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佟晓宇

王玥的妈妈默默忍受了漏尿症状六年,直到去年她决定做手术,王玥才知道这件事。
早在 2018 年,妈妈生下弟弟后,症状就开始出现。即便尝试了康复运动,状况也没有改善。如今回想起来,王玥才恍然在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这些症状给妈妈带来的影响。爱运动的妈妈变得不爱出门,从不半途而废的她教弟弟跳绳,两天后就放弃了。
徐叶是在妈妈漏尿半年后知晓的。去年初,她看到妈妈频繁换裤子,调侃妈妈爱美。直到她得知妈妈漏尿严重。打喷嚏,快走时,都会漏尿,很长一段时间,妈妈甚至不敢笑 ……
在医学上,漏尿被称为尿失禁,指尿液会不受意识控制地漏出。相关研究表明,女性中 23%-45% 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 50% 以上为压力性尿失禁,而 50 岁以上女性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达 50%-70%。
在漫长的岁月里,尿失禁给这些女性带来的困扰像一张看不见的网,隐秘而细密,有人不得不长期使用卫生巾。
问题并非无法解决,除了保守治疗,对严重影响生活的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但大部人把这当成衰老疾病或因病耻感而不进行治疗。在深一度的采访中,有人在忍受漏尿 25 年之后才接受手术。当女儿发现了妈妈们的 " 秘密 ",她们决定带着妈妈冲破那张网,并向更多女性展示这个过程。
得知妈妈的漏尿症状后,王玥责备自己的后知后觉,反复感叹,"6 年真的是太长了。"
王玥不敢想象,多年来,那个 " 能扛事 " 的妈妈每天被这些症状消磨着。" 她曾在我绘画比赛遭到不公对待时,和对方据理力争,也曾在我一直找不到实习岗位,别人都劝我放弃时,告诉我一定能行 ……"
王玥说妈妈是个非常爱运动的人,长期保持运动习惯,每周都会跑步或者打乒乓球。但有段时间,她发现妈妈总是 " 半途而废 ",跑步跑了一会儿就不跑了,教弟弟跳绳两天后就不教了,也不像从前那样爱出门了。
最初开始出现漏尿症状时,王玥妈妈把这看作 " 正常 " 情况。她尽力适应着,爱穿掐腰旗袍的她开始尝试宽松衣服,这样频繁去卫生间处理漏尿时更方便。她也曾尝试康复训练,但收效甚微。于是,这种情况就这样持续了 6 年。
" 正常 "" 年龄大了都会这样 "" 生了孩子容易犯这个毛病 ",这些成为很多女性面对漏尿症状时对自己作出的解释。徐叶妈妈在五十岁时开始出现漏尿症状,打喷嚏、快走、跑步时就会漏尿,有时想要上厕所,甚至等不及坐到马桶上。妈妈告诉徐叶,她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笑,一旦大笑就会漏尿,一直以来她都离不开卫生巾。但徐叶妈妈也以为这是 " 正常 " 的,因为自己的母亲也是这样,所以她选择忍受。
去年 3 月,徐叶接到妈妈的 *** ,她告诉徐叶,因为漏尿她总觉得自己身上带着异味,这让她越来越难以忍受。挂断 *** ,徐叶的心里被自责填满。她开始上网查资料,向朋友咨询,了解治疗方式,最终帮妈妈选择了杭州一家医院。
上海市之一人民医院盆底与尿失禁外科主任医师文伟一直坚持做尿失禁治疗的科普。他告诉记者,95% 的漏尿问题都与生育有关。除此之外,盆底疾病还和绝经、肥胖有关。文伟介绍,尿失禁患者集中于 50 岁以上的女性群体,大概占 72%,30-50 岁的患者占 33%。
与徐叶、王玥不同的是,李卓尔自小就知道妈妈的漏尿症状。
初中时,一次放学回家,妈妈跟她说,自己今天又出了一件丑事。那天外出时,她只是打了个喷嚏就漏尿了,感觉很尴尬。李卓尔清晰地记得妈妈的表情,相比忧愁或者困扰,那更像是调侃。" 好像在打趣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那些症状自从生下李卓尔之后,妈妈就一直在忍受。" 我今年已经 25 岁了,所以她也忍受了 25 年。" 漏尿症状伴随在她的每一个日常活动中,大笑、打喷嚏," 只要做这种一憋气、一用力的动作时就会漏尿。" 这常常让妈妈看起来惴惴不安。" 在很开心的时候,也要提防漏尿这样尴尬的事情发生。" 李卓尔说。
