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
“金九银十”秋招季,“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 *** 活动再启。深圳联合汕尾、河源,“组团”赴上海、山东两地12所知名高校,以华为、腾讯、比亚迪、影石科技、云天励飞、鹏程实验室为代表的366家企事业单位,携2.25万个优质岗位,主动叩响高校毕业生的机遇之门。

“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 *** 活动现场。
以深沪联动为起点,“N城联动”春季 *** 活动先后走进多个重点城市,一时之间,无数高学历人才奔赴南粤大地。截至今年7月,“百万英才汇南粤”活动已揽才超100万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要知道,今年全国共有1222万高校毕业生,这意味着每12人就有1人来到南粤大地,足见“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强大吸引力与号召力。
这一切还只是开始。招才引智无止境,“投资于人”更是一项长期工程。百万不是数量,而是一个概念,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无论是基于稳就业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需要,还是新兴产业对于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都意味着“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必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今年以来,大国博弈逐步步入深水区,科技、产业竞争态势有增无减,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迭代进化。地处科技产业竞争最前沿的深圳和广东,必然要主动挑起大梁,不断夯实人才基座、人才底座,以人才优势重塑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首位。 图片来源:WIPO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超越日本“东京—横滨”集群,首次跃居榜首。无论科研成果还是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抑或风险资本水平,均居全球之一梯队,其背后正是无数大学大所大企业的贡献,以研究人员、发明家、风险资本家、企业家为代表的各类人才,成了全球创新竞赛的重要抓手。
为此,从今年9月中下旬至年底,广东将乘势加力推动“万企进百校”,开展多元形式引才活动,持续吸纳高校毕业生留粤来粤就业创业。深圳与汕尾、河源将组团奔赴上海和山东,开启校地联动、城市联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新征程。
作为“百万英才汇南粤”的主力之一,深圳继上半年在上海春季 *** 活动中拿出3万多个优质岗位之后,再次组织华为、比亚迪、腾讯等知名企业,面向上海、山东等地高校毕业生,合计抛出2.25万个岗位的“橄榄枝”,再叠加今年年底将在深圳举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秋季大型综合 *** 会,相关优质岗位将超10万个,其中大量50万级乃至百万级年薪的一流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参与 *** 的不只是腾讯、华为、比亚迪、中兴通讯等耳熟能详的科技龙头企业,也不乏以影石科技、灵明光子、元戎启行、云天励飞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企业,更有以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从龙头民营科技企业到大型国有企业再到顶尖科创平台,深圳再次祭出“顶配 *** 天团”,以产业聚人,以平台引人,以环境留人,形成城市、产业、人才的多向奔赴,打造更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 盛会“永不落幕”,“百万英才汇南粤”永不停步,既是经济大市和经济大省担当作为的直接体现,也是市场活力、发展潜力、竞争实力的生动写照。

深圳南山人才公园湖畔无人机灯光表演。视觉中国 图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正如“百万英才汇南粤”要久久为功,深圳对人才的渴求将会一以贯之,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承担起更大的使命,势必要配套更具含金量、更有可持续性、更具突破力的政策。
日前,国务院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北京副中心等10个地区,率先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改革,涵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算力等众多生产要素,人才流动正是其中关键一环。
根据文件,深圳等大湾区内地9市要引进战略科学家和拥有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高精尖缺”人才,在编制、岗位、工资方面可“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支持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支持探索外籍人才停居留便利制度,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共建。
这意味着,面对新一轮产业竞争、人才流动的大趋势,深圳以先行示范区的探索优势、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科创优势、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的产业优势,对外开放门户的高水平开放优势、“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引才优势,共同铸就招商引才的最强磁场。
从“孔雀东南飞”到“百万英才汇南粤”,站在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的重要时代关口,深圳将再创新的增长奇迹。

海报设计 郑达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