾国龙将罗永浩的 " 消费者身份 " 与他的 " 博主行为 " 进行了切割。
" 用户是用户,我感谢他来消费。但他的行为已经跨出了一个正常消费者的行为," 贾国龙解释道。他认为,一个正常的消费者如果对菜品不满意,西贝有非常通畅的反馈和补偿机制。
" 我们承诺不好吃不要钱,你只要提出来,我们服务员可以麻利地给你退菜、换菜甚至免单。但你(罗永浩)吃得挺好,抹嘴走了,回去就发了一个微博,对我们造成那么大的伤害。"
贾国龙补充说,商家的责任是让顾客吃好,如果吃不好,商家有责任道歉和补偿,这才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健康的正常关系。
他认为,罗永浩的行为已经超出了这一范畴,并且在持续发酵。" 你看他的微博,今天还在连续地发,连续地发。他的现在行为已经超出正常消费者的行为了。"
" 我也是个消费者,咱们凭良心说话,(西贝)真不贵。" 贾国龙在透露罗永浩一行五人 15 道菜品总消费为 830 元后,发出了上述感慨。他紧接着向所有质疑者发出了一个邀请:" 我可以把西贝的近五年的账,你们随便到我们财务查。因为我们是合规企业,我们账是不怕查的。"
贾国龙自称在舆论战方面存在 " 短板 ",承认 " 骂不过 " 罗永浩,因此公司将放弃 " 对骂 " 的选项,转而坚定地诉诸法律。
" 你说我和他对骂,我肯定骂不过他," 贾国龙在谈及与罗永浩的论战时比较直白," 他就是个天生骂人的人,他说那些话我真说不出来。"
9 月 11 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最新的采访中,再次详细复盘了罗永浩的就餐过程,并抛出了两个关键细节:罗永浩一行人当场反馈 " 挺好 ",且结账时累积了会员积分。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发布 " 真恶心 " 微博的 "1 个小时之前 "。
贾国龙还原的场景,描绘了一次看似愉快且正常的消费体验。罗永浩一行四男一女点单丰盛,含双份菜在内共 15 道菜,且几乎全部吃完,仅剩下最后因上菜较晚而未吃完的羊排和烤鱼。在用餐结束,服务员询问 " 吃的怎么样?" 时,得到的现场回复是 " 挺好 "。
在结账环节,据贾国龙透露,服务员当时询问是否需要累积会员积分,付款的随行人员表示 " 要 "。这一举动,通常被视为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认可度、并愿意进行复购或深度绑定的信号。贾国龙推断,付款和操作积分的应该不是罗永浩本人,而是其助理或朋友。
与此同时,为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 " 值不值 ",西贝宣布将从明天起,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 " 罗永浩菜单 "。贾国龙澄清,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西贝为此提供了两大承诺:之一," 不好吃,不要钱 ",顾客可以随时退单;第二,欢迎顾客随时进入后厨,参观任何一道菜的 *** 全过程。
随后,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文反击。
当日 19 时左右,罗永浩回应:好,来吧。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

同时,他还发布 10 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 " 真凭实据 "。

随后,罗永浩又回应贾国龙要起诉言论称:嗯,我准备好了。

9 月 10 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称 " 几乎全是预制菜 "。罗永浩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据西贝餐饮集团官网介绍,1988 年,西贝诞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截至 2025 年西贝全国拥有近 400 家门店,覆盖全国 62 个城市,员工人数约 17000 人。
此前报道:
9 月 10 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也有网友表示,西贝很适合孩子吃,但听说很多是预制菜," 不知道是否真的 "?


去年 8 月,西贝合伙人、联合创始人樊大卫去西贝北京华贸店(商场店)做了一期视频,看西贝到底有没有预制菜。最后总结,只有馒头和黄馍馍是从中央工厂配送过来的,剩下的从凉菜到热菜,到大菜、主菜全部是明档现场 *** 。







9 日傍晚,记者致电西贝, *** 人员表示,店内的招牌菜,牛大骨是每天早上现煮的,莜面也是店内工作人员现场手搓的,不存在预制。另外,店内的炒菜每天都是新鲜的蔬菜到店,现场炒制。
罗永浩曾发文:
" 餐厅卖预制菜并且不注明的本质就是欺骗 " 网友热议
针对预制菜,去年 11 月,罗永浩就在微博发文称:" 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并且不注明的,本质就是欺骗。即使真的做到了宣传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骗。"

网友也对此展开讨论,有网友认为如何定义是个问题。
憨豆 - 憨豆 2580: 预制菜怎么定义是比较困难的吧,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食材进行了预加工,比如豆腐就是黄豆加工出来的,炸豆腐是基于豆腐再加工出来的 ……
有网友认为预制菜味道差,不卫生。
小卷毛 nanako: 现在去商场饭店吃饭完全吃不出来香味儿,感觉全都是预制。
御箭妖 : 商场那个电磁炉,也就是加热加热菜品,味道可想而知。
快乐的小张哥哥 : 太难吃了,还是自己在家做饭吧。
什么是预制菜?
六部门曾印发通知
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从菜肴属性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
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 *** 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 *** 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 " 加热 " 或 " 熟制 " 后方可食用。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即针对已经预加工熟制的产品在食用前的简单复热。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的过程,即在预加工阶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彻底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否需要注明?
在中消协 2022 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就点名了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受到损害等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表示,预制菜假冒现做菜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呼吁商家主动清晰公示。
据中国食品安全报,去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这意味着,今后餐厅在使用预制菜时,尤其在外卖中,应该做到公开透明,明确告知消费者哪些是预制菜,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