妈妈喜欢打羽毛球和跳绳。李卓尔记得,夏天妈妈运动回来后,会换掉裙子或者比较薄的裤子。她总会看到妈妈在非经期时使用卫生巾。感冒咳嗽导致漏尿严重时,妈妈还会用成人纸尿裤。
妈妈曾跟爸爸提起这些症状,但被问到,为什么没听说别人会有这样的情况?李卓尔说,后来妈妈就不太愿意在别人面前再提这件事。
待在家里,守住这个 " 秘密 ",成了越来越多妈妈们的最后选择。

钱洪浪医生在门诊接待患者
钱洪浪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妇科主任医师,她提到,许多患者会因为漏尿减少出门,原本有运动习惯的患者也会更多选择待在家里。
她曾接诊过一位 60 多岁的患者,一旦快步走路,或者大声说话,就会漏尿。" 她觉得自己常带着异味,所以不太出门,就是社交恐惧吧。"
身体的症状会逐渐延伸到心理。
妈妈告诉徐叶,自己一直处在自卑中。天气热的时候,她能闻到自己身上的异味,总觉得同事也能闻到,担心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也担心丈夫嫌弃自己。
在多年的出诊中,文伟发现,许多患者在就诊时表现紧张,简单安慰并不能缓解患者的情绪。在和患者的沟通中,他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睡眠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和情绪不稳定等问题,甚至发展到焦虑症。
文伟表示,情绪问题会进而影响膀胱功能。遇到有情绪问题的患者时,他会试着进行心理疏导。如果患者情况严重,他会建议患者转到心理科就诊。在他的科普视频中,一位患者特别提到,自己在压力大或者情绪不好时,更容易漏尿。
同为医生,钱洪浪有着类似的出诊结论。在她看来,尿失禁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抑郁。很多患者在出门之前或者出行中都会不停排尿,甚至一天排尿十几次。" 她们并不是自然产生尿意而排尿,而是恐惧尿液不受控制地溢出。"
心理压力也让病耻感变得更强烈。
王玥提到,自己在国外上学,每周都会和妈妈通话。她一直以为妈妈和自己无话不谈,但关于漏尿的事,妈妈却迟迟没有谈起过,直到弟弟上小学了,才和自己说起。
这样的病耻感,文伟在患者身上感受得更多。他所在的医院曾对 3000 多名患者做过统计,其中 70% 的患者都是独自就医。" 很多人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这个事情,因为一旦去了医院,就要暴露自己是个漏尿患者。" 他曾遇到一位患者,因为病耻感,要求出院小结写成 " 尿路感染 ",而不是 " 尿失禁 "。
在钱洪浪的观察中,相对年轻的患者受教育程度和媒介信息的影响,更能理解漏尿的成因、症状,也更容易接受治疗。而 50 岁以上的患者则往往表现出更强的病耻感。在 " 忍一忍 " 的心态下,许多患者会延迟就医,直到拖无可拖,症状严重时才选择就医。她遇到的极端案例中,有患者生育完就有漏尿症状,但忍受三、四十年后才来就诊。

文伟医生在手术中
文伟理解一些患者对手术的迟疑。即使克服了病耻感,许多患者仍缺少获得有效医疗信息的渠道。也因此文伟曾到养老院进行宣讲,他自己也在自媒体开设了个人账号,坚持做尿失禁相关的科普。
由于不了解相关知识,很多患有尿失禁的女性往往通过上一代及身边女性的经历摸索经验。徐叶曾有意识地和女性亲友聊起这个话题,她得知大家或多或少有漏尿症状,但很少有人主动求医。姑姑也有漏尿症状,但她把这当成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她反问徐叶," 生小孩的女人都会漏尿,年纪到了,有漏尿不是很正常吗?"
徐叶也曾认为这是正常的。在奶奶 80 多岁时,也和她说过自己漏尿的情况。每个月回老家看望奶奶,有时她会在白天看到奶奶换裤子。但那时徐叶并没有在意," 从未考虑过奶奶的漏尿是否正常,能不能改善。"
但如今,她感到的更多是无奈。" 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女性上了年纪就会漏尿,好像她这一辈子就要一直承受漏尿的情况了。" 这些看似正常的状况,似乎 " 忍一忍 " 就能过去。妈妈手术后,提出带外婆去做手术,但被拒绝。" 外婆觉得漏尿症状不严重,还能忍受,没有必要做。"
钱洪浪医生观察到,当她问患者为什么不听医生的科普,患者往往回答她们更相信邻居、朋友、同事的经验。只有周围的人通过手术改善尿失禁时,患者才相信尿失禁是可治疗的。如果有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了并发症,别的患者也会对手术有顾虑。钱洪浪医生反思," 其实是我们现在的科普知识做的还不够好 "。
徐叶听妈妈说,漏尿之后她曾去过镇上一个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盆底肌松弛,只能通过康复运动恢复,并且也不能保证效果。一直以来,在漏尿的漫长岁月里,她都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文伟医生提到,根据北上广地区的调研结果,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有尿失禁症状,而现有的医疗资源尚且无法覆盖患者需求。
文伟解释,对于漏尿程度较轻的患者,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比如康复运动、注射疗法。虽然这些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漏尿,但同时也存在效果有限、成本较高的问题。考虑到压力性尿失禁无法自愈,还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尿道中段悬吊术就成为兜底的治疗手段。
女性尿失禁确实曾是很难根治的疾病。" 传统手术做起来吃力不讨好。" 文伟介绍,在以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膀胱颈部是控尿部位,治疗尿失禁需要通过创口面积较大的开腹手术,手术需要两三个小时,且效果只能维持两三个月。" 别说患者,连医生的内心都很崩溃。"
直到 2000 年,国内引进了尿道中段悬吊术——一种超微创手术。术后护理简单,只需在伤口上贴两个创可贴,这也让更多患者更容易接受。他介绍,当尿动力检测中漏尿量超过 1-3 克,或者患者认为对工作、社交、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就可以接受尿道中段悬吊术。

手术后第二天,徐叶妈妈下床走路
去年暑假,王玥的妈妈在郑州某医院盆底重建科被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王玥赶回家,决定陪妈妈去做手术。
住院的几天里,王玥一直睡在医院的陪护床上,每天她把医生护士的叮嘱记下来,又把从确诊、手术到出院,妈妈经历的一切整理出来。去年 11 月,王玥征得妈妈的同意后,在社交平台发布了这些信息。
发帖前她犹豫了很久,担心会暴露妈妈的隐私,反倒是妈妈鼓励她发出去。帖子发布后,很多网友来询问要挂什么科,术后效果、手术恢复等问题。" 我的初衷是帮助和妈妈一样有漏尿症状的女性们,如果在手术前能够搜到这样的帖子,至少能有一个心理预期。"
徐叶就是漏尿手术分享帖的受益者。2024 年 9 月,她也带着妈妈去医院接受了手术。
2024 年 6 月,李卓尔也在社交媒体发布了自己带妈妈治疗漏尿的帖子。正是在文伟那里,妈妈被诊断出压力性尿失禁并接受了尿道中段悬吊术。
带漏尿多年的妈妈做手术,是李卓尔工作之后的决定。平时,李卓尔长期在外工作。去年 5 月,她在网上找到文伟,线上帮妈妈约了面诊。面诊中,妈妈被确认符合手术指征。
去年 6 月初,李卓尔请假回家,陪妈妈一起做了手术。第二天上午,妈妈就出院回家了。李卓尔在帖子里记录:" 我妈对术后恢复效果很满意,漏尿问题已解决。" 在医院陪护的那一晚,李卓尔想起妈妈陪自己做近视手术的往事,也是这样陪护了一个晚上。" 现在觉得自己工作了,有能力回报妈妈,想把这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她。" 李卓尔为妈妈支付了三千元的手术费。
徐叶记得带妈妈做手术时,医院里还没有专门以女性尿失禁命名的科室。" 如果有女性来寻医问诊,很难与自己的病症对应起来。" 接受深一度采访时,徐叶打开杭州浙二院的预约小程序," 现在已经有一个女性尿失禁专科了。"
术后一个月,徐叶妈妈已经没有了漏尿症状。
徐叶能感到妈妈自卑感、羞耻感在快速消失。妈妈给她打来 *** ,语气欢快," 现在已经完全不会漏尿了,想笑就笑,想跑就跑,她认为做手术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手术前,妈妈总是穿着 T 恤和短裤,手术之后,她开始尝试各种款式的连衣裙。
现在,妈妈开始减肥、买衣服。徐叶常常收到她的消息:" 这件衣服好不好看?适不适合我?"
王玥发现,妈妈变得更爱出门逛街了,也常常出门打球。曾经爱穿宽松衣服的妈妈新买了一条掐腰的中式旗袍。在家庭群里,她看到妈妈分享了弟弟磕磕绊绊跳绳的视频。妈妈又开始教弟弟跳绳了。她还会时不时收到妈妈分享的跑步记录。
李卓尔说,手术过后,妈妈恢复得很好。她告诉李卓尔,自己这么多年已经忘记的体验又回来了——原来身体在干爽的状态下,是这样舒服。